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语境*

2014-04-17郭文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性健康本土化语境

郭文杰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语境*

郭文杰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性健康教育对人的本质模塑具有深远影响。性健康教育存在本土化问题及文化适应问题,不当的性健康教育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反而导致负面影响。性健康教育需要在本土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建构基于本土性文化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文化语境;性教育本土化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塑造和生成,即通过教育使个体如何成为“人”,故而,戴波拉夫指出:通过教育的整合,个人与社会发展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统一,为教育本质和意义所统和,促使自我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性健康教育无疑也需要这种教育的统和,促进自我性价值观的形成与自我实现,使个体能够更好地与其所存在的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统一,进而完成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其中,明确将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目前性健康教育处于初始阶段,并没有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大多是援引国外性健康教育理论和模式。

一、性健康教育的社会文化性——来自欧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启示

教育社会学家珍妮·巴兰坦(Jeanne H.Ballantine)认为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始于生而终于死。从“挫折”或经验中学习到在正规机构中学习,从后工业社会到非工业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环境,从年轻人到老年人,每个社会建立的教育呈现形式均不相同[1],表明教育是一种(个)过程,并且教育过程是一种(个)社会/文化过程[2]。性健康教育作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青少年教育问题之一,同样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并同样需要在本国文化和社会中进行这一过程,即达成性健康教育的社会/文化过程,而这种过程的目标在于促进青少年与社会文化的和谐统一。目前,欧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守贞性教育模式、综合性教育模式、欧洲性教育模式。国内学者偏向综合性教育模式、欧洲性教育模式[3],强调在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的背景中理解性、建立对性的态度,倡导个人信仰选择的自主权和非绝对道德化。欧美性健康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纳入了关于性的尽可能涉及的内容,以“确保所有性生活活跃的人都有做出负责任行为所需的技能,父母支持在禁欲和性生活活跃的青少年做出负责任的选择”[4]。这些理念和实践符合西方社会的性价值系统和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使个体在此教育中得益,能够达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自我实现。欧美性健康教育和欧美倡导的自由民主、传统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并顺应本国伦理道德要求与本国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人是在完成特定文化模式的价值过程中不断模塑其人格的[5],性健康教育则是立足于人格模塑的文化形塑,构建个体的性别社会意识、性社会价值观等性相关文化系统,进而适应社会生活、道德、习俗的外在顺应性要求。而具体的性健康教育实践则必然是根植于个体生活的社会文化中并完成社会化或者文化化的影响过程,即完成立足本土的渗透性教育过程。

因此,从以上欧美国家关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举措和内涵可以看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基于母体文化,学校、社会机构、 家庭综合干预的过程,是密切联系在本土文化网络中的综合性素质教育,以解决地方性社会青少年性相关问题为着手点,这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提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同样需要在本土文化中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建构内含本土社会价值观、能够适应本土文化背景的性健康教育体系,并立足解决本土青少年性相关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以本土文化化为手段,才能切实达到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和引导的终极教育目标。

二、我国性健康教育的本土文化语境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的性禁锢,使中国的性教育过于羞涩含蓄而隐秘,性道德过于偏向社会德行匡正而压制感性并缺乏人本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方“性”文化的涌进,传统“性”文化主导的缺失,个人性道德、性价值观被重新定位,青少年出现种种性的困惑与混乱,许多性相关的犯罪和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急需现代教育手段来干预。但是舶来的性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本土的文化存在冲突,西式的自由民主、传统宗教信仰观念和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自2000年以来,国内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关注性健康教育问题,并逐渐提上实践与研究的日程。目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并未能深入探讨性健康教育在人格塑造和文化传承中的深层作用以及对个人发展的长期影响,也未能建构本土化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价值信仰体系,即性教育在人的文化本质生成问题上的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为解决本土社会和个人的哪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而开展性健康教育,使目前性健康教育大多沦为一种时髦的“引进”式和“补课”式生理学、常识性教育过程,扬弃传统性文化,嫁接外来性观念,进而沦为狭隘的以生理结构、疾病预防、恋爱问题、青春期问题、婚外恋等主题为内容的说教,缺乏在文化背景中审视性健康教育的深层意义讨论,缺乏在本土社会中进行的渗透性教育以及形塑性行为相关恪守的底线教育。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指出:“支持以权利为基础的模式,其中,尊重、接纳、容忍、平等、同情和互惠等价值观,讨论关于性的话题必须要涉及到价值观”[6],而这也是性健康教育在我国当下社会展开的困难所在,其语境中包含对混乱性价值观的拿来主义和性价值观的重塑,以及对以往传统性价值观的取舍与重新定位的不确定状态,所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本土化过程仍任重道远。因性教育不能完全剥离生活的其他方面而单独进行,往往是渗透在其他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致使高校性健康教育更难以独立地成为一门学科而开设,其间隐藏的作为文化本底素材的种种取舍和重构,构成了国内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多元语境。

三、性健康教育的文化适应及困境

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关注的中心不在于使人能获得某种单纯知识,而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合理地摄取文化价值,消化于人格生命中,获得人生的全面体验,充实生命内容,陶冶人格和灵魂,达到灵与肉的“全面唤醒”,成为全面发展的多维的人。而性教育同样是贯穿于人一生的观念发展、态度养成、信念坚守以及价值观确认的过程[7],是性文化对个体的文化化过程,成为全面发展的多维的人的一部分。即性文化的文化适应过程,关系到个体性价值观与社会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还是导致角色混乱,进一步影响个人其他生活行为是否与社会融洽。目前国内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在理论指导深度上缺乏相关本土理论研究的支撑,可能存在引进模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全盘西化的后续风险,刻板、模式化、教学分离,导致教育层次不齐,成效欠佳。正如本尼迪克特指出的:在急剧变化的文化背景中,教育功能被复杂化,导致个体适应的困难,引起强烈的心理骚乱。因而性教育的复杂化可能也会导致性文化适应的困难而引发性文化、性道德、性行为择向的混乱,从种种青少年性犯罪的各种报道可见一斑。因此,性健康教育存在的文化适应困难,是目前国内性健康教育模式多样化而无统一认识并处于各界争议状态的主要原因,也是性健康教育无法从正面进入高等教育殿堂的主要原因。

四、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问题

性健康教育促成了人的文化化的过程,影响“人”的生成,涉及本土性文化对人的濡化以及外来理念的涵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知识过于羞涩和性道德污名化,压抑的性文化对健康人格塑造作用有限,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戴维斯所言:性早熟和文化压抑的性紧张,是现代学校中学生压力和紧张的原因之一。舶来的性健康教育价值观念并不适宜解决本土问题,虽然其教育理念固然进步,但对本土文化的适应依然是最大的困难,易导致文化不连续性,进而加剧文化不适应反而引发负面作用,需要吸收内化为本土的教育系统。国内学者进行了诸多的理论和实践尝试,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性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多从性健康教育的有无、方式、对传统性观念的颠覆或者中西结合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多基于对欧美性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推介,未能从西方性健康教育变革的社会原因考量西式性健康教育的构建规律及解决的其本土社会问题,未能在本土文化背景和现实社会问题中考量性健康教育模式和过程对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影响作用,全盘推介外来模式,急于与所谓的世界接轨,进而简化为性生理、性心理、避孕套及艾滋病预防的教育。全盘援引西式性健康教育模式,易于导致性价值观与本土文化的背离,产生价值观冲突,也使教育目标和教育结果相背离。

五、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如何实现性健康教育的文化适应

雷德菲尔德认为: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性健康教育作为在理论和技术、组织形式及思想观念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必然在不同的社会经历了不同的适应过程。基于国内现实问题展开性健康教育,需要在本土文化的语境中经历类似的适应过程。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现实语境的适应:首先,需要在教育工具和技术方面依据本土状况展开研究和实践,比如教材、素材、教育理论等本土化建构,性健康教育理论应顺应传统文化的一些惯性来设定,需要将性教育的理念与个人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其次,产生现实需要的性健康教育实施组织,并围绕性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和教学,比如性健康教育实施管理机构、研究结构及人员等;需要借助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机构发起较为统一的教研组织,来研究实施相关教育过程,并完善教育信息的反馈以促进其不断完善。再次,需要在思想观念上从传统的性观念中解放出来,这是性健康教育文化适应中最敏感和激烈的部分,即产生新的性相关文化教育,以适应现实社会变革需求,引入理念,内化吸收,适应现实社会问题解决的需要和教育长久性的需要。以上三个方面符合基本的文化适应所具备的条件,将文化适应的规律应用于教育模式建构和实践,或许才能真正实现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

总而言之,性健康教育的多元语境是目前我国性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在舶来新理念和新方法的过程中,性健康教育并未能完成本土化过程,并未能实现在本土文化语境中构建教育框架,存在教育失效和文化不适应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性健康教育的文化语境和文化适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些许建议和措施,希望可以为性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有些许帮助。

[1]【美】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M].朱志勇,范晓慧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巴战龙.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5):78-80.

[3]方 刚.大学性教育模式的思考——禁欲型性教育与综合型性教育之辩[J].中国青年研究,2008,(7):72-75.

[4]方 刚.用性人权和社会性别理念充实学校性教育[M].中国台湾:万有出版社,2011.

[5]冯增俊,万明钢.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第1卷·性教育的基本原理[EB/OL].http://www.doc88.com/p47449547505.html.

[7]彭 涛.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青少年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2,21(8):67-68.

(责任编辑:李文玉)

Localization Context of Sex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Guo Wen-jie

(School of Nusing, Chengdu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106, China)

Sex education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orm of human nature.There are two problems to deal with in the education:localization and acculturation.Improper sex education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s of young students and will bring new problems to them.So nowadays the sex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needs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China.

college students;sex health education;cultural context;localization

2014-05-24

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性健康教育的文化语境——教育人类学视角”(编号:XXJYC1206);2012年成都大学教改项目(编号:cdjg2012011)。

郭文杰(1979—),男,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G647.9

A

1674-6120(2014)09-0013-03

猜你喜欢

性健康本土化语境
国内外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性健康教育,教师怎么做?
利用主题活动浅析小班幼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研究策略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关注性健康教育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