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蜗神经及相关小脑下前动脉MRI表现

2014-04-05马小贝陈维亮张小林李善杰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耳迷路前庭

马小贝,陈维亮,张小林,许 伟,李善杰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具体到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尚无一致认识,但是前庭蜗神经的血管减压术获得成功的国内外文献却有不少报道[1,2]。前庭蜗神经位于脑桥小脑角区,由脑桥腹侧面桥延沟出入脑,临床发病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内耳道解剖MRI 3D显示,分析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袢、迷路动脉、前庭蜗神经的MRI表现,以期为术前提供有益的影像解剖学参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常规体检者45名 (90耳),年龄20~65岁,平均36.93岁。其中,男20名,平均34.7岁;女25名,平均38.7岁。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线圈。受检者仰卧位,横断面扫描。采用高分辨3D T2WI-SPACE序列,行桥小脑角区3D T2WI成像。图像经过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双侧分别重建,斜矢状面重建基线与面神经内听道段垂直,斜冠状面重建基线与面神经内听道段平行。进行前庭上神经 (superior vestibular nerve,SVN)、前庭下神经(inferior vestibular nerve,IVN)及蜗神经(cochlear nerve,CN)直径测量,用斜矢状位观察小脑下前动脉及分支在内听道内的显示率及其与SVN的位置关系,分别记录为压迫、接触、疑似接触、无明显接触。观察记录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袢、迷路动脉走行以及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所得图像由2位高年资医师双盲法评估。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计算均值及标准差,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根据3D重建图像所示内耳道中该神经复合束的位置关系,在常规横断面上可将内耳道底分为上、下两层。内听道上层面CN和SVN平行走行,CN居前方,SVN到达稍后方的前庭。下层面CN和IVN呈V字形汇入前庭蜗神经总干,CN居前方。CN向前进入耳蜗,IVN至其后方的前庭。

斜矢状面观察内耳道4条神经效果最佳,CN和SVN居上层面,CN和IVN居下层面,断面影像类圆形。前庭上、下神经分支处断面为“束腰样”,为前庭神经节所在。内听道中段,前庭蜗神经断面为椭圆形,部分CN未与前庭神经汇合。CN断面为圆形。内耳门区,前庭蜗神经断面可表现为椭圆形、逗点状、圆形等,以椭圆形较多见,各组神经形状可分辨,CN和SVN呈较粗圆形影,IVN较细小。CN断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斜冠状面上,可完整显示上述神经于脑桥小脑角段的行程,在内耳道底的上部层面可见CN和CN呈双线样到达内耳道底,CN居上方;后部层面前庭上、下神经呈V字形,SVN位于上方。

45名常规体检人群中,内听道中部CN直径为(1.15±0.03)mm,SVN 直径为(1.08±0.03)mm,IVN 直径为(0.84±0.04)mm,内听道长度为(0.82±0.04)mm,直径为 (0.49±0.03)mm;AICA 出现率为 97.5%,小脑下前动脉为1~2支,单支的有40名,占89%,另外5例为双支。小脑下前动脉在接近FN、前庭蜗神经之前通常分为内、外侧支,在内耳门附近可形成袢样结构。迷路动脉的出现率为34%,迷路动脉于前庭蜗神经可见压迫0名,接触4名,疑似接触8名,无接触4名;小脑下前动脉袢出现率为59%,血管袢于前庭蜗神经可见压迫2名,接触7名,疑似接触12名,无接触4名。微血管压迫神经影像判断标准为轴截面血管神经接触面>180°。得到本次自愿者内耳道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与前庭蜗神经关系:压迫率4%,接触率24%,疑似接触率44%,无接触率18%。迷路动脉、血管袢同时接触前庭蜗神经3名,6.7%。横断面及斜冠状面迷路动脉多由血管袢发出,进入内听道内,如与断面平行,可显示走行全程,不平行时则在数个连续层面显示,MRI信号为条形流空低信号影;斜矢状呈点状或条形低信号影。信号与神经相似,内径粗细不一,其直径在0.4~1.0 mm,3D多角度、层面连续观察利于血管与神经位置关系的判别及鉴别。

3 讨 论

MRI 3D T2WI-SPACE序列为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序列由1个90°射频脉冲+多个角度不同的聚焦脉冲组成,主要用于桥小脑角区3D T2WI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后颅窝底脑神经的走行,并且可重建出神经、血管位置关系。具有以下特点:快速成像,无明显运动伪影;脑脊液呈明显高信号,与软组织间形成良好对比。内听道内仅含脑脊液和神经、血管组织,脑脊液呈明显高信号,神经、血管及内听道壁骨组织呈明显低信号,故适用于本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是由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所致的一组耳蜗前庭神经症侯群,有的以眩晕为主,有的则以耳鸣为主。前庭蜗神经血管减压术对前庭蜗神经受血管压迫所致听力下降、耳鸣及眩晕的手术治疗也得到肯定。Ryu等[3]建议在耳蜗神经功能受损前应尽快进行前庭蜗神经血管减压术。

本次研究采用距内听道底5 mm层面做斜矢状位测量,兼顾神经直径的测量及迷路动脉位置的观察。吕春雷等[4]对尸体标本研究显示:CN直径(1.19±0.07)mm,SVN 直径 (1.27±0.08) mm,IVN 直径(1.10±0.11)mm。神经直径较本研究偏大,考虑研究对象差异有关。王冰等[5]正常人内听道段的研究CN 直径(1.03±0.04)mm,SVN 直径(0.98±0.04)mm,IVN直径(0.71±0.03)mm。与本文结果类似,差异考虑为测量部位的选择不同。听神经瘤及发生于内听道段的肿瘤可造成神经形态学的改变,熟悉该段各神经直径对于早期诊断微小神经肿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肿瘤或血管可使附近神经移位,明确神经所处的位置对于诊断肿瘤的神经来源及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的判定可提供帮助。

本文结果显示内听道段迷路动脉的显示率为34%,小脑下前动脉袢为59%。常规体检者生理状态下AICA与VN接触及疑似接触率已达68%,这一现象与Yeh等[6]认为前庭蜗神经与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在生理状态下可有接触的研究结果吻合。文献报道内听道内血管袢的发现率差异较大,为14%~69%。Ryu等[7]应用 MRI观测内听道内血管袢的显示率为44.1%,较本文结果略低;作者同时认为观察内听道内的血管时,斜矢状面有利于血管与神经空间关系的观察,也与笔者观点一致。Jannetta等[8]认为,血管袢或血管分支长期压迫在神经干上,最初只刺激VN,但后来逐渐诱导的神经轴突变性,继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也说明了血管接触或压迫VN并非均产生症状的可能因素,提示正常人生理状态下可以存在神经血管的接触。这种VN伴有血管高出现率,一方面对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的存在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对既往报道中血管高出现率的意义给予了肯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前庭蜗神经血管减压术术后症状的减轻的原因,笔者推断是解除了神经粘连的权重大于解除血管压迫,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MRI常规3D检查评估正常人群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意义非常有限,仅在内听道内观察到血管袢并不能作出神经受压的诊断。本文结果显示,小脑下前动脉袢与迷路动脉同时与前庭蜗神经接触的占总标本6.7%,这给手术中判断责任血管带来困难。所以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患者还应进行大样本量的研究,对前庭蜗神经血管减压术术后效果较好的病例应回顾分析,以期得到较可靠的影像学征象以及新的检查方法。

[1] Wilkins RH.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J].Neurol Clin,1985,3(4):359-372.

[2] Loeser JD,Chen J.Hemifacial spasm:treatment by microsurgical facial nerve decompression[J].Neurosurgery,1983 13(2):141-146.

[3] Ryu H,Yamamoto S.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 of the eighth cranial nerve.What are the most reliable diagnostic signs?[J].Acta Neurochir (Wien),1998,140(12):1279-1286.

[4] Lv CL,Li ZJ,Wu H.Microdissection of vessels and nerves in internal auditory canal[J].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2003,1(1):74-75.

[5] WANG Bing,WANG Zhen-chang.Study on normal anatomy of nerves and vessels in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with MR imaging[J].Chin J Med Imaging Technol,2007,23(4):503-506.

[6] Yeh HS,Tew JM Jr,Ramirez RM.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emifacial spasm[J].Neurosurgery,1981,9(4):383-386.

[7] Ryu H,Tanaka T,Yamamoto S,et al.Magnetic resonance cisternography used to determine precise topography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eighth cranial nerve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cerebellopontine cistern[J].J Neurosurg,1999,90(4):624—634.

[8] Jannetta PJ,Moller MB,Moller AR.Disabling positional vertigo[J].N EngI J Med,1984,(310):1700-1705.

猜你喜欢

内耳迷路前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恐龙内耳的秘密
迷路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愿你迷路到我身旁(一)
迷路别哭
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解剖学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