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朝女真诗词颜色词认知研究

2014-04-29于为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颜色词

于为

摘要:女真族,一个发源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它既是东北古老民族肃慎族的后裔,亦是满族的祖先。作为金朝的统治者,女真文人在其统治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并在其中运用了丰富的颜色词,充分体现了诗词的抒情功能和含蓄风格。

关键词:女真诗词 颜色词 语言认知

一、金朝女真诗词颜色词的语义认知研究

(一)语义的隐喻认知机制。隐喻是不属于同一个认知域矩阵的源域和目标域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颜色词的隐喻认知体现为用颜色域去理解、表达其他认知域的事物或概念。

1.显性颜色词隐喻认知。显性颜色词的特点是语义直接指向颜色本身。这里以“白”、“黄”两色为例说明金朝女真诗词的显性颜色词的隐喻认知机制。如:

(1)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完颜亮《念奴娇》)

(2)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完颜璟《生查子·软金杯》)

例⑴中“皓虎”、“素麟”就是从源域“白色”到目标域“白雪飘舞”的映射而得来的颜色隐喻,是由白色产生的心理意象和白雪引起的心理意象的相似联想。例⑵由“白玉”的洁白滑润引起的心理意象上的相似联想而隐喻为“嫩滑的肌肤”。

在金朝女真诗词中,白色系颜色词除表现“白净、纯洁”等隐喻认知外,还有“恐怖、衰老”等反向隐喻认知。如:

(3)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合。(完颜亮《书壁述怀》)

(4)苍颜明镜,白发轻簪。(完颜璹《沁园春》)

“苍波”隐喻为“恶劣的政治环境”;而“苍颜”则为“衰老”的隐喻。由于人在不同精神情感、文化价值等认知的影响下,使得视觉对颜色的认知产生了双重心理意象,从而导致颜色词具有两极性的隐喻认知功能。在黄色系中,也存在相同的现象。

黄色是所有颜色中光感最强的一种颜色。给人以高贵、美好的心理联想;同时也因其波长短,在光照下常呈现失色的状态,所以又给人以衰败、颓废的联想。因此在金朝女真诗词中,既有“一朝扬汝天下名,也学君王着赭黄”(完颜亮《索笔赋》)中“赭黄”隐喻为尊贵的帝王之衣,“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完颜璹《沁园春》)中“黄卷青灯”隐喻为“深夜苦读”等正面心理意象的相似联想;也有“灯残茅店鸡催晓,霜落金风脰唤秋”(完颜璹《王生以秋骚见示》)中“金风”显现秋天衰败之象,以及“行人谁不悟黄粱,依旧红尘地陌上”(完颜从郁《西江月》)中“黄粱”隐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等反面心理意象的相似联想。

2.隐性颜色词隐喻认知。颜色作为一种视觉事物,人们对它的感知是通过它所依附的实物而获得的。因此在金朝女真诗词中,常出现借助特定的事物来暗示某种特定颜色的隐性颜色词。如:

(5)鹤惊秋露三更月,虎啸疏林万壑风。(完颜璟《游龙山御制》)

(6)醉向繁台台上问,满川细柳新荷。(完颜璹《临江仙》)

(7)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完颜璟《生查子·软金杯》)

(8)陂水荷凋晚,茅藩燕去凉。(完颜璹《北郊晚步》)

(9)凋痤半枯木,浩藩一虚舟。(完颜璹《闲咏》)

例(5)中“鹤”、“露”、“月”三个白色调事物呈现出一片清凉寂静的山中秋夜之景。例(6)中的“柳”、“荷”等绿色植物隐喻出“生机盎然”、“清新幽静”之感。例(7)中的“桃花面”联想隐喻成“绯红的脸颊”。例(8)用白的“水”、绿的“荷”与黑的“燕”共同营造出幽静闲适的意境。例 (9)则用黄色的“枯木”隐喻荒凉之景。

由此可见,金朝女真诗词中隐性颜色词包括白、绿、红、黑、黄等多种色调。在诗句中的使用也比较自由,既可用同一颜色的不同意象营造某种氛围,也可用不同色彩的隐性颜色词构成颜色的对比,衬托作者心境,抒发作者情怀。

另外,由于颜色会随着事物自身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视觉对颜色认知的双重心理意象也使得金朝女真诗词中的隐性颜色词表现出同一实物隐喻不同颜色的现象。如柳、树、草、荷等物象,既可指生机勃勃之色,也可指衰败不堪之色。如完颜璹《秋晓出郭闲游》:“残荷露水秋光晚,衰柳摇风古渡寒”;术虎邃《失题》:“山建嵩少云烟晚,地接崤函草树秋。”例句中的“荷”、“柳”、“草”、“树”皆指万物凋零的秋季之景。

(二)语义的转喻认知机制。转喻是同一认知域矩阵中认知域的凸显或映射。有别于隐喻的涉及跨域或跨矩阵映射,转喻是发生在单一概念域的映射。颜色词的转喻表现为以颜色作为认知参照点,代替一同参与认知却没有凸显的实体。

如完颜允恭《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辰》:“黄阁今姚宋,青宮旧绮园”中以“黄阁”转喻为“高官署府”,以“青宫”转喻“太子所居之处”。完颜璹《遇胥相墓》:“亭亭华表映朱门,始见征西宰相尊。”由于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因此“朱门”便转喻成为“贵族邸第”的代称。

与红色相同,紫色也是古代的一种尊贵之色,标志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完颜璟《生查子·软金杯》:“风流紫府郎,痛饮乌纱岸”中的“紫府”成为“高官府邸”的转喻义。另外,紫色也是道教所崇尚的颜色。完颜璹《题纸衣道者图》:“紫披上金横带,藜杖拖来纸遮襟”中道骨仙风的道者形象跃然纸上。

二、金朝女真诗词颜色词的语用认知研究

人们在感知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时,通常会把事物的这一认知概念作为感知中凸显的认知焦点,而把环境作为背景,衬托认知焦点,这就是凸显认知原则。

(一)颜色词对举体现的凸显认知原则。诗词通过凸显认知原则,借用物与色的搭配、对举,凸显色彩的远近、冷暖、轻重等,能够使诗词中的意象更加鲜明。

1.凸显视觉感受。在金朝女真诗词中,经常采用颜色词对举的方式,凸显作者的视觉感受。如:

(10)今夜相思满城月,梁台楚水雨悠悠。(术虎邃《寄到祁京师》)

(11)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完颜璟《游龙山御制》)

例(10)中的“月”和“雨”同是白色系的对举,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例(11)为“黄”、“绿”两种类比色的对举。用明度最高的黄色配以中明度的绿色,凸显出一种令人悦目、低对比度的和谐之美。

2.凸显心理感受。如果说显性颜色词对举多为凸显视觉感受,那么隐性颜色词的对举就大多展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了。

(12)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完颜璹《朝中措》)

(13)龙门枫叶堕红绡,洛浦芦花舞晴雪。(完颜璹《送王生西游藏飞伯》)

“霜”、“云”两种明暗不同的白色凸显作者孤凄、愤懑的心境。“枫叶”与“芦花”的对举,红白相映的画面感油然而生。

颜色的冷暖对比也能够体现人的心理感受。如:

(14)别离惟叹我头白,诗句屡成君马黄。(完颜璹《得友人书》)

(15)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完颜亮《书壁述怀》)

例(14)中的“白-黄”对举与例(15)中的“黄-绿”对举均为冷色与暖色之间的对举。冷色调的“头白”、“绿叶”配以暖色调的“马黄”、“金缕装”,冷暖交错,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之感。

另外,在金朝女真诗词中的一些物象对举,由于物象名称中带有颜色词素,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了色彩对比效果。如:

(16)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完颜璹《思归》)

(17)效笔丹青参季范,一时迁谪为苏黄。(完颜璹《题晋卿王晖实绘》)

例(16)中“酒”与“江”两个物象对举,但由于“鹅黄”、“鸭绿”除表“酒”和“江”义外,还表颜色义,所以读者在理解时既产生了实物对比,也形成了颜色对比。例(17)中的“丹”由颜色隐喻指“史册”,“苏黄”指“苏轼”和“黄庭坚”,由于对举事物中含有颜色词素,所以仍给人颜色对比之感。

(二)颜色词句法体现的凸显认知原则。客观现实中的相同事物,由于观察视角、抽象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人们形成的心理印象和表达事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诗词中,作者对语法结构的选择体现了人们观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

在金朝女真诗词中,由于观察者注意焦点不同,使得同一种颜色词在不同诗词中的句法结构有所不同。如:

(18)别离惟叹我头白,诗句屡成君马黄。(完颜璹《得友人书》)

(19)苍颜明镜,白发轻簪。(完颜璹《沁园春》)

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诗作中分别用了主谓结构“头白”和定中结构“白发”两种句法结构,这正与凸显认知原则相吻合。例(18)描述离别使得作者头发花白,凸显的是离别造成的结果,因此用“头白”,而例(19)描述的是人到中年的变化,凸显的是衰老的状态,因此用“白发”。再如:

(20)门掩黄昏绿染苔,那回踪迹半尘埃。(完颜亮《过汝阴作》)

(21)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完顏亮《书壁述怀》)

仍是相同作者的不同诗作,“绿”在句中分别做主语和定语。例(20)凸显的是黄昏之下满眼的绿色,所以“绿”做主语;例(21)中凸显的是“枝叶”,所以“绿”只做定语。

综上所述,金朝女真诗词中颜色词既可描写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更能营造某种意境用以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态度,并且在语义、语用等方面受作者认知经验的影响,体现语言的主观性。语

参考文献

[1]程江霞.李贺诗歌颜色词(语素)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5).

[2]庞祖雪.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语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2(5).

[3]陈家旭,秦蕾.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猜你喜欢

颜色词
哈尼语颜色词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维吾尔语“黑”与“白”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及翻译
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颜色词的语义内涵与翻译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