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初中化学教材的比较和应用
2014-04-29钱新
钱新
摘 要:对台湾海峡两岸初中化学教材的课程标准、化学用语、核心知识表述、知识点、科学史教育和科学资料图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例题、习题、其它同步练习、章节归纳方法等方面进行面上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大陆的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进行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大陆教材;台湾教材;化学用语;教材编写;教学过程
一、 面上的比较
1.课程标准的比较
大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在课程目标中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等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及细化。对各主题的内容通过“了解、看懂、初步学习、独立操作、感受、树立”等作出了具体的描述,更有利于教与学。
台湾国民中学理化课程标准包括目标、时间分配、教材纲要、实施方法四个部分。在目标中,对知识的要求只提到了增进对物质和能量世界的了解,以建立化学知识与概念。在教材纲要中,对知识的说明较简单粗略。在实施方法中,提到较多的是教材选取生活化、本土化,能适合学生认知能力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实验及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课程标准对比中可以看出,台湾方面更注重实验与人文,大陆更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化学用语的比较
从表1化学用语的比较可以看出,除了一部分是对专有名词的英译所用汉字不同外,大陆的化学用语描述更规范。如原子量、分子量,台湾教材中还是沿用大陆教材多年前的提法,在单位的使用上,台湾教材中还在使用汉字,大陆教材与国际接轨,全部使用字母。
3. 核心知识表述的比较
如表2所示,从核心基本概念的比较发现,大陆教材在概念的表述上更严谨规范。
4.知识点的比较
如表3所示,从知识点比较,台湾教材中的知识点较泛,其多出的知识点大陆在高中阶段才学习。在台湾教材中,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材中描述较少,习题较少,让初中学生进行有关摩尔的计算,感觉跨度太大。在大陆教材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平时训练较多,相对掌握比较扎实。
5.科学史教育和科学资料图文的比较
在台湾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化学家姓名,或以化学家名字命名的研究成果,把化学与化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科学史和科学资料的图文展示很详细。在大陆教材中,对科学史和科学资料的图文展示比较少,从中也发现了台湾教材中对科学家与科学史的重视程度要比大陆更胜一筹。
6.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比较
大陆教材共安排演示实验53个,学生实验17个,10个课外实验。台湾教材共安排演示实验6个,学生实验18个。从实验的数量上看,大陆教材中的实验更多,其中主要是演示实验。
7.例题、习题、其它同步练习的比较
大陆的习题是按每个课题布置的,台湾的习题在教材和配套练习上都是按单元布置的。就习题量和难度而言,大陆的习题在量上要比台湾多,思维量、难度上会更大一些。在台湾教材中,例题总共出现了53题,大陆教材中,例题总共6题,台湾教材中的习题解答以选择、叙述为主。
8.章节归纳方法的比较
大陆教材每个课题结束都有重点归纳,每个单元结束都有单元小结,将整个单元的知识作梳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与构成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用图表、框图的形式归纳得既有条理又系统。
台湾教材只有每一章的重点整理,将每一节知识重现,感觉重点不够突出,记忆的东西更多,连例子都在重点整理中再现。如在元素与化合物的归纳中,概念、文字描述很多,缺少概念间的关系整理,知识不够系统,还出现了类似“认为氢气、氧气等是由两个原子所组成的分子”这些字眼。
二、 应用的思考
1.台湾教材编写体现的人性化,可借鉴于我们的教材编写
对化学研究者中英文名字、生平轶事、文献参考、研究过程等,通过图文并茂,不惜花大量版面进行介绍,充分体现了对研究者、科学事实的尊重;通过通俗的语言描述、大量的例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用害怕去向别人请教,看书就可以自行解决困难。特别在布置的习题后专门做了本知识的教材页码标注,如有不懂,可通过翻阅教材解决,既提升了自学能力,又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配置的大量精美图片,几乎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让读者觉得非常亲切。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化学的关系,在教材中一连串地体现着,学生很自然地感悟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教材的编写中,处处吸引着学生很想去看书,充分地体现了其课程标准中“经由对日常生活现象与问题的探讨,体会自然的奥妙,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影响,养成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的习惯,培育尊重别人、爱护环境、积极乐观的态度,能适合学生认知能力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陆人教版现行的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已经在以上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希望在这一方面,从台湾教材中获取精华,使教材更贴近生活、更重视人文、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
2.台湾教材体现的实验的功能,可借鉴于我们的教材编写
大陆的学生实验,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实验基本都安排在与之相关的知识学完后。而台湾教材的学生实验几乎都是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都安排在对知识学习的开始,学生通过亲手做的实验来获取知识,得出相关结论。教材不仅将实验的步骤作细致的描述,还把每步操作的图片画得清清楚楚,让学生一目了然,不用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该怎么做。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研究实验中,比大陆教材中同类实验好的是,增加了把瓶盖打开后进一步称量,学生很清楚地意识到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相等的,瓶盖打开质量减轻,是由于生成的气体逸散了,同样的实验,台湾教材的该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对“反应前后总质量守恒”的理解。又如学生实验肥皂的制作,太贴近生活了,学生除了课堂上做,相信回家后还会继续去做,怎么可能不感兴趣呢?台湾教材中,实验安排的方式及实验内容,将实验的主要功能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等体现得更加突出。很好地体现了其课程标准的“藉由生活化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以增进解决问题,适应变迁的能力”。
大陆人教版现行教材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与原来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表现在学生实验及课后的家庭小实验数量增加了。希望在实验的趣味性、实验内容的结构及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有更大的改善,从而改变如今“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状况,让实验的功能价值充分发挥。
3.台湾教材中学生对物质微粒观的形成,可借鉴于我们的教学过程
大陆教材中,对微粒观的形成,从绪言埋下伏笔到最后酸、碱、盐各自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贯穿了整个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慢慢渗透、逐步深入,看似用心良苦,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教材中主要以语言描述为主,与微粒有关的图片总共有21张。
台湾教材中,在学生刚接触化学的首个单元中混合物的分离到最后单元的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制造肥皂、有机聚合物,多次提到微粒,微粒的图片共出现48张,图片锲而不舍地出现,让学生不断地加深感性认识,很自然地就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抽象的微粒观的形成,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4.台湾教材对核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用语表述,可借鉴于我们的教学过程
两岸教材对核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用语表述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两者各有千秋,文字描述方面大陆教材比较严谨规范,台湾则比较通俗易懂,可借鉴于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多一种理解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邓丽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英智等.自然与生活科技2上2下、自然与生活科技活动记录本2上2下[M].台北: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3]王晶等.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陈丽等.初中化学新课堂之达标自测[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