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义的“非”声符字解析

2014-03-28雍淑凤雍晓燕丁俊苗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声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卫

雍淑凤雍晓燕丁俊苗

(1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 宁夏中卫黑林学校,宁夏 中卫 755000)

“飞”义的“非”声符字解析

雍淑凤1雍晓燕2丁俊苗1

(1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 宁夏中卫黑林学校,宁夏 中卫 755000)

“非”是个独体字,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来的,从“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飞”意,或多含有“相背”之义。因此,原字“飞”仍按照其固有的语义系统发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时的最初意图所要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飞”的某些遗传基因,所以有时还可以起一点“部分表全体”的作用。”基于此,我们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俳、蜚、霏”等“飞”义的“非”声符字,并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飞”义的“非”声符字。

“非”声符字;“非”是“飞”的分化字;“飞”义;《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

1“非”是“飞”的分化字,“非”的本义是“相背”,“非”也具有“飞”义

综合分析“非”的形音义,我们认为:“非”是“飞”的分化字,“非”的本义是“相背”,“非”也具有“飞”义。因为:

《说文》:“非,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1]《段注》:“‘韦’,各本作‘违’,今正。 ‘违’者,‘离’也。 ‘韦’者,‘相背’也。 自‘违’行‘韦’废,尽改‘韦’为‘违’,此其一也。‘非’以‘相背’为义,不以‘离’为义。谓‘从飞省而下其翄’。翄垂则有相背之象,故曰‘非,韦也。’”[2]《说文》中以“非”为义符的靠、靡、以为证。《说文》:“靠,相违也。从非,告声。”[1]《段注》:“今俗谓相依曰靠,古人谓相背曰靠,其义一也。犹分之合之皆曰离。”[2]《约注》:“舜徽按:靠之本义,盖谓以背相就也。以背相就,则面相反,故许君训靠为相违也。今俗犹称人互以背相倚,或以背就物,皆曰靠,实古语矣。以背相就则安,故引申为依靠。义非相反,实相成耳。 ”[3]《说文》:“靡,披靡也。 从非,麻声。 ”[1]《系传》:“臣锴曰:披靡,分也。故取相违之义。”[4]《约注》:“舜徽按:披靡二字连语,急言之则为仳。仳者,别也,别即分散之义。物分散则细,引申为凡细之称。”[3]《说文》:“,牢也。所以拘非也。从非,陛省声。”[1]《约注》:“徐灏曰:‘拘非,〈广韵〉引〈说文〉作拘罪;〈玉篇〉亦云:拘罪人。今本非字,疑涉非声而误。’舜徽按:徐说是也。说解原文,本作‘所以拘罪也。’传写者误脱‘罪’字上半而成非耳。罪人被拘,则与众隔离矣,故字从非。”[3]

沈兼士在《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中,系统总结右文说之沿革以后,拟定了右文分化的六种公式:本义、引申义、借音、本义与借音混合、复式音符、相反义,并在“本义与借音混合分化式”中,把“非”声字分化为五个系列:分违义;飞扬义;肥义;赤义;交文之编织物义。[5]何九盈总结说:“这五个意义系列只有‘分违义’为本义,其余均为借音。飞扬义的本字假定为‘飞’,肥义为肥之借音,赤义与交文之编织物义,借音无本字。”[6]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认为:“是非的‘非’、正反的‘反’、否定的‘否’,这些抽象观念的含义,来源于普通的直观现象背后的自然原理。〈说文〉:‘非,违也。从飞下翅,取其相背也。’段注:‘非以相背为义’,‘翅垂则有相背之象。’‘非’的字形取相对立的分别,取意于一个东西分成两个相对立的部分。凡词义关乎分别为两个相对立部分者,意义上即指与正反对立的彼方。……与‘非’一样,‘反’也是与正对立的‘彼’。……北字取两人相对,是一而为二,合二为一,而其意在背,即正面的背面、反面。背面就是负面,背、负,职之对转、帮并旁纽;北面就是反面(南为正面)……凡此之类就是前面所说的:凡词义关乎分别为两个对立部分者,意义上即指与正方对立的彼方。对立的彼方,就是反面即负面。那么,非、反、否,它们来源的自然现象就是,一分为二之后的反面。……第二,非、反、否同义,因此,它们各自分别的反面即是、正、然也同义。非、反、否是反面的,肯定的是正(+),否定的是负(-)。正面的是肯定的,负面的是否定的。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其作用,一可以认识意义中的是非正误皆源于自然、日常的正面、反面,二可以深入认识意义系统中一系列与‘正’‘负’分别相关的意义。从自然的数理逻辑上可以说,几乎所有意义都可以归为肯定或否定、正或负两个相对的方面。”[7]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疑非与北为同源字。北是背之初文,……象二人相背。……(非)则于人形上各加一短横以与北相区别。违是非的本义,与北(背)义相因。〈书·微子〉:‘卿士师师非度。’〈韩非子·功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均用‘非’本义。”[8]郝士宏在《古汉字同源分化研究》中谈到:“就一个字的范围内由截除的方式减省,为研究古文字的学者所熟悉。其实,这种减省方式的性质同在造字时不画出事物的整体轮廓,而是仅用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来作为记录这一事物的字形是一样的。……截除性的减省也正如原先是事物整体轮廓的字,今截取其中的能表字义的一部分,而省去其他的部分。对于由截除方式分化而来的分化字,多与原字一并通行。一般多是原字的音义没有发生改变,分化字则与原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并且成为另一个字。如‘飞’与‘非’,〈说文〉及古文字学者多以为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来的,何琳仪对分化过程做了分析。从‘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飞’意,或多含有‘相背’之义。因此,原字‘飞’仍按照其固有的语义系统发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时的最初意图所要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飞’的某些遗传基因,所以有时还可以起一点‘部分表全体’的作用。 ”[9]

2《说文解字》中收录的“飞”义的“非”声符字

《说文》:“悲,痛也。 从心,非声。 ”[1]《段注》:“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專者也;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其声而得之。”[2]《说文新附·雨部》:“霏,雨雲兒。”[1]《说文·雨部》:“雲,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转形。”[1]“霏”义为“云气盛貌”、“雨雪盛貌”、“露盛貌”等义,“非”的本义“相背”义的反义“相合”义。《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3]“霏”义为“飞扬”。

《约注》:“舜徽按:‘非’与‘飞’实一字,诽从非声,乃受义于飞,谓飞散其过恶也。此与讪字从山同意。今俗称‘流言诽语’,流与诽对举,以其义近耳。古人多以非为诽。”[14]这是说“诽”也继承了“飞”义。

3《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继承了“飞”义的“非”声符字(《说文》收录的除外)

《玉篇·大部》:“奜, 大也。 ”[17]《玉篇·大部》“奜”还写作“”的字形。[17]飞行时翅膀张大。《字汇·大部》:“奜,敷尾切,音菲。大也。又姓,晋有奜豹。 ”[19]

《广雅·释训》:“徘徊,便旋也。 ”[18]《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亡失其群匹……则必徘徊焉,鸣号焉。”[20]杨倞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20]《说文》:“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属相连也。”[1]所以,“徘”义为“飞翔”。由“飞翔”引申为思想上的犹豫不定。《文选·向秀〈思旧赋〉》:“唯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21]“徘徊”有的写作“俳佪”,如《二十五史·前汉书·高后纪》:“(吕产)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内,俳佪往来。”[22]颜师古注:“俳佪犹徬徨,不进之意也,俳音裴。”[22]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45、246、166、289、284、222、43、242.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83、380、691、676、512.

[3]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22)[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42、43.

[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232、165.

[5]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6-138、137.

[6]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530-531.

[7]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17-421.

[8]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168-3169.

[9]郝士宏.古汉字同源分化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66.

[10]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26)[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35、36、6、62.

[11]丁度.集韵[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124、682、1001、123.

[12]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1193、1107.

[1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584.

[14]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5)[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43-44.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94.

[16]李元秀.好孩子成长必读书系·动物百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241、8.

[17]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第22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01、174.

[18]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第22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48、449.

[19]《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23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01.

[20]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7:372.

[21]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0.

[22]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第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14.

[23]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第22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12、796.

[24]《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23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79、5.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HONETIC SYMBOLIC CHARACTERS OF“FEI(非)”IN THE MEANINGS OF“FEI(飞)”

YONG Shu-feng1YONG Xiao-yan2DING Jun-miao1
(1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Media,Chaohu University,Chauhu Anhui 238000)
(2 Heilin School of Zhongwei City,Zhongwei Ningxia 755000)

The Chinese character“fei(非)”is a single character,which derives from the Chinese sentence“flying downwards with the wings moving oppositely”,so“fei(非)”also means“fly(飞)”or partly contains the meaning of“moving oppositely of wings”.The original character“fei(飞)”evolves according to the intrinsic semantic system.For one thing,“fei(非)”contains the original meaning coming from“flying downwards”;for another,it also keeps the extended meanings of“fei(飞)”,functioning as“the part representing the whol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the paper expounds on phonetic symbolic characters of“fei(非)”with the meaning of“fei(飞)”that are also contained in other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identical pronunciation,which are recorded in Shuowen Jiezi and Hanyu Dazidian

phonetic symbolic characters of“fei(非)”;“fei(非)”deriving from“fei(飞)”;meanings of“fei(飞)”;Shuowen Jiezi;Hanyu Dazidian

H12

A

1672-2868(2014)05-0116-04

责任编辑:陈 凤

2014-05-18

安徽省高校省级一般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0973)

雍淑凤(1972-),女,宁夏中卫人。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声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卫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邻父伐树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登楼
中卫:如何从“贫瘠甲天下”到“中国凤凰城”
考古是“神马”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治理中适生乔木选择初步研究
中卫,一座城和它的美好
英文摘要(Abstracts)
宁夏中卫古生物化石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