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改革路径的选择
——基于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视角

2014-03-28向泽雄徐柳凡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范式改革

向泽雄 徐柳凡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改革路径的选择
——基于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视角

向泽雄 徐柳凡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在改革开放这一宏大叙事的演绎过程中,思维范式不断呈现出“打破教条性思维的藩篱”、“摆脱封闭性思维的束缚”、“克服单一性思维的局限”和“超越实验性思维的感性”之历史性跃升。在其触动之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相应地完成了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之路、“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开放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和“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攻坚之路的理性更替。而1978年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因其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无疑是孕育和催生出“思维范式的嬗变——改革路径的选择”频频互动最为重要的舞台之一。

思维范式;改革路径;三中全会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在改革开放这一宏大叙事的演绎过程中,思维范式不断呈现出“打破教条性思维的藩篱”、“摆脱封闭性思维的束缚”、“克服单一性思维的局限”和“超越经验性思维的感性”之历史性跃升。在其触动之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相应地完成了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之路、“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开放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和“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攻坚之路的理性更替。而1978年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因其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无疑是孕育和催生出“思维范式的嬗变——改革路径的选择”频频互动最为重要的舞台之一。

1 打破教条性思维的藩篱,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之路

思维范式是思维主体(人)在实践的过程中,为认识和把握思维客体(对象)的本质属性而采用的某种具体的思维活动方式,包括思维方法、思维视角、思维逻辑和思维层次等。思维范式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受其指导下实践活动的成败。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曾经出现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挫折和失误,究其根本缘由,是囿于指导思想上长期陷入了“左”的教条主义思维的漩涡,思想路线上自然也失去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指导。于是乎,“只唯上”、“只唯书”类的种种教条主义行径在实践中大行其道就在所难免,它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一路驰骋、肆意狂奔,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顶峰,对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实践中的挫折和失误唤醒了人们对于教条性思维范式的深刻反思。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掀起了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两个凡是”的教条性谬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实现了思维范式的拨乱反正——从“左”倾教条性思维转向实事求是的辩证性思维,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示,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策。它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重新确立,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哲学思维的捍卫,更是对当时党内外盛行的教条性思维固有藩篱的打破,亦使得中国正式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之路。在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农村作为主战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拉开了它的序幕,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奏响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代最强音[2]。随后召开的历届三中全会,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局进行着重大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成为中国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之标志。这些会议的召开和相关文件的通过,不仅仅进一步固化了业已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之路,同时进一步清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道路路上的前进障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改革的演进历程。

2 突破封闭性思维的束缚,走上“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开放之路

封闭性的思维范式是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保守、封建落后和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表现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往内看不往外看——不主动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思维信息,向后看不向前看——没有把总结过去、继承传统和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的思维链条统一起来。历史上的中国,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以前,几百年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曾经不可一世的中国日益贫困潦倒,以致于受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封闭自守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颠之不破的真理在旧中国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受到了诸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封锁、“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误导和“四人帮”的“崇洋媚外”和“卖国主义”大棒的恐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以来,中国只能将建设社会主义的思维定格在依靠“独立自主”这一法宝之上,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国内资金、国内技术和国内人才发展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结果探索了20多年,中国不仅没有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追赶世界先进的目标,反而被一跃而起的邻国日本远远地甩在身后。因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3]”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应时代潮流,以超乎寻常的政治勇气和宽阔胸襟自觉摆脱封闭性思维的束缚,以开放性的思维态势,站在国内外两个大局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其会议公报中指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要“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4]。1979年,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率先成立;1984年,北起大连南至北海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的局面逐步打开。1988年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在会议公报中则响亮地喊出了“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总方针总政策”口号[4],则进一步助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进步伐。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要“继续推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带,以及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形成“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的全方位开放格局[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之一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目标,提出“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一系列新举措[4]。此举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更加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来发展和世界各国的互利互惠,也更进一步呼应了胡锦涛同志期冀的“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夙愿[5]。

3 克服单一性思维的局限,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单一性思维是指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采取一种片面的、孤立的、非此即彼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范式带有明显的缺陷,在思维的具体指向、视角、层次、逻辑和结论等方面都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也使得受其指导下的实践失去应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保证。在改革开放前,以“一分为二”为其政治哲学、以阶级分析方法为其理论基础的革命思维便是单一性思维的具体体现,以至于像“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要算政治帐,不算经济账”之类的胡言乱语一时间俨然成了至理箴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等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重大转向。但是,单一性思维却依然根深蒂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挥棒下,一些地方一些人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将“唯GDP论”奉为尚方宝剑,以GDP的增长数量和发展速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失调、城乡差距的失衡、利益格局的失范和生态环境的失控。因此,邓小平同志曾谆谆教导:“要提倡顾全大局”[6],“不能顾此失彼”[6]。

因此,克服单一性思维的局限,实现向整体性思维的转换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整体性思维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突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思维“盲区”,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的利益出发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格局和发展路径。在整体性思维的主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实现了从十六大的“三位一体”,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的日臻完善,而这便是对整体性思维价值意蕴的最好注脚。在“南方谈话”的精神指引下,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打破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神话,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4];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进一步将科学发展的整体性思维予以具体化: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根本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重申: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4],“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4]”

4 超越实验性思维的感性,走上“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攻坚之路

实验性思维就是基于实验室的模式,将每一次任务按照实验操作的流程,认真分析实验数据、统计实验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的思维范式。改革开放“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曾干过的事”[3],“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3],既无教科书里的理想蓝图可供复制,有无现实版的成功范例可资借鉴,因此,以“摸着石头过河”作为集中代表的实验性思维在其实践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功效。因为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实验”,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很大的实验”[3]。“摸着石头过河”,作为实验的根本方法,其本身是一个关于行动的哲学命题,它在本质上与西方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都将实践视为其第一生命。

中国的改革者们,正是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的号召[3],毅然决然地摆脱了教条主义给予他们思想上的枷锁,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不断总结“实验”中的宝贵经验,反复用实践来论证,进而创建出前无古人的崭新理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4],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奠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无不见证者改革实验者们的伟大智慧与辛勤汗水。

然而,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改革日益从浅层次进入到深层次、从体制外转到体制内、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化引导、从碎片化处理转为集团化攻关,“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性思维所缔造的依靠感性认识寻找改革的突破点和“自下而上”的典型示范等做法越来越难以驾驭历史的车轮前行。因此,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其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相结合”[7]。顶层设计,作为执政团队对改革的全局予以统筹部署的重要方式,具有着视野的整体性、思维的宏观性、实践的协同性与理念的前置性等优势。注重顶层设计,一举跨越由实验性思维主导的感性探索阶段而进入到一个更加注重理性思维的探索阶段,以“自上而下”的传递路径,依靠理论的自信、道路的自信和制度的自信来引导改革向纵深挺进。这也预示着今后的改革将走上一条更多地依靠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谋划改革方案并在全国由点及面推进的新路径、新方式和新选择。

中国式的改革既不是一场心血来潮、一时兴起的“运动”,也不可能是一个一劳永逸、一尘不变的“永恒”。透视这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审视历届三中全会舞台上的风云变幻,不难发现其演绎的既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西方现有理论和话语体系无法阐释的思维范式转换,又时一种重大的、带有根本性的、足以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改革路径选择。而这“嬗变——选择”的互动对于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64、78、118、174、113.

[4]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53、78-79、119、194-195、56、119-120、179、177、258、19.

[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2、250.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

责任编辑:陈澍斌

D64

A

1672-2868(2014)05-0025-04

2014-08-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CJ710071)

向泽雄(1974-),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范式改革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改革之路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