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脂及FIB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2014-04-18吴雅文

江苏中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证组阻络证型

吴雅文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脂及FIB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吴雅文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脑梗死急性期 痰瘀阻络 气虚血瘀 血脂 血清纤维蛋白原

血脂代谢紊乱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脑梗死。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是凝血系统常用指标,现有研究亦表明其是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因子[1]。近年来,为进一步研究血脂、FIB与ACI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我们对148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148例患者,辨证分为2组。痰瘀阻络证74例:男45例,女29例;平均年龄(67.14±5.67)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平均积分(4.92±2.08)分。气虚血瘀证74例:男4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43±6.04)岁;NIHSS平均积分(5.41±2.63)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2]制定,并经MRI检查证实为新发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参照1996年版《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制定。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痰瘀阻络兼证: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气虚血瘀兼证: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1.3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合并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3)近2周内有感染史者;(4)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免疫性疾病所致。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2组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2.2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结果

2组血脂指标及FIB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痰瘀阻络组与气虚血瘀组血脂指标及FIB水平比较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中TC、HDL-C、LDL-C含量上升会增加红细胞和血浆的流动时间,降低红细胞膜的渗透性,特别是血LDL-C的含量增加可显著增加血液黏度,对红细胞的渗透性、流变学和流动性有重要影响[4],高黏、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传统医学认为,痰浊和瘀血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可独立为患,也可相互胶结,相兼为病。现代中医学研究也认为,痰浊为脂质代谢紊乱,瘀血为微循环功能障碍。血脂异常引起的病理产物湿浊、痰凝、瘀血分别为高脂血症的早期中期、后期病理产物,“湿浊”进入营血,循行经脉,流走全身,日久则可形成“痰凝”,阻于血脉,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瘀,最终痰瘀同病,血液表现出“黏”、“浓”、“凝”、“聚”的流变学改变[5]。痰浊与血脂水平相关,而血瘀证表现的血液“黏”又反映为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性改变,“凝”则反映为纤溶活性降低,凝血酶时间缩短。总之,缺血中风与血脂水平、凝血指标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可致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痰瘀同治则可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组血脂指标及FIB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组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中风不同亚证型与血脂、凝血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可有助于我们从微观方面阐明中风亚证型之间的发病机制,进而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现代化、客观化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1]Barber M,Langhome P,Rumley A,et al.Hemostatic functionand progressing ischemic stroke:D-dimer predicts early clinicalprogression.Stroke,2004,35:1421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

[4]Lee CY,Kim KC,Park HW,et al.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erythrocytes from male hyper choles terolemia.Microvaccolar Research,2004,67(2):133

[5]钱小奇.试论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天津中医,2002,19(6):50

编辑:王沁凯 岐轩

R743.310.4

A

1672-397X(2014)02-0039-02

吴雅文(1980-),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工作。wuyawen1980@hotmail.com

2013-08-08

猜你喜欢

证组阻络证型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无线体温监测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穴位温度变化情况及中药治疗效果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基于CAP技术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湿证与脂肪度的关联性研究*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