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4-05-30王伟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数学优化

王伟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而并非被动吸收的,教师需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情境、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等方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天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建构主义;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目标是一致的. 但放眼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不少教师因“应试教育”影响,包办与灌输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自主意识薄弱,难以达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情境、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等方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天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 巧设教学情境,唤醒经验与潜能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意义构建离不开一定的情境. 因为自主学习以必要的学习材料为基础,再融入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与创造,激活背景图式,拓展认知结构,获得知识与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借助多样手段与方法,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构建知识.

第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巧设学习情境. 由建构主义理论看,知识构建是基于原有认识结构之上的,需要新旧经验的互相作用,同化或者顺应新知,将其纳入原因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衔接点,合理设置有关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现有经验与知识,温故中知新.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时,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思考:什么是不等式的解?巧妙引出初中阶段有关解的集合内容,导出课题. 而后让学生想想初中阶段接触过哪些集合?是否能举几个例子等等.这一问题情境以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为思维定向,诱导学生思考与回忆,使其梳理已学知识,给新知建构做好铺垫.

第二,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应用是不足为奇的,可提高教学直观性,给理性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同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几何画板、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真实自然、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愉悦情绪,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探究. 如教学“椭圆”这一知识点时,借助多媒体动画设计,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知椭圆是点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轨迹. 而后提出问题,引发积极思维:当点M运动的时候,F1,F2是否移动了呢?点M又是按怎样的条件才使运动轨迹为椭圆呢?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实践操作,深化理解,自主构建知识.

第三,借助生产实例、生活现象等,设置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要激活学生背景图式,引发学生主动构建的欲望,教师需要关注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索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生产生活实例等,让生活走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以往的数学被动学习主动化. 另外,教师还可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设置悬念式问题情境;借助新颖有趣的数学实验,营造实践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 预留活动空间,学生自学与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只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给新知学习做好知识与情感上的准备. 若要真正建构知识,还需要学生通过分析交流、探究发现、实践体验等自主活动,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在教师启发与引导下,主动筛选外部信息,并进行加工与处理,不断修正与完善,形成自己的理解,建构新知识结构.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教学并非信息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预留自主活动空间,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迁移经验与能力,学习新知,建构新知.

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 在建构主义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而并非被动接受者. 而且在高中阶段,学生完全有自学的能力,教师可提供有关背景问题,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并适时点拨与启发,让学习变成主动探知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事无巨细,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 其次,开展合作学习. “协助与会话”也是建构主义的重要要素. 因为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而且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对问题有不同理解与认识,有些理解还是比较片面与肤浅的. 但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太多,教师很难予以个别指导. 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不局限于个人观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交流或争辩,形成思维交锋与碰撞,萌发新思想与方法,在理解上相互补充,而后达成共识,完善认知,促进意义建构.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时,探究“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小组为单位,其中几组利用计算机来操作几何画板,由图象角度对指数函数加以研究. 其他小组则不画图,由解析式角度来分析指数函数,记录研究结论,便于成果交流. 同时,考虑到每组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数学教师要巡视指导,再选出代表性小组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如由图象角度探究的,可先选出未对底数加以分类的小组展示汇报. 其他小组若有不同看法,可予以补充. 然后数学教师适当点评学生结论,让学生学会分类讨论,多角度对比结论. 这样,通过合作学习,不是直接灌输与传授,而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与互帮互助中发现指数函数性质与图象特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知识.

[?] 关注课堂状况,有效引导与调控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建构者,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不重要,学生的主体性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领,只有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学习效益. 为此,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课堂状况,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及时而灵活地调控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更有序、更有效.

首先,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能够借助新颖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强化学生的强烈兴趣,让学生更自觉地探索数学知识.如适当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知识变化过程,既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如穿插数学故事,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听故事的同时也思考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组织数学实验,让学生手脑并用,验证数学猜想,自主发现数学知识. 其次,虽然高中生知识阅历、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缺乏深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是需要教师有效指导与适时启发,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探索,否则容易走“弯路”,往往会事倍功半. 另外,在学生讨论与自学时,有时候会陷入思维障碍,或者偏离学习主题,或者提出一些超出预设的问题,扰乱教学秩序. 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驾驭与调控能力,能够机智而科学地应对各种“意外”事件,灵活调整预设方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再次创造师生互动对话机会,而不是死守预设计划,不懂变通. 只有这样,教师时时刻刻能抓住生成资源,进行有效指导与调控,才能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如复习“等差数列”时,设计了若干问题帮助学生运用与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已知在等差数列中,S10等于100,而S100等于10,请算出S110的值. 在教学之前,考虑到学生思考角度不同,预设了公式法与函数法这两个解题方法. 其中,运用公式法,因方程组系数比较复杂,有一定计算难度;而借助函数法,设Sn=An2+Bn,避免了烦琐计算,可提高解题速率,得出结果:S110=-110. 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S110= -(S100+S10)?在预设过程中,教师只是预估了函数法与公式法的两种解题方法,旨在让学生学会选择更简便的解题方法,但并未质疑为何S110=-(S100+S10),这究竟是隐含了一些必然规律,还是纯属巧合?对于学生的意外发现,教师改变了预设计划,不再介绍其他解题方法,而是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新大陆”. 这样,及时捕捉生成资源,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对意义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而并非被动吸收的,注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处于主动活动的状态,在自主探究、协助、会话等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不再依赖教师.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高中数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