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2014-05-30罗赟
罗赟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分析了学生常见的一些行为和活动,对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形式 教学特点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语言
教了12年的体育,笔者感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不丰富、呈现低龄化的倾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只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设定的教学程序开展教学,着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忽略了给学生提供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机会。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由教师设定的,甚至如何排队、如何走步,都要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范围内展开。但是,这些表现都是出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吗?它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吗?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教学形式的改变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合理利用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的作用,大胆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形式,创造快乐的活动情境,使体育课朝着快乐、轻松、自由、健身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积极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教学特点的改变
根据体育教学的活动特点,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技能活动规律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在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完成动作的能力存在差异时,教师不能采用机械、呆板、枯燥单一的模式。
首先,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较强,学习和掌握动作要领比较快,但动作的准确性较差,容易做出错误和多余的动作。针对他们生长发育的特点,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教师可以做示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以各種简单易行的队形变换,让学生展示自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活动,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其次,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太严,规定不能太死,而要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按照“动起来——乐起来——思起来——动起来”来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实现快乐的体育教学。反观,过多地注意课堂教学的常规、规范、纪律等,只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
三、教学组织方法的改变
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来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好动的天性以及对玩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如有节奏的活动,或单人、双人或集体的各种活动。这样既能保持学生快乐的情绪,又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渴望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唤起他们的运动意识。
四、教学语言的改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常用一些学术或技术性的动作术语,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用些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日常用语来替代专业术语,以取得较理想的表达效果。如面对少数学生的“特别”表现,教师应及时、善意地提醒或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虽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社会合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都在增强,但仍不成熟,往往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相信自己的情况。这时,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一个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天性,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不能只注意小学体育教学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还要发挥它的社会综合功能,使小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才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城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