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与免缝胶带闭合皮肤切口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014-04-05文辉清刘衍民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氰基黏合剂丁酯

文辉清,刘衍民,时 鑫,沈 磊

α-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是由化学合成的无色液体,遇到微量的阴离子就会由其单体快速聚合、形成无色胶样薄膜的聚合体,产生黏结作用。可以用作闭合皮肤伤口、促进创面止血、封堵漏口、栓塞血管等用途,但是由于它在体内形成的聚合体分解产物对组织有炎性刺激,因此至今仍然只被批准应用于体表[1]。可以取代大部分的皮肤缝合,具有使用方便、黏结力强、生物相容性高的优点,还有一定抗菌作用和防水作用,可以保护伤口,不需要更换敷料、拆线或拆钉,没有针刺损伤危险、没有针孔或钉孔后的瘢痕。在国外文献中,有将这种闭合皮肤伤口或切口的方法与三种其他方法(缝合、钉合、胶带)进行综合比较的研究,认为在切口裂开、切口感染、愈合后外观方面具有优势[2]。在国内文献中,较多的是应用报道,没有查到专门与免缝胶带闭合皮肤切口进行比较的研究[1]。因此,笔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前瞻研究,以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与免缝胶带闭合手术皮肤切口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设计 本项实验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组、非盲、单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计划试验组入选31例受试者,对照组为30例。住院或门诊患者。

1.2 诊断标准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Ⅰ、Ⅱ类切口,切口长度不小于10 mm,需要缝合。

1.3 入选标准 ①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②手术切口为Ⅰ、Ⅱ类切口;③患者签名同意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

1.4 排除标准 ①手术部位感染或手术严重污染;②切口周围有皮肤疾病;③恶性肿瘤患者的皮肤切口。

1.5 脱落患者标准 ①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②试验过程中,患者原切口处需要再次手术者;③各种原因的中途破盲患者;④无论何种原因,患者不愿意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师要求退出试验要求而中止试验者;⑤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试验,但不再接受观察而失访者。

1.6 剔除患者标准 ①严重违反纳入标准或排除标准者;②随机化后未曾用药者;③随机化后即自动脱落失访,无疗后访视记录者;④其他。

1.7 材料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90318产,批号100520, 规格:QZY-0.5。 免缝胶带, 规格 12 mm×100 mm,美国3M医疗产品事业部,2008-07 BD。

1.8 使用方法 对手术切口先用4-0可吸收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层。对照组患者使用免缝胶带而试验组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具体方法是:将切口处的液体清理干净后,打开黏合剂的瓶盖,插上专门设计的“鸭嘴”接头。用镊子或手指使切口两侧皮肤大约1~3 cm的一段对合整齐并保持不动,再次用干纱布蘸去该处的液体,然后对准切口挤出1~2滴黏合剂到皮肤表面,顺着切口长轴用瓶嘴轻轻拖带黏合剂,使得黏合剂胶液尽量均匀地流淌到切口两侧皮肤表面大约5 mm宽度范围,注意不让胶液进入切口内。维持不动大约5~10 s后,胶液变成白色胶膜,慢慢松开镊子或手指,观察涂抹后胶膜形成及切口线的闭合情况,对黏合差、有裂开的,可进行第二到三层的补胶涂抹。当黏合剂过多或者遇到明显的体液,形成了较厚的甲壳样结构,可以用纱布擦去甲壳样结构、或用镊子去除胶膜结节,然后重新对合、滴黏合剂。逐步重复,直到完成整段切口的闭合。最后用纱布覆盖。分别于术后第 1、3、5、7、9、14 天观察 1 次,评价切口的黏合效果、炎症、愈合情况。

1.9 观测指标及观测时点 ①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②疗效性指标有切口愈合级别:按临床标准分甲级、乙级和丙级愈合;③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切口炎症反应、过敏反应;④诊断性指标:手术切口炎症反应程度评价,观察红、肿、热、渗液、疼痛五个指标;红、肿、热、渗液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记录 0、1、2、3 分。

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 (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即采用一条长约 10 cm的标志纸张,两端分别从“0”到“10”标有10个数字,“0”表示无痛,“10”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使用时让受试者自己标出能代表本次疼痛程度的相应分值来评价疼痛程度[3]。

实验室安全性指标,在基线点、试验终点检查,有异常者随访至正常。

1.10 不良事件观察 对不良反应判断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无法判定、可能无关、肯定无关五级,前3项视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1.11 疗效判定 手术后在头颈部以5 d、胸腹部以7 d、四肢以12 d为时间点,按照临床对无菌手术切口的甲乙丙三个级别标准评价切口愈合级别。

1.12 统计分析方法 ①对定量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分析,先对变量分布进行正态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时,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非参数统计方法;②对定性数据,χ2检验或用CMH检验,全部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取 α=0.05。

2 结 果

2.1 患者情况 自2009年10月—2009年12月,按照标准,普通外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61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入组31例受试者,其中剔除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癌,不符合入组要求)。没有脱落患者。

2.2 可比性分析 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性别构成、体重、生命体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2.3 疗效分析 对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切口愈合级别。切口长度对照组与试验组间有差别,切口长度在试验组是(27.23±16.88) cm、在对照组是(21.57±19.34) cm(t=-1.209),但是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31)。两组的切口愈合等级全部为甲级。

2.4 安全性分析 本次试验(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没有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有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切口炎症的红、肿、热、渗液、疼痛五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5、7及14 d都没有发热症状。另外,对照组用免缝胶带对合皮肤切口者有5例在次日出现切口附近表皮水泡,4~6 d 好转。

3 讨 论

在适当情况下,使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类医用黏合剂闭合手术皮肤切口比丝线缝合、钉合、胶带等方法具有一些优势。它在术后5~10 d就逐步自动脱落,无需更换敷料,还能抑制多种细菌、减少切口感染,可以耐受短暂的湿水、对切口有保护作用[4,5]。这种保护作用在胸骨入路手术前使用,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缩短住院时间[6]。但是笔者本文试验结果没有提示这种黏合剂减少切口感染的优势,因为样本量较小,没有遇到切口感染。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了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及心率、血压、脉搏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具有可比性。即使试验组的年龄较大,但是两组切口都是甲级愈合,组间的愈合级别、愈合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与免缝胶带闭合手术皮肤切口同样有效。

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切口炎症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手后切口的红、肿、热、渗液、疼痛,所有这些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这两种方法闭合皮肤切口都是安全的。

这种黏合剂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主要成分,还含有10多种改性成分,黏稠度适中,加上专门设计的“鸭嘴”接头,便于涂抹。熟练使用后,与免缝胶带闭合切口同样方便、快捷。不过使用免缝胶带闭合切口后,有在切口邻近皮肤引起发红及水泡的不良现象,需要4~6 d才能好转。这与使用免缝胶带时担心拉力不够,牵拉过度有关,或是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而在使用黏合剂组没有这种不良现象发生,表明黏合剂耐受性更好。

使用这种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的好处是愈合后的外观更好,术后护理更简单,主要是避免被撕脱、被液体长时间浸泡。由于这种胶液在切口表面形成胶样膜,覆盖并保护切口,术后可以不使用纱布敷料,这对头面部切口尤其方便。

虽然其使用方法比缝合及钉合简单,但是仍然要注意。要求切口张力适当、无可见积液、无错位裂开。先使皮肤切口对合整齐,并尽量蘸干,要求 “对合齐”、“表面干”,“皮肤松”、维持“时间够”,滴胶、涂抹后保持足够的时间(不少于5 s、必要时到20 s),不能太 “快”、太多[7]。

尤其是对于切口张力较高的,在使用黏合剂时,用镊子或手指能够良好地维持切口对接并容易保持切口的平整对合,用足够的黏合剂并等待时间到达20 s后,松开后,观察片刻,当时没有裂开,就表明张力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对于关节部位,有必要采用妥当的包扎方法给制动保护及减轻张力,否则还是采用丝线缝合或钉合才能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另外,如果用量过多,局部积聚,会对局部皮肤有烁热刺激感,并形成较大硬痂壳,妨碍术后护理,甚至容易被不慎撕裂、撕开切口。

由于样本量较少,切口部位也比较分散,实际入选患者的切口长度比较短,试验组(27.23±16.88)mm,对照组(21.57±19.34) mm,随访时间较短,对于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广泛、复杂情况下的应用,可参考其他文献[2,8-14],或者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1]张 飞,孟兴凯,雷艳秋,等.医用α-氰基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12):118-121.

[2] Adam J Singer,James V Quinn,Robert E Clark,et al.Closure of lacerations and incisions with octylcyanoacrylat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urgery,2002,131(3):270-276.

[3] 王宁华.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8-2739.

[4] Vinters HV,Galil KA,Lundie MJ,et al.The histotoxicity of cyanoacrylates.A selective review[J].Neuroradiology,1985,27(4):279-291.

[5] Allyson Lipp,Cheryl Phillips,Paul Harris,et al.Cyanoacrylate as a microbial sealant: Examining the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Perioperative Practice,2011,21(1):3.

[6] Anthony Chambersa,Marco Scarci.Is skin closure with cyanoacrylate glue effectiv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ernal wound infections? [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2010,10(8):793-796.

[7]吴金术,蒋 波,周力学,等.肝胆外科应用创面封闭胶的技艺:附 1076 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1):73-74.

[8] Adam J,Singer MD,James Vetal,et al.The cyanoacrylate topical skin adhesives[J].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8,26(5):490-496.

[9] Carleo C,Singer AJ.Effect of frequent soaking on the rate of tissue adhesive sloughing: a randomized study[J].Can J Emerg Med,2005,7(4):391-5.

[10]吴 艳,薛春燕,黄振平,等.α-氰基丙烯酸酷和缝线治疗兔角膜穿孔伤的激光共焦显微镜像比较[J].眼科研究,2009,27(10):906-910.

[11] Oztoprak MO, Isik F, Sayinsu K, et al.Effect of blood and saliva contamination on shear bond strength of brackets bonded with 4 adhesiv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7,131(2):238-242.

[12] Jiri Paral,Zdenek Subrt,Petr Lochman,et al.Suture-free anastomosis of the colo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wo cyanoacrylate adhesives[J].J Gastrointest Surg,2011,15(8):451-459.

[13] Peter A,Leggat B,Derek R,et al.Surgical applications of cyanoacrylate adhesives:a review of toxicity.anz[J].J Surg,2007,77(2):209-213.

[14] Blondeel PNV,Murphy JW,Debrosse D,et al.Closure of long surgical incisions with a new formulation of 2-octyly-cyanoacrylate tissue adhesive versu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thods[J].Am J Surg,2004,188(3):307-13.

猜你喜欢

氰基黏合剂丁酯
2-氰基-4-氯-5-(4-甲基苯基)咪唑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胺化京尼平合成拟生物碱与活性
三种不同胶水熏显手印的比较
涤纶织物少水染色工艺研究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黏合剂与助剂”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与应用分析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