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50例
2014-04-05刘成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7期
刘成瑶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沙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笔者用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0例,男86例,女64例;发于肋间神经123例,发于尺神经10例,发于三叉神经6例,发于坐骨神经5例,发于面神经2例;成年人142例,未成年人8例;年龄8~76岁。
2 治疗方法
取阿是穴(病变区),足三里,阳陵泉,曲池,支沟,大椎,肝俞,病变区(发于肋间神经)上两个神经节段的背俞穴。当归注射液和人胎盘注射液各2mL,一次性消毒空针抽取药液各2mL混匀。穴位常规消毒,阿是穴(病变区)视皮损大小,根据针灸围刺原理,于皮损周围选取2~3点予以围刺,回抽无回血,提插至局部有酸胀感或觉针下有沉紧感即注入,每注入药量0.2~0.4mL,其余穴位据症状适当选取2~3穴,操作同上。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2日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
3 疗效标准
治愈:疱疹消失,无疼痛、麻木等神经后遗症。显效:疱疹消失,遗留轻微的神经后遗症。有效:疱疹消失,遗留神经后遗症。无效:疱疹不变,有疼痛、麻木等。
4 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治愈126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67%。
5 体 会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腰缠火丹”、“蜘蛛疮”等范畴。为肝火邪盛、阻滞脉络,或脾湿内蕴、日久化热、损伤阻滞脉络,或正虚邪恋、湿热之邪乘虚而入、阻滞脉络,发而为病。正虚为内因,外邪为诱因。人胎盘组织液补元气,扶正;当归注射液活血补血,化瘀止痛,扶正祛邪。曲池、支沟、阳陵泉、病变区上神经节段背俞穴、足三里、肝俞、脾俞清热化湿,畅通三焦气机,通络止痛。药注穴位,既有针刺作用又有药物作用,作用迅速且不留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