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2021-04-17高俊祎王梦琦李向荣

河南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针灸大成痈疽胆经

高俊祎,王梦琦,李向荣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针灸大成》[1]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参照《神应经》《古今医统》《医学入门》《针灸节要》等针灸著作而写成,可以说《针灸大成》是我国明代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总结。此书内容丰富,考究严谨,对继承和发展针灸学术,推广针灸疗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书中关于“阳陵泉”或“阳陵”的记载有80处,其中4处为他穴定位借用,余76处涉及阳陵泉穴的定位、归经、主治、手法操作等,书中对于阳陵泉穴的应用包含四肢肿痛、麻木、手足挛急、胁痛、腹满、呕吐、水肿、香港脚等诸多病症。现笔者通过查阅、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阳陵泉穴的内容,对阳陵泉穴的应用及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够为临床应用阳陵泉穴提供参考。

1 阳陵泉穴定位

《针灸大成》中关于阳陵泉穴的定位有多处记载且基本一致。《针灸大成·卷三·百穴法歌》记载:“阳陵膝下一寸求”;《针灸大成·卷三·十二经脉歌》言:“出膝外廉是阳陵”;《针灸大成·卷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云:“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经穴主治》记载:“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针灸大成·卷八·穴法》记载:“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经络腧穴学》[3]对于阳陵泉穴的定位为“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与《针灸大成》所载定位基本一致,即“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2 阳陵泉穴刺法灸法

《针灸大成》对阳陵泉穴的刺法灸法论述不多,但所载详细、准确。在《针灸大成·卷三·杂病穴法歌》中记载:“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烧三五壮知痛即止)”。《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经穴主治》载:“阳陵泉……《铜人》针六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又宜灸留针,日灸七壮,至七七壮。《素注》灸三”。《针灸大成·卷八·穴法》记载:“阳陵……针六分,灸七壮”。所载均为针六分,灸七壮,而《经络腧穴学》对于阳陵泉穴的操作记载“直刺1~1.5寸,可灸”。这是由于古人针刺较表浅,随着针具的改进及解剖学的发展,现多直刺进针1~1.5寸[4],因此,临床应用时,不必拘泥于进针深度,要根据患者肥瘦、病位浅深以及患者耐受程度,灵活选择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气至而有效”。

3 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阳陵泉穴作为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中的筋会,具有疏利肝胆、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等作用[5],可以治疗肝胆系疾病、经筋疾病、膝部局部病变以及胆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针灸大成》对阳陵泉穴的应用记载十分详尽,如《针灸大成·卷二·标幽赋》所载:“筋会阳陵泉……此言经络血气凝结不通者,必取此原、别、交、会之穴而刺之。”说明阳陵泉穴为八会之筋会,可以治疗筋急、筋缓等筋病,亦可舒筋通络,治疗气血凝滞不通所致额痛证。《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云:“阳陵泉所入为合土”,阳陵泉穴为胆经之合穴属土,而胆经属木,针刺阳陵泉穴可以达到“扶土抑木”的目的,从而疏利少阳气机,治疗肝胆疾病。此外,根据穴位的近治作用,且膝为筋之府,阳陵泉穴可以治疗膝部疾患,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刺阳陵泉穴可以治疗胆经循行路线所过部位之疾患,如《针灸大成·卷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记载:“阳陵……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以及《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经穴主治》记载:“阳陵泉……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香港脚,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仲介然,头面肿,足筋挛”,《针灸大成·卷七·治病要穴》所说:“阳陵泉主冷痹偏风,霍乱转筋。”以上条文均为阳陵泉穴治疗筋病、膝病以及胆经循行所过部位(足、髀枢、股外廉等)痹证等疾病的记载。由此可见,阳陵泉穴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应当更多地挖掘其应用价值,发挥其临床疗效。

3.1 肢体经络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包括痹证、痉证、痿证、颤证等,其中,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痉证与痿证均病在经筋,痿证是由于气血津液亏损,经筋失于濡养,不能束骨利关节而使筋肉弛缓,痉证则是由于阴血不足,肝失濡养,筋脉刚劲太过,失去柔韧之性而发病;颤证是由于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血虚动风致肢体震颤。归根结底,四者均发病于筋脉,筋脉失养或痹阻不通,失于束骨利关节之功能而发病,阳陵泉穴作为八会穴之一的筋会,是筋气汇聚之所,治疗筋病效果显著。《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云:“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针灸大成·卷三·杂病穴法歌》记载:“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烧三五壮知痛即止)”。均强调针刺阳陵泉穴治疗痹证的效果显著。因为膝为筋之府,故阳陵泉穴治疗膝部疾患亦有奇效,“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这是局部取穴的用法。如《针灸大成·卷二·席弘赋》记载:“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针灸大成·卷二·玉龙赋》说:“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针灸大成·卷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所言:“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针灸大成·卷三·玉龙歌》载:“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大量记载都说明阳陵泉穴治疗膝部疾患疗效显著。在《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以及《针灸大成·卷八·手足腰腋门》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使用阳陵泉穴治疗四肢痛、中风肢体瘫痪、手足颤动、手足拘挛、迟缓等疾病的配穴,如:选用“行间、绝骨、太冲、膝眼、三里、阳陵泉”治疗膝胫酸痛;取“阳陵”治疗中风脚腿麻木,冷痹冷痛;治疗手足俱颤,不能行步握物取“阳溪、曲池、腕骨、太冲、悬钟、公孙、阳陵泉”;用“中渚、尺泽、悬钟、八邪、阳溪、阳陵泉”治疗手足拘挛;治疗足缓用“阳陵、冲阳、太冲、丘墟”等,或单用,或配伍他穴,均选取阳陵泉穴治疗。《针灸大成·卷六·足太阳经穴主治》记载验案:“大理赵卿患偏风,不能起跪,甄权针上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即能起跪”。诸多记载,多应用阳陵泉治疗经筋病疗效显著,说明了阳陵泉穴治疗肢体经络病证疗效奇佳。

3.2 肝胆病证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胆相表里,肝胆气机郁滞、肝失条达易发为胁痛;肝主疏泄,胆藏精汁,若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导致湿困脾胃,壅塞肝胆,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则胆汁泛溢,发为黄疸。阳陵泉穴为胆经合穴属土,肝胆属木,因此针刺阳陵泉穴可扶土抑木,使肝气条达而治疗肝气郁滞之胁痛;阳陵泉穴同样是胆经之下合穴,合治内腑,针刺下合穴可以疏利肝胆,有助于肝胆疏泄功能恢复。因此,阳陵泉穴可治疗肝胆疾病之胁痛、胸满、黄疸等。《针灸大成》中详细记录了阳陵泉穴在肝胆系疾病中的应用。如《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所载:“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记载:“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胁痛只须阳陵泉”。《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多处记载阳陵泉穴治疗胸胁痛、胁下痛、胸满等,如“两胁胀满,气攻疼痛:绝骨、章门、阳陵泉”“脏腑虚冷,两胁疼痛:支沟、通里、章门、阳陵泉”“胸满:经渠、阳溪、后溪、三间、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等,均体现了阳陵泉穴在治疗胸满、胁痛等疾病的价值。又如《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记载:“夹黄(胁退毒也):支沟、委中、肩井、阳陵泉”,指明阳陵泉穴可以治疗黄疸。上述肝胆系疾病多为肝胆气滞或者外邪壅滞少阳,气机不达而导致胁痛、胸满、黄疸,而阳陵泉穴为胆之下合穴、合穴,针刺阳陵泉穴可以使肝胆气机条达,达到舒畅气机、疏利肝胆之功[6]。

3.3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脾升胃降功能失常所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出现呕吐,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易灼伤津液导致大便燥结不下。李东垣认为“脾胃之升降,要藉少阳胆气的升浮”。因而,疏利少阳,有利于调和胃气;降胆火,有助于清泻胃火;补益胆气,有利于补益脾胃;升胆气,有助于升补脾阳[7]。故针刺阳陵泉穴可疏利少阳胆经,有助于调理脾胃,脾胃健运则呕吐、便秘等症自除。《针灸大成》中也有关于针刺阳陵泉穴治疗脾胃病的记载。如《针灸大成·卷三·杂病穴法歌》记载:“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记录了治疗热秘、气秘之证选用阳陵泉穴的治疗方法。《针灸大成·卷八·痰喘咳嗽门》记载:“呕吐:曲泽、通里、劳宫、阳陵、太溪、照海、太冲、大都、隐白、通谷、胃俞、肺俞”,都记录了阳陵泉穴配伍其他穴位治疗呕吐的处方。可见,针刺阳陵泉穴可疏利少阳,从而健运脾胃,达到治疗脾胃病证之呕吐、便秘等的目的。

3.4 其他病证阳陵泉穴除可以治疗肢体经络病证及肝胆病证、脾胃病证之外,也可治疗其他诸多疾病,如瘰疬、痈疽、水肿、小便不禁等。《针灸大成·卷三·杂病穴法歌》及《针灸大成·卷八·续增治法》均有相关记载,“痈疽初起……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又如《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所载:“瘰延生胸前,连腋下者,名曰瓜藤:肩井、膻中、大陵、支沟、阳陵泉”。治疗痈疽诸病遵循“阳滞于阴则发痈,阴滞于阳则发疽”的总则,人身各经气血壅滞经络是痈疽的共性病因,阳有余,则阴不足;阴有余,则阳不足。“既经血所滞而发为痈疽。”故提倡运行气血,通经导滞[8]。而痈疽“从鬓出者”及瘰疬“胸前连腋下者”位于胆经循行路线,胆经走行至头面循行于头部两侧,鬓角处于其循行路线(上抵头角),胆经也循行于胸胁(其支者……循胸,过季肋),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阳陵泉穴,可疏通经气,使气血通畅,从而治疗痈疽从鬓出者以及瘰延生胸前,连腋下者。《针灸大成·卷八·肿胀门》所载:“水肿:列缺、腕骨、合谷、间使、阳陵、阴谷、三里、曲泉、解溪、陷谷、复溜、公孙”,为选用阳陵泉穴治疗水肿的记载,《针灸大成·卷八·续增治法》中也有灸阴陵泉、阴陵泉治疗小便不禁的记载。同时,《针灸大成·卷二·灵光赋》《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经穴主治》均有取阳陵泉穴配伍其他穴位治疗香港脚的记载。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灸大成》中明确了阳陵泉穴的定位及操作: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可单独取用,也可配伍其他穴位同用治疗疾病,可针可灸,针六分,灸七壮,也可采用烧针尾(即温针灸)的操作方法。阳陵泉穴在临床上可治疗诸多疾病,可归纳为以下几类:①“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阳陵泉穴可以治疗胆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痹证、痈疽、瘰疬等;②“筋会阳陵泉”,阳陵泉穴可以治疗筋病,如痹证、痉证、痿证、颤证等疾病;③“合治内腑”,阳陵泉穴可以治疗肝胆疾病,“脾胃之升降,要藉少阳胆气的升浮”,阳陵泉穴对脾胃病证也有较好疗效;④阳陵泉穴可治疗瘰疬、痈疽、水肿、小便不禁等。临床上应在熟练掌握阳陵泉穴治病特点的基础上,正确辨病辨证,灵活选择配穴,并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有效治疗疾病。

猜你喜欢

针灸大成痈疽胆经
《针灸大成》治疗泄泻浅析*
《针灸大成》治疗赤带的经验浅析
《针灸大成》中列缺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痈疽神秘灸经》与《洞天奥旨》学术思想比较探析❋
进补不如敲胆经
“大象腿”、“萝卜腿”常敲敲胆经
敲打胆经治失眠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
中医外科痈疽之探究
魏晋痈疽和明代梅毒发生与流行的社会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