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要把好预习关

2014-04-20郭会学程勇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参考书教参日记

郭会学 程勇军

某天下午第一节,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像往常一样自信愉快地说了声——下课!刚迈出教室门,我的神情却有一丝挫败感:一节无容量、无生气、没完成任务的语文课!

上课的内容是《安妮日记》,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课文选取的一个十三岁女孩遇难前两年躲藏在密室的生活日记中的11则。想一个十三孩子的日记,学生容易理解。不打算让他们预习就和他们共同学习一节,首先找11位朗读水平较强的学生依次读完课文,接着要求学生概括11则日记的内容,举手回答。一个,两个……下课铃声响了,而谈“你眼中的安妮”、“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这两个环节还没有进行,想想学生茫然的眼神,欲言又止的表情,我的启发,期待,懊悔……这是省略预习关的后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让他们自由预习自主思考一会,我相信这么简单的课文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课后我开始反思自己。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提出“学生要求讲什么,不要求什么就不讲”的教法说明教学要“有的放矢”。因为学生没预习课文,一开始就随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了自我,45分钟成了窒息的45分钟,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次经历对我触动很大,不得不重新认识、把握预习关。同时也引起我对预习的作用和方法等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一)预习的作用和目的

1、使学生学得生动。讲课前,由学生直接感受课文,并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独立解决生字、难词和疑难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了,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问题没有解决的,会产生要求解决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2、教师可以克服主观主义的教法。通过预习,老师可以按时从中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问题和难点,并由此来确定教学方案,这就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克服了主观片面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1、初读。要求(或者指导)学生辨识课题特点,辨析课题结构;利用工具书,查解生字难词;了解课文大意。

2、细读。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议论文、说明文,逐段读,逐段概括段意,从而把握全文要点;对小说,要了解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对记叙文、散文,要把握主要线索;对诗歌,要把握基本感情。根据课前“预习提示”的指点和课后练习题的落实点,理清结构,编写小标题式的提纲,试分析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

3、跳读。在细读的基础上再跳读一遍。所谓“跳读”,就是跳过与阅读目标无关的内容,集中阅读需要阅读的部分。这种读法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敏捷性。指导学生抓住主干、找关键句、重点词以及难懂的语句,可用自己熟练的圈点批注符号来表示。

上述三种阅读方法,在预习中缺一不可。初读——细读——跳读,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阅读要求,既能培养阅读兴趣,又能培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充分发挥教师参考书的作用

教师参考书不能视为教师封闭式的读物。教师把参考书读活,读熟悉,然后整理出预习提纲。特别是现在的教参,对课文分析的少,更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下下功夫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研究教参后面提供的教学建议,上网查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题目。如我在上《热爱生命》前,认真读了教参,上面有对本课结构内容的分析,写作特色的分析,还有教学建议,几种上课的导入方式和作者的简介,据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提纲:

1、能用自己语言来讲述本文发生的故事。(训练学生的概括事件能力)

2、按照小说情节特点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层次)

3、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课文怎么来写他的?你眼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训练学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4、你还知道哪些热爱生命的名言和故事?(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5、对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

虽然课文长预习的内容多,可是上课效果却很好,我将课前布置的预习题目贯穿起来,借用集体的力量很流畅很轻松地将任务完成,有几个街上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把关于生命的名言故事都查出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都想把自己思考的成果展示出来,省了我不少的时间,这就是“众人力量大”,“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吧!

猜你喜欢

参考书教参日记
如何用好语文课外参考书
收不到货可要求赔偿
教师要正确使用参考书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成长日记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