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的思考
2014-04-26杨武昌
杨武昌
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结构化的问题情境中发现不同算法间的联系,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主动探究数学规律、学会数学表达,发现数学模型,从而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体验,发展数学思考。
一、有效把握认知起点,在探索中构建模型
加法运算定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它源于实践,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还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
如讲解例1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亲历探索过程。
6.应用规律。回忆加法交换律在以前学习中的运用,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符号、字母归纳概括出两个算式的等量关系后,指明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这样,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提供加法交换律的多样化数学模型,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加以理解、内化,使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感知变得更加丰富、充分。
二、充分利用素材,在抽象概括中建构模型
教师应引导学生概括出等式的共性特征,并能进行数学地表达,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留足时空,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使算式蕴涵的本质规律在互动中逐渐清晰,结论的概括也就水到渠成。如引导学生
1.纵向观察: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右边算式有什么特点?
2.横向观察:(1)从左往右观察:左边算式表示什么?右边算式又表示什么?与左边算式有什么联系?(2)从右往左观察:右边算式表示什么?与左边算式有什么联系?
3.语言描述:谁能把刚才观察发现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归纳概括:谁能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地参与加法运算定律的抽象概括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将左右两边的算式建立起本质意义上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加法运算定律内涵的透彻理解和自然表达。
三、完善认知结构,在运用中深化模型
在数学学习的意义上,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运用上,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更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运用巩固环节,可以精心设计多元练习,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分化,在对比中沟通,拓展学生的数学经验,凸显加法运算定律的本质内涵,实现精练提质的功效。
如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如下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加法运算定律的本质入手加以思考、比较、运用,促使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从机械走向灵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多元认识,有效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总之,加法运算定律作为“数的运算”中的一块内容,它承载着丰富的数学内涵。教学中要紧扣加法运算定律内涵的数学本质,提供丰富的感知素材,引导学生亲历体验过程,并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中建立清晰的数学表象,从而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