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办高校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创建*

2014-04-17朱沛雨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文化

朱沛雨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论民办高校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创建*

朱沛雨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自然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独特的环境,致使民办高校教师文化呈现个人主义特点,教师之间难以自然合作,主要原因是:繁忙的工作使教师无暇合作、功利化的评价使教师不愿合作、“文人相轻”心理使教师不屑合作、“单子式”工作特点限制了教师合作。为此,需通过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培育教师的合作情感、强化教师的合作行为来创建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文化;教师文化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教师承担的诸种角色及其表现,使得教师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等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征。”[1](P317)这就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式——教师文化。作为一种普遍而自觉的存在文化,对于教师个体具有内在的约束力量,“强制”教师的职业行为方式。哈格瑞夫斯根据教师间融合程度,将教师文化分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的文化、自然合作的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他还指出,个人主义文化和派别主义的文化,是一般学校里最常见的教师文化,自然合作的文化最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民办高校由于其独特的环境和管理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笔者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中,个人主义文化较为突出,同事之间在教学上恪守“互不干涉”原则,教师教学处于彼此孤立状态。我们知道,教师间若没有形成协作一致的教师集体,没有形成彼此互动、自然合作的文化氛围,则教师专业不可能得到有效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如何构建民办高校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是当前民办高校内涵建设中要迫切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合作”的界定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P417),弗里恩德和库克(Friend and Cook)给出的定义是:“人际间的合作是至少两个相互平等的当事方之间的直接互动方式,他们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而自愿地参与共同决策。”[3](P123)在现代社会,作为人们生活方式之一的合作所带来的资源整合已成为人们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也非常有必要合作。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认为:“文化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4](P136)这个描述性定义启发了人们从不同领域对文化进行研究,其中就包括教育领域,作为教师文化的子文化,自然合作教师文化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易于和“自然合作”混淆的是“人为合作”,所谓人为合作是指“教师围绕行政人员的兴趣和意图进行的‘合作’”。哈格瑞夫斯认为,“来自教师群体兴趣之外的意图和兴趣,很容易打着合作的幌子侵蚀了真正的合作。”[5](P64)而自然合作教师文化是教师自觉自愿的合作,是“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成一定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文化形态”[6](P254)。

(二)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特征。从教师自然合作文化内涵的界定,可以归纳出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主要特征。第一,合作的自然性。这种合作是自觉自愿、随时随地、非刻意追求的一种合作,教师只要在课程、教材、教学、德育、班级管理,乃至于个人发展规划中遇到问题,都自觉地向同事寻求帮助,同事也会当成自己份内之事与之互动。这种合作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 已和教师个人工作生活融为一体。这种合作可以是正规的形式,如集体备课、专题讨论、教研组学习,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形式,如看似随意的走廊研讨、校园散步时轻声慢语的简短交流。第二,目标的一致性。因为人是理性动物,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所以教师的合作是有明确目的,就是解决个人在教育教学或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能把握合作目标、理解合作意义,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并不代表“收益”的一致,例如新手教师和熟练教师之间的合作,新手教师的“收益”要多于熟练教师。第三,知识的分享性。“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7](P144),知识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分享就是教师将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各种互动手段分享给其他教师,从而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存量增长、价值放大和不断创新”[8](P63)。知识分享也是教师间合作的基础,没有分享就没有互惠互利,就没有合作的持久动力。第四,合作的开放性。作为一种合作文化,教师之间要在开放的系统内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教师之间的合作不限于本学科教师,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职称教师之间只要有合作的需要和可能,就可以进行合作。教师合作的形式多样,不限于既定的正规形式;合作的内容多元,知识、技能方面均可;合作的时间空间也没有特别限制。

二、民办高校“自然合作文化”难形成的原因

民办高校合作教师文化难以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工作特点、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也和民办院校独特环境和管理制度相关,兹将基于江苏省十二所民办高校的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一)繁忙的工作使教师无暇合作。民办高校为追求办学效益,聘用专职教师数量较少,生师比多在21∶1之上,高于公办院校生师比18∶1上限,致使教师承担的任务较重。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任务重,教师每学期通常要执教3-4门课程,平均周课时15-18节,高于公办院校教师周课时10-12节。由于民办高校比较重视学生评教,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仅此一项就使教师身心疲惫。民办高校也对教师进行科研考核,教师为了获得科研分,也为了自己专业发展,还要挤出相当时间进行科研。此外,民办高校内还有很多事务性工作,如参加行政会议、监考、出席学生活动、填写表格等都要求教师及时去做。所有这些,使教师碰面都很难,合作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

(二)功利化的评价使教师不愿合作。民办高校的制度环境无益于教师合作。民办高校制度环境不像公办高校那样宽松,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办学效益,通常都制订严格的“量化考评”制度,如“一票否决制”、“末位淘汰制”、“末位转岗制”等对教师进行监督和控制。如某所民办本科高校曾将教师按“师德、教学、科研”量化计分,规定连续排名最后的教师将会被强制转岗甚至解聘,其他民办高校也存在类似现象。为了获得好的考评档次,以备自己当下或将来的不时之需,教师在制度引导下相互之间围绕既定标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之间的孤立、封闭,甚至是对立现象。功利的评价为教师之间的合作设置了隐形障碍。

(三)“文人相轻”心理使教师不屑合作。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文人“各以所长,相轻其短”,在高校表现比较明显。和公办院校一样,工科教师轻视理科教师、理科教师轻视文科教师、文科教师轻视基础课教师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即使是同一专业教师,由于资历不同、受教育经历不同、学历职称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部分教师容易从个人角度观察问题而夸大自己的作用,进而产生相轻思想。另外,由于民办院校招聘教师“门槛”比公办院校低,一些教师贬低同事,进一步加剧了“相轻”心理。“相轻”心理一旦存在,教师就会认为从其他人那里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合作也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从而不屑与他人合作。

(四)“单子式”工作方式限制了教师合作。虽然教师是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的,但是工作方式确是教师个人在隔离的教室里单独面对学生,是“独挡一面”的“单子式”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不可能有和同事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在民办高校中,一门专业课只配备少量教师,有时甚至只有一名教师;教研室通常是“混合型”的,教师来自不同专业,缺乏合作的学科基础,“教师是典型的以孤立的方式进行工作的,互相之间获得反馈和进行沟通的渠道几乎被隔绝。”[9](P41)虽然民办高校有教师间业务活动,但是这种人为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三、创建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策略

创设自然合作的文化,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高校为之创设适当的氛围和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自我反思,提高教师对合作的认识。因为外在的行为是受内在思想支配,所以使教师具有合作行为的前提是实现教师思想从个人主义到合作主义的转向。首先要通过讲座、讨论、案例引导等方式,使教师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即合作不但能做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能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要使教师明白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合作的方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既定的师徒结对、教研组、教学团队,课间交流、课后研讨乃至下班后交换意见都是合作的具体形式,只要涉及专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彼此合作。教师自我反思的程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要提供足够的影响源,使教师对彼此合作的认识达到内化的程度,使合作观念深入人心。

(二)人文关怀,培育教师的合作情感。情感对行为有着动力作用,高校要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彼此的戒心和成见,为教师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要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废除不合理的“量化考评”,引导教师开展良性竞争和有益合作,让恶性竞争消弭于无形。第二要关心教师生活,培养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民办高校教师没有编制,流动性强,对学校通常没有“家”的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若是学校为教师解决各方面问题,势必增强教师对学校的感情,提升合作欲望。第三要举办活动,增强教师凝聚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彼此互动,相互熟悉、亲近感情,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业务合作打好感情基础。第四要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合作成为教师的需求。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在专业发展的路径上自觉和同事合作。通过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增进合作各方的情感,使合作行为随处可见。

(三)循序渐进,强化教师的合作行为。自然合作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逐渐走向深入。按序时进度,“在教师合作的初级阶段,必须构建教师合作的机制,从组织走向自组织,从人为走向自然。”[10](P8)也就是经历教师文化、人为合作文化、自然合作文化这一不可逆的过程,即学校要在创建良好教师文化的前提下,通过健全的制度让教师在学校的意图和“兴趣”下合作,然后过渡到教师自觉自愿自动地合作。按照层次高低,是从浅层次合作到深层次合作。教师合作可以从个别小问题的探讨到课堂教学的设计,再到课题类大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从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的探讨。按照合作时限,可以从定期合作到具有自然合作的随时合作。按照合作对象,从同一专业教师合作到相近专业教师合作,同专业教师合作比较容易进行,可以为与相近专业教师间合作提供经验。只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循序渐进,教师合作的行为就可以逐步强化,合作就逐渐成为习惯、成为自然。

对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追求并不否定教师个性化工作方式,民办高校在追求多元教师文化的同时,应把自然合作文化的创建作为教师文化变革的主要方向。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民办高校付出艰辛的努力。

[1]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国炎,莫 衡,单耀海,吴崇康.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3.

[3]吴 刚.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M].顾建光,高云霞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5]连 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7]【美】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周成海.教师知识分享: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9]郭德侠.在教师的“个人主义”文化与合作文化之间保持张力[J].教师教育研究,2008,(3).

[10]李翠华,王 坦.教师合作中的问题与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06,(7).

(责任编辑:李文富)

On the Creation of Teachers' Natural Cooperative Culture in Private Colleges

Zhu Pei-yu

(Suqian College, Suqian, Jiangsu, 223800, China)

Education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and natural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However,due to the unique environ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ivate college teacher culture has the nature of individualism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natural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The main reasons are:teachers are so busy that they have no time to cooperate;the utilitarian evaluation makes teachers unwillingly to cooperate;the phenomenon of “scholars scorning each other" makes teachers despise cooperation,“list" working mode limits teachers' cooperation.Therefore,the creation of teachers' natural cooperative cultur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improving teachers' sense of cooperation,cultivating teachers cooperation emotion,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havior of teachers.

private colleges;teachers profession development;cooperative culture;teacher culture

2014-04-19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研究”(2012SJD880092)。

朱沛雨(1969—),男,江苏省宿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基本理论。

G451

A

1674-6120(2014)09-0029-0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专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谁远谁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