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2014-04-29王心如

中国经贸 2014年20期
关键词:监管对策系统性风险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中介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影子银行”成为重要的机构。影子银行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却受到不相匹配的监管约束,成为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风险隐患。我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也呈现出特有的特征。预防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有针对性加强监管,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监管对策

一、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1.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是影子银行系统,指的是区别于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以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行使传统银行信用、期限和流动性转化功能的机构。国际上典型的影子银行机构有: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债券保险公司等。

2.我国影子银行概述

(1)我国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影子银行实质上是在信贷资源稀缺背景下,担负连接存贷款市场与货币市场功能的中介体系,它是对传统银行机构信用扩张渠道的补充和替代。主要形式包括: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货币市场基金、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各类私募基金、民间融资、各类金融机构理财等表外业务。

(2)我国银子银行的主要融资方式

我国的影子银行,从事的业务多类似于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直接融资的成分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的融资:一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三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是我国影子银行范畴中的一项重要融资类别。

二、影子银行的一般性风险

影子银行的各类创新在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减少资金融通障碍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

1.错配方式引发风险积聚

通常影子银行存在两种错配方式。一是期限错配,影子银行多存在负债错配和资产错配的问题,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往往通过短期负债类理财产品匹配长期资产,因此需要不断滚动发行才能确保不导致融资方的资金链断裂;另外一方面则是发行利率、标的项目收益率错配。如我国部分基建信托产品的发行利率通常都在10%以上,远远高于基建项目可能达到的平均收益率。

2.由对冲基金高杠杆交易带来的高系统性风险

一是杠杆交易导致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对冲基金存在成功可获高收益而失败则仅损失本金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性,这诱发对冲基金进行将风险转嫁给交易对手或市场的高风险投资。二是对冲基金投资会出现分散风险策略应用的盲区。比如影子银行可以通过将次级贷款证券化的方式把贷款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进行层层分散,最终结果是这些风险逐渐集中到风险偏好较高但是几乎没有受到监管的对冲基金这里,风险反而被放大。三是“羊群效应”可能会引起市场的较大波动。对冲基金一般都利用数量模型按照既定程序操作找出合适的标的资产进行投资,由此导致许多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和交易条件非常相似,往往一家大基金的行动会牵动多家基金的反应,引发整个市场的巨大波动。

3.风险跨境传递变得更容易

影子银行体系极大地推进了金融全球化进程,但是,随着资本的跨境配置,风险也在全球分散。资本的跨境配置是建立在流动性充足、资本流动稳定和资产价格稳定的基础之上,一旦产生外部冲击,资本的国际流动就面临巨大的风险。而且,风险的爆发不仅会影响资本所有者,更会影响到资本投资的目的地市场。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及风险源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或衍生工具的使用也较少,因此影子银行也体现出特有的特征,风险源也较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1.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

一是规模相对较小,运作较为简单。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约占国内GDP的29%,远低于美国、欧元区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国内影子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复杂程度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二是杠杆率较低。在我国,对杠杆率的管理非常谨慎,我国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为私募股权基金发放并购贷款。所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杠杆率远低于欧美国家。

三是由商业银行主导。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仍占主体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影子银行提供丰富的客源。

四是证券化产品少。我国影子银行的产品很少涉及资产证券化,具有证券化特征的只是很少数银信合作产品。

五是以零售为主。影子银行产品购买者以零售客户为主体,主要依赖零售渠道融资。

2.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源分析

由于与西方发达金融体在影子银行发展阶段及存在形式上存在不同,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源也体现特有的特征,主要风险源包括:

(1)民间金融

我国民间借贷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占影子银行系统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主要风险有:一是高利贷等民间金融方式可能加剧企业破产风险;二是民间借贷风险经由银行信贷渠道向正规金融机构传递;三是民间和会、标会等互助组织容易出现利益不清、财务混乱等情况,损害参与者权益。

(2)资产证券化

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明显扩大,不仅包括一般贷款以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现在还包含中小企业贷款、汽车抵押贷款等。其风险主要有:一是商业银行对证券化资金进行隐形担保,风险没有实质剥离;二是存在道德风险,银行审批标准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资产池信贷风险高于一般贷款;三是部分资产证券化是借助理财产品、银信合作等非正式途径进行,缺乏有效监管;四是各银行交叉持有问题突出。

(3)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较大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银行体系内,余额大约为10万亿;另一部分是在影子银行系统内,余额在3-8万亿之间,总体规模较大。而且考虑到平台负债每年的利息可能到1.5-2万亿之间,这就要求地方财力每年至少增长20%以上。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不容忽视。

(4)私募基金

近年来,在我国以委托理财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的私募基金、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为代表的阳光私募基金等都发展迅猛。其风险有:一是对民间私募基金的运作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相当多的私募基金尚未受到监管。

四、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

1.影子银行快速扩张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如果将“信用中介”的内涵也扩展到针对同业机构的信用行为,那么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估计会在30万亿左右,其中,银行理财7万亿存量规模、券商资管1万亿、资金信托扣除贷款和股权后的总资产3万亿。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下,影子银行极有可能对可投入股市资金造成挤出效应,同时其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潜在的信用风险,可能对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实质性损害。

2.影子银行造成的关联风险

当前,由于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够健全,一些银行就将贷款由信托公司包装成金融衍生产品,然会通过信托公司的这些产品将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房地产领域、高风险的股票市场等,并通过出售股份等方式将更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当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时,这些紧密相连的主体也就形成了一个关联的风险组合。此外,有学者估算民间借贷资金约30%来自银行,民间借贷风险也可能传递至表内。

3.影子银行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难度

影子银行没有受到像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率要求等一般审慎监管制度的约束,通常具有自有资金少、业务规模大的特点,其潜在的信用扩张倍数甚至达到几十倍,由此造成对M2数据以及人民币存款的扰动也比较明显,对将M2作为中间目标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挑战。

五、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1.健全金融立法,填补法律空白

一是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条例,为资产证券化规范开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出台法律法规对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规范,对基金管理公司资质、门槛、基金管理模式、限售渠道等多方面进行细化。三是积极推进对民间金融相关法律的建设,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2.以完善风险防火墙为基础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一是加强与影子银行之间的防火墙建设,隔断影子银行风险向商业银行的传输。二是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管理。三是严格操作风险管理,严禁参与民间金融活动,避免民间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的传递。四是建立征信部门内部防火墙制度,禁止一切可能影响到公正评级的业务。五是加强私募基金经理人资质管理,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3.规范稳健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一是规范引导金融创新。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规模过小或创新不足。应在规范非传统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引导金融创新。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激活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动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监管,将金融产品创新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中,有效地规范金融产品创新,使其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将负面效果减至最小。

4.改进货币政策调节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影子银行实质上已经具备了信用创造的能力,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了一定冲击。因此,央行需系统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改善货币政策调节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加强信息披露,增加影子银行经营透明度

一是设计信息披露制度。对影子银行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市场参与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基础。二是严格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加强信息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必要制度。应加强公司治理,严格公司内部评级程序;完善评级方法;提高评级透明度等等。将评级机构纳入监管部门监管范围等。

参考文献:

[1]许芳芳.我国影子银行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61):66-67

[2]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M].1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邱峰.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融合及其风险规避研究[J].金融会计,2012(7)

[4]辛乔利.影子银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6]江衍妙,瞿炳建.试论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应对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13(6)

[7]余建强.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商业时代,2012(22)

[8]张健利.探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中国电子商务,2012(22)

[9]张越,张方舟,唐亚飞,陈希凡.浅谈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经济视野,2014(11)

[10]谢瑞芬.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华北金融,2014(3)

作者简介:

王心如,女,中国注册会计师,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监管对策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评估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电视中医药养生节目的传播现象及监管对策
影子银行及其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与风险监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