APP下载

谈数学课堂知识逻辑性对传授深刻性的影响

2014-05-30仲崇健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深刻性逻辑性影响

仲崇健

摘 要:万物都有一套自我存在的逻辑,按照这一逻辑,我们可以提纲挈领,直截了当地洞察到事物的根茎. 数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探求知识内在的逻辑,应用这种逻辑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传授的深刻性.

关键词:逻辑性;深刻性;影响

知识本身并没有意义,将知识内化到内心,形成有自己标志,能指导实践的知识才具有意义. 所以学到的知识不应该是过眼云烟,应沉淀到心;不应该是呆滞死性的,要像注入自己身体里的源头活水. 当然,知识吸纳的途径有多种,而关于教育,教和传授不能不说.有教育家曾说,这世界上并没有坏老师,只有坏的方法. 作为“教”和“授”的实施者,教师要讲究教和授的方法,硬性灌输只能让知识变为毒药,人人皆畏.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它如同一枚树叶,其脉络茎叶很有规律,按照这一规律进行整合,知识的逻辑性也拨云雾,见清晰. 此外,进行一番逻辑性的探求之后,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的规律,也形成了深刻的记忆,于是传授的深刻性也“不期而遇”了.

[?] 运用逻辑,牵连代替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浑然天成者很少,大多数都是互相衍生而来. 对于知识,它是网面结构的,知识与知识间常常有某一神经牵引,保持着亲密的距离. 还有一些知识亲上加亲,可以进行代替来由一知识说明另一知识. 就是这种代替,赋予一些知识以逻辑,按照这一逻辑,我们由替代物更印象深刻地认识原本的知识,进而实现传授的深刻性.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公式、符号等这些抽象的东西无不让人感到头疼,束手无策. 学生也常常是手不释卷地死记硬背,但常常会陷入记忆到快速忘记的死循环.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是学生的目的性太强,进而忽略了在过程中探求学习的快乐. 功利的心态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的记忆当然是一败涂地. 二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对象没有进行脉络分析,即逻辑认识,方法不对,眼前的知识也不会为你所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在这一基础上,启发学生探求知识本身的逻辑性,继而形成知识间的关系,以知识替代的方法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有类似的一点就可能有相互转化替代的机会,教师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发现课堂知识与其他类似知识的连接点,用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类似知识替代所学的,抽象不易接受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记忆加深,传授的深刻性也实现了. 例如,高中数学课本所涉及的集合知识,子集、全集、交集、并集、补集的代表符号很容易互相弄混,死记硬背也无济于事,这常常令教师和学生无计可施,所以我们就应该找一个容易的办法,一个有效的途径,吃掉并消化这块难啃的知识骨头. 以交集并集为例:交集,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我们可以将其记做A∪B或B∪A(A并B或B并A). 交集,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我们可以将其记做A∩B或B∩A(A交B或B交A),其中代替“并”及“交”的符号很容易相互弄混,为了深刻记忆,我们可以用代替的方式记忆. A∪B或B∪A中代表“并”的符号,类似将“并”字上的两点从底端联合而成;而A∩B或B∩A中代表“交”的符号,类似将“交”字一点一横下面的两点从上端联合形成.

[?] 运用逻辑,直观分析

通往知识的路径常常是茅草杂芜、雾气缭绕的,这致使我们看不到这条路的本身模样,也无从了解知识的零毛片甲,所以我们需要剪掉茅草,拨开云雾,更直观地去打量这路,探究知识的整体脉络. 在曲径处见柳暗花明是一种学习境界,但在数学知识学习上,较之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平铺直叙,还是稍逊一筹的. 数学知识很抽象,有许多弯弯绕绕,一不留神就会使我们晕头转向,在曲径处迷了路,试问,我们又如何见柳暗花明呢?我们需要将其捋直,然后再大大方方地去走. 这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运用逻辑,删减错杂的知识盘结,找出知识直挺的树干,进行直观分析. 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带进错解的漩涡. 直观的分析解题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了希望,不会在面对抽象的数学题时一筹莫展. 运用逻辑,直观分析有很多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还原数学题中的动向思维,让学生直观看到每一步的演变路径,然后再根据其演变轻松解题. 另外还可以手持粉笔在黑板上做流程图或结构图,也可利用平面的演示效果,将试题脉络清晰的呈现.当然互动也少不了,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回答,分析题意,这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学生在知识直观的状态下,更清晰地去记忆,教师传授的深刻性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实现.

事物在直观的状态下,更令我们显而易见,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将棘手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运用逻辑,直观分析不正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方式吗?以抽样这一数学知识为例:假设在一个总体里含有5个元素,这5个元素分别以a,b,c,d,e标记,我们采取不重复抽取样本的方式,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该样本共有多少?列举全部.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但是如不运用逻辑,直观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将这道题想复杂,所以教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看到该题的整体脉络. a,b,c,d,e是5个元素,是题中说的总体,也是要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的样本,意味着我们要利用不重复抽样的办法,在五个元素中分别抽取两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并且保证样本间的不重复性.以a作为一个点,可组成4个样本:ab,ac,ad,ae;以b作为一点可组成3个样本:bc,bd,be;以c作为一点可组成2个样本:cd,ce;以e作为一个点可组成一个样本:de,共十种. 这一直观的分析,对教师及学生而言是一种共赢的方式,学生对题解有了清晰的认知,教师传授的深刻性也得以实现.

[?] 运用逻辑,摆说经验

纸介的知识与真实的生活只是一步之遥,迈出一步,知识与生活便建立了联系,这时候,有生活经验的人看知识触手可得,有知识的人进行生活实践更得心应手. 对于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其中渗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有足够的洞察力,我们也是俯仰皆是. 所以教师要将知识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既让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又让生活经验验证纸介知识. 而生活与知识之间所牵引的那根线便是我们的逻辑思维,我们思索知识的逻辑性及其与现实的关联性,知识开始活性起来,被我们驾驭. 以现实生活做引,知识也变得易于牢记,传授的深刻性也得以实现.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当生活的经验上升成一种理论性知识,这种经验就是伟大的经验;当理论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这种理论知识是非凡的. 我们要利用逻辑,将二者联系,以实践的方式,洞察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实现教师传授的深刻性. 以平均数及其估计为例:某单位月收入在2000到2500、2500到3000、3000到3500、3500到4000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20%、15%、10%,试估计一下,该单位职工的月收入. 我们不能只看收入的最低限和最高限,而是要取一个均值. 各阶段均值分别为:2250、2750、3200、3700,他们之间所占的比分别为10%、40%、35%、15%,计算得出均值为3000,所以该单位职工的月收入为3000. 在生活之中这类知识也是常常用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计算家庭成员的月收入. 在联系实际的训练中,学生自然会对这类知识印象深刻.

[?] 总结

万物都有一套自我存在的逻辑,按照这一逻辑,我们可以提纲挈领,直截了当地洞察到事物的根茎. 数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探求知识内在的逻辑,应用这种逻辑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传授的深刻性.

猜你喜欢

深刻性逻辑性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让经典不再遥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