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低碳战略量表设计及路径分析

2014-04-29廖丽平姚丽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

廖丽平 姚丽霞

摘要:首先阐述了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过程;其次,采用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法设计了企业低碳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4个公共因子,对其命名为原材料及使用后处理、生产环节、物流环节、资源投入;再次,用路径分析法分析了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资源投入不仅对企业物流和生产影响显著,对绿色采购和产品使用后处理影响也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企业低碳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 低碳战略;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4)04-0076-06

气候变化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该问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如何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战略抉择。[1-3]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1-2]。由此,本文采取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广东省192家企业与低碳战略有关的一系列指标数据,并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成果,既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低碳战略相结合,还能帮助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促使相关政策的制定,使其更加符合发展需求,且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中所使用问卷的设计步骤如下:首先,在文献基础上分别形成企业低碳战略的初始量表[4-12];其次,请专家对初始量表进行评审,提出意见;最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量表,并转化为问卷形式。

企业低碳战略的初始量表中,试题有定性问题,也有定量问题。定性问题采用打分方法,使用1—5量表的形式设计问卷,打分得到的数值即表示对应试题的得分。定量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对应值。如果对某试题设置的问题不了解可以打×或者不予填写。调查问卷中所有问题的设置,包括问题中的语句含义、提问顺序、提问方式、打分标准等,都与后续的整体数据处理和变量计算一一对应、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的前期工作包括专家咨询,咨询国内技术创新及战略管理方面的专家。咨询专家的目的: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集思广益,使得构建企业低碳战略量表的研究工作更加科学严谨。专家咨询表使用打分和开放式的评价性题型,咨询的内容是量表内容和提问方法的设计。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33份;同时访谈8名专家。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对问卷做了修改和补充,得到问卷调查表。

本次问卷主要通过现场调查和网上调查两种方式完成。在现场调查方面,选派5名责任心较强的研究生到达指定的调查地点进行现场跟踪调查。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在进行正式调查前,开展了培训,向这5名学生详细讲解了整个研究的框架和目标、问卷中所有的术语与各个题项的含义,并明确调查的要求。调查地点主要是广东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园区里面的企业。本研究所调查的高新区企业包括有广州市萝岗开发区、深圳高新开发区、中山火炬开发区、梅州高新开发区,以及惠州、肇庆、河源、茂名等地区的相关企业。从问卷发放到回收,调查时间为期一周。在网上调查方面,主要是通过亲人、朋友、同学等直接或间接发放,受访对象大多是广东省内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工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或者职员。

问卷中缺失数据超过5道试题的问卷予以删除,保证数据基本完整。同时,试题的答案偏向性严重、答题所用的时间过短、明显不符合常理和实际的答卷都视为无效问卷,从而确保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20份,有效问卷192份,利用96份问卷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另96份问卷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借助 SPSS13 对所收集到问卷中所有变量进行分析, 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KMO值是 0.610,大于 0.6,Bartlett球形值是1 732.358(df=465,p=0),都符合标准,说明该样本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13-15]

本研究中采用的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份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抽取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得到 8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为 79.982%。探索性因子分析将获得每个测量试题与因子之间的因子负荷量(Factor Loading),因子负荷量越高,表明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因子负荷截取点位0.4,即对于任一因子上负荷都低于0.4或在多个因子上负荷都大于0.4的试题予以删除。经过三次重新探索后保留4个公共因子。4个因子总解释方差如表1,其成份如表2。对 4个公共因子重新命名:因子 1为原材料及使用后处理;因子2为生产环节;因子 3为物流环节;因子4为资源投入。 将保留的27个条目组成的问卷数据为验证性因子分析使用,详见表3。

每年采购可再生材料占采购总量的比重(a19)每年采购生物降解材料占采购总量的比重(a20)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a21)企业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率(a22)企业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a23)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a24)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实际投入占所需量的比重(a25)包装回收利用率(a26)产品回收利用率(a27)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结合每个因子的实际含义,建立因子结构。采用AMOS4.0软件拟合模型,本研究从表4中6个常用的拟合指数反映模型的拟合程度。

表4的指标值表现出模型与数据之间拟合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修正模型以取得较好的拟合效果。首先检查在0.05水平下不显著的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所有的关系都是显著的。再参考计算机软件输出修正指数修正模式。就修正指数而言是指模式某个受限制的参数,若容许自由估值,则模式会因放松此参数而改良,从而整个模式卡方减少的数值,所以称为此参数的修正指数。同时也会输出参数期望(expected parameter change),促使研究者明白若容许自由估值,知道此参数估量值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际应用时要考虑放松此参数时是否有科学根据。找出最大修正指数是a26与a27的36.845,表明如果增加a26与a27之间的残差路径,则模型的卡方值会减少较多。从实际考虑,包装回收利用率(a26)和产品回收利用率(a27)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若一个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高,则显示该企业提倡节能环保,由此也会重视产品的回收利用,反之亦然。因此,考虑增加a26与a27的相关性路径。

重新估计模型,得到表5的修正指数。尽管指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还有部分指标依然是达不到要求。模型已经不能再修正,因为本研究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相应结构模型,若不切实际的修改模型,虽然能够得到较好的拟合指数,但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出没有理论意义的模型。尽管本研究中有很少一部分指标没有达到一般模型所要求的拟合度,但大部分的指标已经达到,并且没有达到要求的指标值与要求值之间差别不是很大。因此整个模型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低碳战略评价指标的结果如图1。标准化后的回归系数如表6。表6显示资源投入和物流环节对低碳战略影响较大。企业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人财物的投入是绿色技术的研发、创新与应用的保障,也是维持企业原有绿色产品有效运作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加大资源投入,以提升绿色竞争力。事实与实践已经证明,物流已经是企业运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环节中的绿色物流对于实现低碳战略至关重要,可以为企业价值链提供良性循环的基础条件,提高绿色产品竞争力。

四、路径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结合每个因子的实际含义,本研究做如下假设。

假设1:资源投入对物流环节正向影响。资源投入增加,使得低碳环保方面的设备,包括低碳环保的运输设备和仓管设备都会相应增加,从而增加物流过程中的低碳环保程度,因此本研究提出该假设。

假设2:资源投入对生产环节正向影响。资源投入增加,使得低碳环保方面研发水平增加,从而使生产更加节能和绿色,因此本研究提出该假设。

假设3:资源投入对原材料及使用后处理正向影响。资源投入增加,使得企业整体环保意识增加,很可能会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废弃物,因此本研究提出该假设。

假设4:物流环节投入对生产环节正向影响。供应链中有效的碳排放监督机制将会监督生产环节低碳环保地生产,因此,本研究提出该假设。

采用AMOS4.0软件拟合模型,表7反映模型的拟合程度。

五、对策

根据因子分析得出影响低碳战略的影响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提高低碳战略的对策。

(一)提高低碳战略意识

要实施低碳战略,首要条件是从意识上彻底认同低碳战略的理念,认识到低碳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政府要营造良好的低碳战略环境。政府应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加大环境资源的执法力度和监督机制,提高环境法律制度的可执行性;要完善资源税,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节能减排中的调节作用。其次,企业应当将低碳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其规章制度或者融入企业文化中去,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引起对低碳战略的关注,同时自下而上营造一种崇尚低碳的企业文化。最后,政府还要加强规划引导,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试点,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支撑体系等,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提高三废的利用率

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是造成水体、大气、土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危害人民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而保护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对工业三废进行控制处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这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方针、政策、措施,引导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应当有效地控制三废的产生,并加强对其处理及综合利用,降低企业的成本;通过实施一系列企业“三废”的良性循环利用机制,实现废物资源化,将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回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清洁文明生产。

(三)提高低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研究与开发是生产低碳产品的推动力量,应当加大力度研发低碳产品。首先,政府方面应当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引导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合作研发体系,充分发挥官、产、学、研各部门的力量,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及效率。其次,要鼓励私有资本对科技研究的投入,为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主要加大在人力、财力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引导企业按照低碳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低碳新能源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实现技术升级。

[1]文龙光,易伟义.低碳产业链与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4 (28):70—73.

[2]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27):165—167.

[3]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21—23.

[4]孙秀梅,周敏.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39—42.

[5]华绵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J].科研管理,2011(6):42—48.

[6]齐晔,李惠民.“十一五”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J].中国人口 资源环境,2011(21)10:60—68.

[7]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 资源环境,2008,18(3):l—7.

[8]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2009 (23):50—52.

[9]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24—27.

[10]FU JIAFENG,ZHUANG GUIYANG,GAO QINGXIAN. Conceptual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Low Carbon Economy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8):38—43.

[11]DAGOUMAS A S,BARKER T S.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l[J].Energy Policy,2010,(38):3067—3077.

[12]FUMAN J, R HAYES. Catching up or Standing Still? National Innovative Productivity among Follower Countries [J].Research Policy,2001,4 (33):1329—1354.

[13]邱皓政.结构方程模型LISREL的理论、技术与应用[M].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3:100—150.

[14]NUNNALLY. Psychometric theory[M].New York:McGraw-Hill, 1978.

[15]曾五一,黄炳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6):11—15.

(文字编辑:徐朝科责任校对:王香丽)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
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法院判决途径的劳动者讨薪维权成本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领先策略的路径分析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