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因素
2014-04-29卢佳仕
卢佳仕
【摘要】目的了解血压控制达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情况,并且分析和其有关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方法对50例60岁以上的无冠心病特征的高血压病患进行24小时心电图动态监测,观察了解其无明显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并且和正常病患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病患组50例病患14例测出心肌缺血,无高血压组仅测出1例心肌缺血。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中因为各种危险性因素的叠加使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概率增加,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血压控制办法后,血压恢复正常标准,并且需要采取各种全面有效的干预手段防止出现危险性因素,以避免出现更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动态血压监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05-02
不存在冠心病临床证据的高血压病患中会出现一种过性心肌缺血的情况发生,这种缺血情况发生时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被称之为静息性心肌缺血,对心血管疾病病患的术后治疗恢复有显著性影响,同样会造成猝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等各种心脏不良事件。严重的高血压以及控制血压的水平都会对其发生率有显著影响,但是就算能够控制病患的血压,高血压病患冠心病发病的风险仍然高于普通人。文中通过研究血压控制达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各种危险性因素,为整体的心血管风险水平控制提供了必要的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是6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总共50例。男性病患27例,女性病患23例,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74岁,平均年龄为(64±6)岁。依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当中Ⅰ期病患1例,Ⅱ期病患47例,Ⅲ期病患2例。全部没有心肌梗塞病史,非运动状态下心电图显示一切指标正常。超声心动图无节段性室壁运动不正常等等有显著的冠心病史。不包括各种继发性高血压、房颤、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电解质紊乱的病患。无高血压病患组共20例病患,全部显示血压正常无明显冠心病史患者,当中男性病患13例,女性病患7例。年龄最大的为80岁,年龄最小的为61岁,平均年龄为(67±5)岁。
1.2方法所有病患在开始实验前需要停止使用各种降压药物1周至2周时间,之后同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者每隔一刻钟记录一次血压和心率。只要ST段水平型压在0.05mv以下的病患全部记做ST段压低,ST段压低时间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的病患记做缺血段,下一次缺血发作和前一次ST段基线恢复之间相隔至少1分钟。详细记录下每一段ST段压低之前、压低最深阶段以及恢复之后的血压和心率。
1.3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对比50例高血压病患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28%,总共检出14例病患,当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患组男性病患8例,女性病患6例。无高血压病患组检出1例病患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为5%,两组病患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2.2左室肥厚和ST段压低高血压病患组50例病患左室肥厚者有15例,其他35例病患一切正常。有和无左室肥厚的病患ST段压低的发生率分别是30%和26%,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前者的E/A明显比后者更大,数据分别是(1.21±0.31和0.81±0.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病患和不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病患合并危险因素比较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患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和不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患相比要明显高出许多,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比较高发的疾病,而在心血管疾病当中,高血压又是当中发病率最高的。根据我国的高血压病相关文件表示,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就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很好,而且死亡率与残疾率很高,成为威胁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1]。老年高血压之所以这么严重,主要就是因为其会连带着心、脑、肾都出现病症,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
相关研究结果表示,有没有缺血情况是影响心血管病患术后恢复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存在缺血情况下有良好的恢复功能,但是存在缺血时恢复功能也不太理想[3]。现如今伴随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不断的上升,其危险程度对冠心病病患的术后恢复预测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患的颈动脉硬化情况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高血糖造成神经滋养血管以及小动脉管壁变厚,官腔变窄造成,血小板积聚出现血栓,使得缺血性病变和微循环出现阻碍,使得神经纤维髓鞘性质发生改变,阻断了心脏痛感传递到大脑皮层中枢[4]。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以下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第一,心肌缺血范围较小,程度不高或者持续的时间不长,附加上疼痛经常在心肌缺血的后期才会发生,所以短时间的缺血并不会造成疼痛;第二,有些老年人疼痛值会不断升高,心肌缺血在发生的过程中,神经传入信号会变得不强,对疼痛感的感知也就变得较为迟钝了;第三,心肌缺血发生初期,部分病患体内各种镇痛物质水平较高,使得对疼痛感的感知能力下降;第四,缺血性适应,心肌会因为长时间的或者是重复性的缺血而出现快速调节反应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血性适应,一般说的是心肌冬眠,这样心肌的代谢能力以及收缩能力受损害的程度会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降低之后疼痛感也就不这么强烈了;第五,部分老年人因为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缺血部位的心肌神经末梢可能发生损伤,使得心肌缺血的症状减轻从而疼痛感也就不这么明显,一般临床上的表现是无疼痛感;第六,神经抑制机制,也就是一次短暂的缺血性事件能够引发心绞痛情况出现,与此同时也能够造成交感神经传递时发生障碍,这就会使得后续神经阻碍阶段内出现缺血,具体表现也是无疼痛感表现。因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的时候病患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存在,因此病患并不容易发现,只有当心肌缺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造成心肌梗死,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突然死亡,对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有较大影响[5]。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急性心脏事故,像是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等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心肌缺血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冠心病病患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和术后恢复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6]。积极控制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尽快的对合并症状等各类危险性症状做综合性防控,能够明显帮助老年病患缺血发生的概率,从而更加深入的避免发生任何猝死的情况,能够明显的改善老年病患术后恢复的情况[7]。
参考文献
[1]Bood D,Piek J,VanMontfransG1Silent ischemia,and hypertension[J].JH yperten,2010,18(10):1155-641.
[2]Daid D,GuttermanMD1Silentmyocardial ischemia[J].Circ J,2009,11(07):785-971.
[3]许顶立,黄榕.降低高血压和预防冠心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4-61.
[4]任京媛,余自球,赵冬,等.空腹血糖正常的住院高血压患者的糖耐量调查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2):134-71.
[5]Matsuo S,Nakajima K,HorieM,et al1Prognostic value of normal stress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Japanese population[J].Circ J,2010,10(27):611-71.
[6]罗明,俞文萍,邓兵.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关系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08(12):106-108.
[7]车文秀.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J].前卫医药杂志,201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