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014-04-29汪云霞
汪云霞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几次教学实践展开分析,总结其可能带给高中数学教师同行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教学理念;主体地位;落实
新课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但是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记忆数学理论,模仿解题方法以及通过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还要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过程.简单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几次教学实践展开分析,总结其可能带给高中数学教师同行的教学经验.
基于先进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落实
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 现以“导数的应用”教学为例,从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导数的相关概念,并用导数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导数在曲线方面的应用,我们先来看下面这道例题:已知函数f(x)=x3-x2-x+a,求:(1)此函数的极值;(2)如果x轴和函数图象交点只有一个,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3)如果函数y=m和函数f(x)有3个不同的交点,且函数f(x)的极小值为-1,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教师板书并读题)
教师:在学习导数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极值的求法,请同学们思考第一问. 这位同学,能交流一下你的做法吗?
学生:将原函数求导,可得f ′(x)=3x2-2x-1,当导函数取0时,解得x1=1,x2= -. 根据函数增减性,可知当x=1时原函数有极小值,当x=-时,原函数有极大值. 将x=1和x=-代入原函数,得极小值为a-1,极大值为a+.
教师:很好,这位同学的结果和过程都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纠正一下自己的错误. (鼓励学生自主解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及时纠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那么现在我们要解决第二问了,由题目条件作出函数图象,可以看到,当x∈-,1时,函数图象下降;当x∈-∞, -∪(1,∞)时,函数图象上升. (教师作出图中曲线1)
学生:这种图象只是一种情况,如果函数图象上移,图象左边部分还有一种与x轴相交于一点的情况.
教师:是这样吗?
(教师作出上图中曲线2)
学生:对!
教师:那么函数图象满足什么条件呢?
学生:图象2的极小值大于0;图象1的极大值小于0.
教师:正确,那么根据上述条件,请同学们确定一下未知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演算)
学生:已知函数极大值为a-1,极小值为a+,结合上述极值条件,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 -∪(1,+∞).
教师:很好,请出错的同学自己纠正一下错误. 我们已经解决了这道题,那么如果我把题目条件稍微变化一下,变成“如果函数f(x)的图象和x轴交点有两个”,那么函数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
学生:f(x)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点落在x轴上,也就是f(x)min=0或者f(x)max=0. (通过变式探究,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上一道题得出的结论,还鼓励学生运用得出的结论解决其他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上面的题目还可以继续变换,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已知方程x3-x2-x=m,讨论此方程可能的根的个数.(学生思考)
教师:这道题同学们解决可能有些困难,根据上面几道题的结论,我们可以运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假设x3-x2-x-m=f(x),求此函数与x轴的交点问题;一种是假设m=g(x),x3-x2-x=f(x),求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这两种解法的不同点是一种需要平移函数图象f(x),而另一种只需要平移直线g(x),哪种方法更容易解决问题呢?
学生:平移g(x)图象比较容易.
教师:对,大家都认为平移直线比较简单,请同学们演算这道题,并熟悉这道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评价: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本段教学内容是以例题分析为主要形式的. 例题1为参数和极值取值范围问题,教师在解决这道问题后引申到导数应用问题,最后转化为运用函数图象解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而比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 综合上述授课过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精心设计授课内容.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楚,突出教学重点,前后衔接性良好,由第一题与x轴有一个交点,引申到与x轴有两个交点,最后引申到如何通过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这几道例题联系紧密并层层递进,将整节课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 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成为可能.
其二,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不论是教师清晰的板书、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还是层层递进引导式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都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不但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还是教师和学生情感、语言的沟通,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而这样的教学理念,也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现实.
其三,科学引导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及解题方法等,对于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需要演算则让学生演算,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让学生纠正演算中出现的错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基于基础加强互动,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发展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有效互动,而这又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的. 现以“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函数单调性是函数学习的基本内容,而函数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针对函数单调性教学展开探讨.
授课内容:
(教师在黑板上作出几个函数图象)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阶段就了解了函数的相关概念,那么这几个函数分别是什么函数呢?
学生:前两个是一次函数,中间的是二次函数,最后两个是反比例函数.
教师:正确,那么同学们还知道这几种函数的解析式吗?
学生:一次函数是y=kx+b,二次函数是y=ax2+bx+c,反比例函数是y=.(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解析式)
教师:我们来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其中的k和b有没有取值范围限制呢?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第一个一次函数图象b>0,k<0;第二个是b>0,k>0.
教师:可以看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第一个图象,y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第二个图象,y值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
教师:那么根据第一组函数图象的特点,同学们能总结出后面两组函数的图象特点吗?
学生:第三组第一个图象是在(-∞,0)∪(0,∞)范围内,y值随x的增加而减小,第二个图象是在(-∞,0)∪(0,+∞)范围内,y值随x的增加而增加.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函数单调性. 首先我列举三个概念:减函数、增函数和单调区间和单调性,那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减函数吗?
学生:在定义域内,如果y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函数为减函数.
教师:对,但是我们要区分一下“定义域”和“定义区间”的概念,例如函数y=为反比例函数,其定义域为(-∞,0)∪(0,∞),但是我们不能说在(-∞,0)∪(0,∞)函数具有单调性,只能说在区间(-∞,0)和(0,∞)是单调的,对吗?
学生:对!
教学评价: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它是函数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图象引导学生进入函数的学习,并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的函数内容,为后续函数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 结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数学学习的关键,今天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灌输式的教学,而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学习,实际上又落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出发,落实理念,加强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促成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一点思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