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4-05-30韩淑琴李武童
韩淑琴 李武童
【摘 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到2013年我院收治的128名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64人和对照组64人,研究组病儿留置针选择腋静脉,对照组病儿选择头皮静脉,观察比较两组病儿的成功率、并发症、堵塞率和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病儿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留置时间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儿在堵塞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选择腋静脉进行穿刺留置一次成功率较高,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使穿刺针留置时间变长,减少了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04-01
静脉输液是对新生儿进行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怎样有效地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是新生儿的工作要点[1];当前临床中使用静脉留置针非常常见,为临床护理工作创造了便利,并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还可保护血管,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2]。当前留置针有许多选择位置,本文以128名新生儿的护理为例,分析比较头皮静脉和腋静脉两个部位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1年到2013年我院收治的128名新生儿,其中有男孩儿74人和女孩儿54人,年龄趋于1d到25d之间,平均5.25±0.25d;体重在1.9-4.0kg之间,平均2.88±0.68kg;Apgar评分趋于2到8分。其中患有羊水综合症的有28人,窒息32人,宫内感染32人,肺炎36人。现将128名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64人和对照组64人,两组病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Apgar评分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1.2 护理方法:选择静脉相对较粗较直、弹性好、容易固定的,研究组病人选择腋静脉,对照组病人选择头皮静脉。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排空空气,对穿刺点消毒,15°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cm,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将套管送进静脉,随后将针芯拔除,并用透明辅料固定留置针,注明时间。全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输液结束后,用肝素进行封管,一边注射一边拔针,以免血液反流阻塞留置管。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用 ±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发病一般都比较急,进展快,静脉输液是对新生儿进行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的最主要方法,难度也比较大。临床中以其自身特点很难进行静脉穿刺,不仅造成病儿的疼痛和血管损伤,而且还给护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临床护理工作创造了便利,并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还可保护血管,减少药物外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且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部位有很多,如腋静脉、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等,本文做腋静脉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对比研究。新生儿头皮血管丰富、流速快、抗性强、容易固定,但是一般比较细和短,因此一次成功率较低,注意妥善固定,避免病儿的活动引起留置针脱出[3]。而腋静脉血流量大、流速快、弹性强、管壁厚、管径粗,留置针进入血管后,可漂浮在血管内,能够减轻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减少药物外渗、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极大地延长了静脉针的留置时间,并且其位置隐蔽,可避免病儿的抓碰,提高安全性。在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松动或炎症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指导家人的看护工作,避免小儿的抓挠。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病儿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留置时间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儿在堵塞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新生儿护理中,选择腋静脉进行穿刺留置一次成功率较高,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使穿刺针留置时间变长,减少了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细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与护理[ J].医学信息,2010,23( 7) :2164.
[2]金伟丽.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 18) :210.
[3]马晓荔,蘇六珍,扈阳.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 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 4) :324
[4]叶琴,宋月梅,张红梅.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 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