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2014-04-29邵琴
邵琴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所处的最切近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都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因此,保教人员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正面引导;督促练习;家园配合
一、教育一致是前提
班内保教人员教育是否一致,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和一位阿姨总是目标一致,统一要求,相互配合,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大家都知道,在一个班集体中,三位保教人员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一定要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阿姨问好,和家长再见;吃饭、睡觉、如厕、喝水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正因为保教人员教育的一致性,促成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观念转变是关键
在进行常规管理时,老师应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的位置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幼儿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我尽可能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给他们提出来。
如在教育班级里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我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才发现原来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孩子们纷纷回答。这时一个孩子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在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我及时表扬和肯定了这位幼儿的回答,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时,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类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来教育幼儿,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三、教师行为是典范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句话往往胜过父母的百句话。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习惯等都会在幼儿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的仪表、文明的语言、稳重的举止、亲切的态度、严谨的行为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影响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进入寝室后保持安静,大多数幼儿能做到。可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自己也在寝室里,教师间相互大声地谈话,因此破坏了幼儿入睡的安静气氛,幼儿的心中必然会产生疑虑:“为什么老师可以大声说话?”这样幼儿会感觉可遵守也可不遵守,逐渐地忽视,以后再培养就会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在幼儿午睡时准备了一段较为舒缓的音乐,它不仅提醒着幼儿保持安静,更暗示着教师要轻声细语,以身作则。
四、正面引导促改变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老师要多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他们,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所以在常规教育中,老师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小时候由他奶奶一手带大,学走路时奶奶怕他摔跤,就一直抱在手里,从不带他出去与同龄孩子玩耍,因此造就了他孤僻胆小、倔强任性的性格。他妈妈见此情景,现在放弃了工作,专职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记得他刚上幼儿园小班时,妈妈走了之后,他哇哇大哭起来,任凭我们怎么哄他,他都不理不睬,还以拳脚相加。基本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之后,发现他还是不跟小伙伴说话,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弱。但通过观察,我还是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他用餐习惯非常好,午睡习惯也很好,我一次次地表扬他好,在表扬的同时,我激励他在其他方面也要进步。现在他上课认真了,小手也变得越来越能干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看到玩具掉在地板上,也会主动捡起来。
五、督促练习成习惯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鼓励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排队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等。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督促的情况下幼儿都能很好地遵守,但老师不可能一直在他们旁边,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便出现不良现象:有的幼儿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开心极了;有的幼儿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就算好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担任管理员来督促同伴,这样既可以避免放任幼儿违规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效果很好。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也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一杯子的开水,但用的却是几口,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和幼儿做了一个小实验,让水龙头一滴一滴地流水,一节课结束,小朋友发现一杯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开始,我及时提醒和督促,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六、家园配合是保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開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幼儿常规的培养,除了教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十分重要,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如在幼儿园孩子能自己吃饭,而回到家里,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又成了饭来张口的“小懒虫”;孩子在幼儿园懂得了“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而爸爸却把烟头随地一扔……诸如此种情况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到底应该听老师的还是父母的?所以为了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短信平台、家长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常规细则,让家长了解遵守常规的重要,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家长在家也可以给孩子建立家庭常规,并督促执行。通过平时的沟通,我了解到我班优优小朋友的妈妈,在家对儿子采取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若孩子在家能自己刷牙洗脸、自己穿衣穿鞋、自己吃饭不挑食,便可以满足他一个小要求。孩子有了物质作为奖励,在家也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这样的家园同步更有益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
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员和管理者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正仪幼儿园)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