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2014-04-29邓佩钗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学生素质语文教学

邓佩钗

[摘 要]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健康人格 学生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是:1、积极进取,有开拓精神;2、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3、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领域综合化的发展趋势;6、具有和他人协作,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有独立而健全的健康人格。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積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语文教学,其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为我们开展人格教育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寓人格教育于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是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语文课文之中的。语文教师必须把人格教育内容挖掘整理出来,并融会于心,能够达到以下三点:

准确。要教育学生,首先要自己能正确地领会,准确地把握,如《生命的意义》能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理解生命的意义。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我们在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意义上去讲作家作品,而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如讲朱自清时要介绍他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深刻。有些课文内容较深,人格教育因素比较隐蔽,一时难以吃透,这就要求教师反复专研,潜心思索。例如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鲁迅弃医从文中认为要想救治国民首先要医好他们的精神,而不是他们的身体,一般都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都能联系鲁迅一生的经历,联系他对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联系当今许多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来考虑,则我们对《藤野先生》中群众不觉悟,乐于充当麻木的看客这一现象中所显示出对旧中国国民人格上的缺陷的批判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感到培养现代健康人格的迫切。

创新。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或显示了作者洞察人生的深刻哲理,或渗透着作者善良的人性,或表达出作者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呐喊。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一代新人。语文教学要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激励学生创造。这种创新不是脱离原文的随意生发,而是在反复专研的基础上独具慧眼的创见。

二、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契机,进行诱导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希望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产生普遍的程度不一的“自我角色认同”心理。他们已经能够进行比较稳定的独立思考,对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进行设想,产生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心理基础。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的选材要求,又为我们进行人格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或作者本人,都具有流芳千古、可歌可泣的伟大性格,他们往往在不同方面成为中学生的楷模。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教师应抓住情绪感染的契机,进行诱导,让学生体验到渗透了高尚人格的思想力量,模仿优秀的人格,进而塑造优秀的人格。

另外,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优秀作品,开展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辩论会等。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丰富的人格教育。

三、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氛围

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坚定的信念、善于学习、勇于进取,能够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做出贡献的新人,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教师的教只能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然这个外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就表现在要为学生设计、营造一个有利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进入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教学情境之中。健康的个性是现代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气氛的平等民主,能使学生的独立性得以张扬;能使学生的“自我”更趋于完善。

四、尊重学生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是成熟度和稳定性不同而已。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教师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去造就人才,最大限度地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求在学习活动中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他的表现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时时处处感到自己存在和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的人格要讲究方式方法,人格教育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进行人格灌输。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文字,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一方面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列宁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学生素质语文教学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西涧”无声胜有声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