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周恩来国际宣传与外交工作的特色

2014-03-29张锦文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招待会斯诺外交

○ 张锦文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当过记者、编辑,办过刊物、报纸,对宣传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从事过外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外交部长,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通过自己切身经历,周恩来深知宣传与外交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外交需要宣传,宣传得当,有利外交。宣传得当,包括内容和形式,时间和地点,对象和方法,适度和界限,分寸和轻重等等。必须掌握的关键是实事求是,过与不及、夸张与虚假都不是实事求是。什么问题应事前披露,什么问题应事后报道,报道采取社论、声明或通讯等方式都要考虑。什么问题应在报上发表、在电台广播、在电视台上播放,什么问题应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什么问题应该揭露,什么问题应该反击,什么问题着重于说明,什么问题偏重于批评,周恩来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表率。可以说,利用传媒以达到自己外交目的是欧洲外交的首创,但在现代条件下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地从事国际宣传为我所用的大师,莫过于周恩来了。

传播媒体的主体是人,传播媒体是通过人运作的。周恩来在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中,牢牢掌握人这个宣传的主体,他靠人去宣传,对人进行宣传。早在中国革命时期,当红军经过长征刚到陕北,立足甫定,便来了由宋庆龄介绍的一位不速之客、头角崭露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周恩来敏锐预见到此人来访的深远意义。他说服毛泽东同斯诺深谈,并不遗余力地、全面而周密地安排斯诺在边区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采访达4个月之久。斯诺最终以耳闻目睹、亲身体察的经历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在美出版,轰动世界。这是第一部客观系统地描绘外界鲜为人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和边区实际的著作,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真实形象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显露,揭穿了国民党极尽歪曲丑化的谎言与诽谤,从而堂而皇之地起步走上国际舞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理解。此书也成为西方研究当代中国的不朽之作。l964年10月斯诺又一次来到中国。这次周恩来又特意向他透露一件足以震撼世界的新闻。10月16日,即赫鲁晓夫下台的第二天,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周恩来在接见斯诺时,交给他爆炸的照片,并对他说,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这颗原子弹比你们美国在广岛投的那颗还要先进。周恩来还说,这些照片,连我国外交部负责文化交流工作的同志都没有看过。你今晚不必忙于发,可以回瑞士后去发。斯诺事后说,我真做梦也没有想到周恩来会把这个特大新闻透露给我,而且还有照片,这个消息和这些照片肯定会轰动世界。第二天,斯诺立即赶回日内瓦,在瑞士报纸上发表了这些照片,果然轰动全球。1970年9月斯诺第三次访问中国。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并立观看国庆庆祝活动。这是周恩来一手导演的场景,意在向美国当局传递一种谈判信息。斯诺三次来华,周恩来通过他充分向世界宣传了中国,亦使斯诺成为了世界名人。

周恩来很注意在国际宣传中做好非官方外交。他认为外国记者是向国际社会传播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介,是争取世界人民了解和理解中国的重要手段。因此,他很主动积极地做外国记者的工作。抗日战争伊始,周恩来在武汉亲自领导国际宣传组工作,同国际友人开展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世界各主要通讯社和报纸驻中国的记者。外国人也把周恩来此时建立的国际宣传组称之为共产党最早的外交机构。1940年冬,正当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前夕,美国进步作家斯特朗路过重庆,周恩来同她谈了几个长夜,透彻地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内战和投降日本的阴谋,预言更大的事变和战争将接踵而至。谈话结束时,他告诉斯特朗:“这些材料暂且不发表,什么时候需要公布,请你等我的话。”不出一个月,蒋介石果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斯特朗刚从中国回到纽约,便接到周恩来的电报:“请将你所知道的材料公诸于世吧。”当时由于国民党新闻封锁,同时散布诬蔑新四军的宣传,使国际上许多人士不明真相。周恩来向斯特朗提供的关于蒋介石长期媚日反共、酝酿内战的材料在美国一发表,惊动了世界舆论,使国际上不少人认清了蒋介石的真相。由于周恩来做了大量的非官方的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使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一片责难声中,深恐自己在政治上陷入更加孤立和被动的境地而不得不有所收敛。

周恩来不但通过直接接触进行外交宣传,而且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抗战初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一张报纸《新华日报》就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创办的。他几乎每天都要亲自审阅报纸的社论和重要专论,圈圈点点一字不苟地修改稿件,还经常亲自动笔为报纸撰写社论、专论等。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2月到1946年6月,报纸上发表了由他署名的文章37篇,此外,还在新华日报社出版的党刊《群众》等杂志上发表13篇文章。至于经他亲笔修改的文章,更不计其数了。日本投降后,周恩来预料内战不可避免,《新华日报》将难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存在,便立即指示并派人到香港建立新的宣传外交阵地。《华商报》因此在1946年1月复刊,党的声音在《新华日报》被迫停刊后得以继续在海内外传播。

周恩来更注重官方外交中的国际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更加频繁地接待外国记者,并把这项工作同贯彻我国的外交政策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运用国际传媒推动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开展。1950年6月,周恩来亲自修改并批准了新中国第一个《外国记者登记暂行条例》,将外国记者的管理工作纳入了正规化、正常化轨道。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中国代表团的新闻组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宣传与外交工作第一次在国外进行密切的配合,不仅对外宣传工作本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对外交使命的完成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众所周知,建国后周恩来从未在国内举行过记者招待会,但他对接见来访的记者和记者代表团,几乎有求必应。他的记者招待会都是在出访期间举行的,一方面是没有时间个别接见记者,同时也是为了扩大出访的影响。最集中而突出的事例是1963年末1964年初他的亚非13国之行,先后在开罗、达卡、摩加迪沙等地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开罗是此行第一站,也是此行外国记者最集中的地方,在开罗举行记者招待会,说明此行的目的,阐述中国对非洲以及记者所关心的其他问题的政策有重大意义。关于我国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政策以及对外援助八项原则,都是在这一类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建国以后,周恩来究竟接待了多少国外记者,至今尚无确切统计。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政府首脑接见外国记者为数之多、谈话时间之长、内容之广泛,在世界外交史上,迄今只有周恩来一人。周恩来是我国新闻外交史上的光辉典范。

(责任编辑 张 娅)

猜你喜欢

招待会斯诺外交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外交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