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34例

2014-04-28王兢兢

中国药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氟康唑念珠菌

王兢兢

(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江苏 南京 210000)

鹅口疮是儿科常见疾病,也被称之为雪口病或念珠菌性口炎[1]。该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在患儿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患儿因疼痛会发生烦躁不安、啼哭,导致哺乳困难[2]。该疾病应及时治疗,缓解临床症状,禁止蔓延到食管与支气管,引发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3]。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为氟康唑、制霉菌素以及碳酸氢钠,3种药物的联合可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促进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4]。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鹅口疮患儿68例,分析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鹅口疮患儿68例,医师检查均发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微突起,逐渐扩大蔓延至整个舌面和口腔黏膜;新生儿可伴有哭闹、不安、烦躁、哺乳困难;病损陈旧后,膜变为微黄色,拭去后可见充血糜烂。排除病损区咽喉拭子涂片发现白假丝酵母菌阳性,肝肾功能受损、近期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例中,男 18例,女 16例;年龄 2.5个月~3岁,平均(1.2 ±0.8)岁;平均病程(2.2 ±2.1)d。对照组 34 例中,男20 例,女 14例;年龄 1.6 个月 ~4 岁,平均(1.4±0.9)岁;平均病程(2.5 ± 2.1)d。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氟康唑片(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 H20063302),3次/天,1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制霉菌素与碳酸氢钠,制霉菌素软膏(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14)与2%的碳酸氢钠液(通化中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为H22021050)混匀,涂抹4~6次 /日。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第1周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1,3,5,7 d“患儿乳凝块”消失情况,计数乳凝块,记录两组患儿乳凝块消失时间。治愈:患儿症状消失、乳凝样物质完全脱落、口腔黏膜色正常无充血表现;有效:患儿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乳凝样物质完全脱落;无效:患儿的症状、乳凝块、黏膜斑无变化甚至加重。以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 Excel 2003,在SPSS 10.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儿乳凝块消失情况及时间比较(n=34)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患者机体的途径,由于新生儿各个功能与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黏膜较嫩,血管较丰富,唾液腺还未发育成熟,唾液分泌较少,极易受损或引发感染[5]。小儿鹅口疮主要是由口腔内大量白色念珠菌繁殖而感染,患儿会出现口腔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部位出现类似奶块的白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且不易去除[6]。若不及时治疗,则会蔓延到食道及支气管,引发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出现呼吸困难[7]。由于白色念珠菌的pH为3~6,且碳酸氢钠属于弱碱性药物,口腔含漱可有效改变口腔酸碱度,清除患儿口腔内残留的奶液,溶解黏蛋白,清除有机物,提高口腔pH,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8]。制霉菌素属小儿鹅口疮的常用药,可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部分不可逆结合,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其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大量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菌死亡,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既杀菌又抑菌[9]。氟康唑是临床新药,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患者机体无显著的肝毒性,对类固醇激素合成也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甾醇合成,直接杀死白色念珠菌[10-11]。3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患儿口腔黏膜刺激性小,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药物安全性。

本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乳凝块消失时间分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两组相比有差异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治疗中,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使用氟康唑,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2]。

综上所述,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缩短乳凝块消失时间,减少患儿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雅琴.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101-102.

[2]余 红.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45例[J].中国药业,2009,18(11):81.

[3]黄王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44例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5):595-597.

[4]Christopher C,Blyth,Federica,et al.Chemoprophylaxis of neonatal fungal infections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efficacy and safety of fluconazole and nystatin[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2,9(48):1 440-1 754.

[5]李泽慧,聂 晶,钟良军.西帕依固龈液和没食子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测定[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03):148-149.

[6]李红芹,熊衍君,杜 伟.制霉菌素联合鱼肝油治疗小儿鹅口疮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 158-4 158.

[7]杨万红.克霉唑和鱼肝油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6(67):67-68.

[8]苏祖俊.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口疮56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353-354.

[9]李汉卿.匹多莫德与制霉菌素联用治疗小儿鹅口疮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0):741 -749.

[10]孙小迪.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鹅口疮[J].儿科药学,2013,12(10):89-96.

[11]董利红.唑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白色念珠菌肺炎3种给药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9):54 -55.

[12]徐小娟.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联合金施尔康、思密达治疗小儿鹅口疮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3(15):159 -163.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氟康唑念珠菌
HPLC法测定福司氟康唑含量及有关物质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氟康唑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IL-6、TNF-α、IL-8的影响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念珠菌血流感染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