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年孤独”到“百年复兴”

2014-03-29占学识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布恩迪亚马孔多百年孤独

○ 占学识

2014年4月18日(北京时间)凌晨,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驾鹤西去,享年87岁。

这位因《百年孤独》而享誉全世界的伟大作家的辞世,无疑是世界文坛的一个重大损失。正如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感叹:作为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马尔克斯写出的是“百年孤独”,留下的则是“千年的孤独和悲伤”,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1965年,在经过近40年的苦难浸淫和15年的深入构思后,马尔克斯为《百年孤独》写下了这个被称为“‘多年以后’体”的著名的开头。在他自诩为“要为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的愿景驱动下,在德彪西的前奏曲和披头士的《Hard Day’s Night》以及每天近40支香烟的陪伴下,马尔克斯闭关18个月,几乎耗尽全部心血和资源,这部最终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文字、在全球销量上千万册的世界名著终于杀青了。

1982年,马尔克斯因“以非凡的想象力表现一个大陆的生存与命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饱含深情地写道:“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而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也许不仅如此,这是一个宇宙,人类心灵与历史的动力结合在一起,不时冲击着混乱的界限——屠杀与繁衍。”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百年孤独》集神话叙述与个性化叙述于一体,呈现出马尔克斯处理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高超艺术的同时,没有放弃民族大义,没有放弃对人类宇宙生存发展的探寻与反思。这部被美国《纽约时报》评论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对马孔多兴衰史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凝聚着作家对拉美现实的重大问题的思考。他从现实走向历史深处,在文化历史的深层结构中去探寻民族落后的内在机制,终于找到了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本民族的群体意识——马孔多意识。

在小说中,马尔克斯赖以表现的主要因素并非马孔多孤立偏僻的自然位置,而是蕴含着孤独、愚昧、凝滞等超现实的精神状态。依附在布恩迪亚家族每个成员身上、延续了上百年的孤独——因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看不到历史曙光的绝望、冷漠之感,就是马孔多意识的外在标志。它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地区,而且渗透了民族精神,成为民族落后、国家颓败的重要原因。这种令人叹嘘的历史画面,留给我们的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悲剧意识,而是促使我们超越了对某一物或人的概叹,被一种恢宏的历史感和宇宙意识所吸引,在哲理性的思考中,鸟瞰和反思一百多年来一直处于孤独之中的拉美变迁乃至人类历史变迁。不过,在作者看来,“百年”的意思是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他预料并期盼一旦拉美人们真正觉醒过来、真正团结起来,一个崭新的“灿烂如锦、生意盎然”的新马孔多世界就会诞生。这就是这部名著之所以能坚韧地占据世界文学高地长达半个世纪且将继续下去,并被奉为“拉丁美洲《圣经》”的真正原因。

从酝酿到《百年孤独》的最终完稿,马尔克斯用了整整18年,可谓“十年磨一剑”。写作被他称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但正是在这6570多天的“孤独”岁月里,使他能彻底平静下来,在精神守望中担家国道义、发民族之声、启人类之智。“生命中曾经拥有的所有灿烂,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百年孤独》中的这句话,就是对其历程的最好诠释。这种坚守与担当,正是我们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消费的时代、娱乐的时代的稀缺资源。

站在新千年的起跑线上,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两个百年”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而且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有这种坚守和担当的人。

马克思曾经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我们在实现“百年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有担当和能守望、能安静的人。我们今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人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当时下韩国人人均阅读量为每年11本、法国8.4本、日本8.4-8.5本,犹太人更是高达64本时,中国13亿人中扣除教科书外人均年阅读量1本书都不到,而无数年轻人习惯于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沉溺于卡通、微信、段子等碎片化阅读,热衷于“拼爹、躲猫猫、打酱油、官二代、富二代”,甚至于奉行“娱乐至死”,而面对《百年孤独》是“死活读不下去”。以至有人将今日中国概括为“这是武松给西门庆看家护院的时代,这是诸葛亮三出茅庐无缘见刘备的时代,这是关羽过五关贿六将的时代,这是包拯把秦香莲关进精神病院的时代,这是白骨精三打孙悟空的时代,这是喜儿乐滋滋嫁黄世仁的时代,这是个颠覆过去数千年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人上天堂,这个时代人人下地狱。”

当年马尔克斯获得诺奖后,被盛名环绕,甚至几度被提名为哥伦比亚总统候选人。但他清醒地认识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应朝哪个方向发展,认为“荣誉几乎毁掉了我的生活,因为它破坏了我的真实感觉。”他毅然选择了坚守与孤独。这与今天我们许多人在面对利益成为唯一价值时,把信仰、理想、道德、坚守都当成交易的筹码相比,相差又何止以千里计?他们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更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因为他们只相信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求待遇的越来越多,讲求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他们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试想,如果我们口袋富有、物质丰盈、身体健硕,但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精神迷失,那这梦想就会失去翅膀,难以飞高飞远。

中国古代圣贤讲,德不孤,必有邻。

马尔克斯离开了我们这个喧嚣的现实世界,但他并不孤独。在另一个魔幻世界里,他将获得永生!

(责任编辑 崔光胜)

猜你喜欢

布恩迪亚马孔多百年孤独
拉丁美洲的“百年”与“孤独”
惨遭灭口的调查记者
惨遭灭口的调查记者
星期六
文学地理视域下地域文学的民族化和世界化研究
无处安放的百年孤独
《枯枝败叶》:孤独的死者大夫形象分析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那么,就呈现此时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