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29王勤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性实践

王勤

摘  要:教学语言既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师生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导入语、暖场语、讲授语、提问语等角度出发,探讨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教学语言;实践;艺术性

在现代教学体系下,教学语言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师个体的智慧和素养,如生动形象比喻下的艰涩难懂的数学定理往往折射出教师独特的魅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声情并茂的讲解渗透着以情动人的智慧,使学生豁然开朗. 相较于高中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则有效地淡化了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特点,实现“还数学课堂以乐趣”的目的.

暖场语:新颖别致,突出主题

暖场语,相当于戏剧中的开场白.一个故事、一堂课想要吸引观众和学生的眼球,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情绪. 因此,教师在上课铃声响后,要善于发挥暖场语在创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新颖别致、正中主题的暖场语,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模式.

如在某次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上课铃声响后,不少学生仍然沉浸在下课的娱乐之中,课堂显得闹哄哄. 如果教师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不仅会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而且强硬的态度会有损教师的形象.为了破冰暖场,教师可以利用2-3分钟的课堂时间,将微博上最近非常热门的三角形动图“搬”到课堂上,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神奇的三角形”. 动态的图片以及三角形的神奇性质不仅能够迅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马上安静下来并认真地观察,而且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入这一章节的主题——立体几何:“正如这个简单的三角形一样,立体几何背后往往具有神奇的魔力,让我们叹为观止. 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吧.”短短的几分钟,通过短小精悍的暖场造势,学生马上静心凝神地融入数学课堂的氛围之中,而轻松、有趣的暖场表演则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奠定了数学课温情的基调. 而有些数学课堂则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特别是天气转暖,学生一上课便昏沉沉.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激昂、节奏欢快的歌曲,一扫学生低沉的情绪.

导入语:富于趣味,诱人深思

课堂导语与暖场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其重点在于通过富有趣味且引人深思的教学语言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抛砖引玉的作用. 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良好、有效的导入语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能够开启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从而推动课堂的深入发展. 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注意导入语的使用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等等.

如在《正弦定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初中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在任意直角三角形ABC中,我们不难推出==(a,b,c分别为∠A,∠B,∠C所对应的边),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一结论拓展到任意三角形,这一等式是否依然成立呢?”这一导入语从诱人深思的角度来设计,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深入挖掘,以诱发学生对新知的思考.

又如在《余弦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正弦定理》中的知识点思路:“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的相关内容,大家能回忆一下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呢?”“正弦公式的证明、变式转化以及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学生一一回忆. “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研究余弦定理呢?”“当然是和正弦定理一样喽.”学生齐声回答. 这一导入语设计着重于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回答之中强化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

又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学习中,教师开门见山指出:“‘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讲授语:规范准确,深入浅出

讲授语是指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强化学生理解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 一般来说,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有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渐“消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学生主体积极地知识汲取,也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讲解. 因此,在数学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复杂、难懂的学术性名词转化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将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数学语言生动化、形象化,并能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咀嚼和品味.

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课中,数列的定义为“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不少学生对“一定次序”四个字产生了疑惑:什么叫一定次序?一定次序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举例阐释的方法,使学生对这四个字有清楚的了解. “1,1,1,1,…;1,2,1,2,…;10,9,8,7,6,…,1;1,2,3,4,5,…,10,这四组数字是数列吗?”教师可以列举几个数列,通过向学生抛出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要搞清楚它们是否为数列,那么就要看它们是否按照一定次序排列. 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经教师这一提醒,学生马上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当然,教师可以进一步发问:“那么,3344这两组数是同一数列吗?”通过探讨,学生可以发现:只要排列的规律不同,那么数列也不同. 以学生思维特点为立足点,一步步地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提问语:描述准确,适时发问

提问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通过教师发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问题解决方法,而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效果来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问的作用,坚持提问语设计描述准确、适时启发、适度设问等原则.

如在《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学习过程中,在讲解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答辩的方式来排难解惑,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式,认为是棱柱,并拿出教材中的例子来证明,看似非常在理. 而少部分学生却持不同的意见,认为其不一定是棱柱. 此时,教师不必急着说明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学生拿出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不同阵营的学生看似都志在必得,那么谁笑到最后呢,在这个公平的舞台上,我只信服‘理,看你们谁能拿出铁证,说服于我.” 结果可想而知,持否定意见的学生一举出反例,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但在辩驳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下,且在思想火花的碰撞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评价语:因材施评,重在激励

评价语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行所作出评价的教学语言. 适时、有效的评价既能够起到“有错使其改之,无错勉之”的作用,又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一言一行.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赞扬和其他学生的肯定,但由于学生之间能力水平、个性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标准下的比较难免会“你好我坏”的定论. 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评”的原则,并能够多用鼓励性的词语,以培养学生进取的精神.

如某一基础较差的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显得十分的懊悔和丧气,教师可以对其微笑:“虽然小李同学很遗憾地错失了这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是其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给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全新角度,其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我希望下一次你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同学们,我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吧!”

结束语:简明扼要,承上启下

结束语是指教师对本节课知识作总结时所使用的语言. 好的结尾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能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意犹未尽的效果,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收好“口”,通过简明扼要、承上启下的特色结语来深化本次的教学.

如《三角函数》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朗朗上口地顺口溜来结束这一节课:“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 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这一顺口溜引得学生竞相朗读,课堂也于热闹的氛围中愉快地结束.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还有更精彩的顺口溜哦.”

小结

所谓“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教学语言的运用正如一门深奥的学问,准确、适当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使学生身心舒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势,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正如苏联早期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马卡连柯所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赋予课堂以灵魂般的动力,从而使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因此,教师在注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以“口舌”之力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艺术性实践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