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4-04-29孙永兰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孙永兰

摘要:本文主要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三个方面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为地方高校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研究新视野。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固有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人文学科的前途和命运, 改变了我们原有的人才培养观念,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就业空间的弹性尺度也越来越窘迫。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人文学科,全国各种层次的高等学校几乎都开设这个专业。作为新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彰显其学科优势呢?我们认为应该根据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提出的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调整办学层次和专业布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一、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准确。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但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与往日的文化地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地方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没有找准定位,更不顾及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强烈反差。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大部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病:第一,专业色彩和理论色彩过于浓厚,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在多个行业领域的择业。第二,课程内容庞杂、重复、缺乏时代特色。导致学生知识面单一狭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比例失调。导致学生专业基本功削弱,语言文学的修养明显下降。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缺乏统筹安排,学生重视必修课而轻视选修课。

(三)教学实践不够到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向来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学生能力培养,始终未改变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乏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要在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上动脑筋,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

二、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根据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进行重新规定和设计,这既是对教学计划规定目标的分解与落实,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提高地方高校就业率的客观需要。

(一)重新定位当代人才培养目标

1.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培养目标转型。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对专业进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可将本专业分流为语文教育方向、办公文秘方向、新闻传播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学习。

2.从传统型向现代型汉语人才转换。传统型汉语人才只懂得运用语言文字工具与书本打交道,对现代技术和媒介十分陌生。现代型汉语人才不仅能娴熟地运用汉语和外语,而且能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既能耍笔杆子又能扛摄像机,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影像和网络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并对人们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不同媒介的才能。为此,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媒体技术等课程的比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功底。没有文化底蕴,现代技术和媒介就不能发挥作用。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等领域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

(二)重新构建全新应用型课程体系。根据地方院校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运行和管理模式,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宽口径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和调整,提出平台加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平台,在专业拓展基础上建构三类模块方向。

1.语文教育模块。这是一个应用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科研的能力。主要开设语文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语文课件制作、语文前沿教育理论研究、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2.新闻传播模块。开设相应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文化及新闻领域从业能力。

3.办公文秘模块。这也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企事业、机关文员及秘书的能力。开设相应的文秘与公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不管是师范专业还是非师范专业,“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可概其要,区别是师范专业的对象是学生,场所是课堂,特征是“规范”;非师范专业的对象也是学生,场所是社会,特征是“致用”。而这些,均来自于整个教学进程的实践和训练。因此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好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高素质、强能力、显特长”为目标构建具有专业特点、崗位要求和学校层级类型的三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体系。结合其定位的语文教育模块、办公文秘模块、新闻传播模块,核心能力表述为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

三、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

(一) 整合写作类课程内容。发挥课程群的集合优势,强化学生文字表述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教授写作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写作训练的适当安排。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学时限制,教学内容很少有写作训练的部分,学生写作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培养写作能力必须整合写作类课程内容,在已有课程基础上,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实践教学内容,专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形成写作类课程群。

(二)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建立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机制,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一年级,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二年级,帮助其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三年级,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三) 推动实践内容的实验化。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安排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反映在课程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初衷相去甚远。培养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专业人才应该积极推动实践课程的实验化,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调整,将那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统一安排进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四)重视专业模块课程内容的产业对接。课程内容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要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关键是要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模块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要让毕业生在毕業实习过程中熟悉本专业的业务能力要求,自觉地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总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应该从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等方面入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语

参考文献

[1]向彪.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2010(8):43-46.

[2]刘聪颖.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3-106.

[3]刘之杰.强化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75-176.

[4]赵炎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板块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45-47.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模式探索”(编号JYXM20130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