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配合点穴抑制膝反张的疗效评定
2014-03-28冯喆胡晓丽李文博
冯喆,胡晓丽,李文博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1]。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其主要危险因素以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胎儿发育迟缓、窒息等为主。属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痴呆”和“痿证”的范畴。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是运行人体气血的通路,具有沟通内外上下,联络脏腑体表的功能;穴位是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2]。根据患儿临床病症表现结合现代的物理训练方法,选取相应的穴位按压融入训练当中,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尤其在膝关节反张的问题上,选取膝关节周围穴位,改善患儿异常的步态姿势,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本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07/2013-0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至6岁,平均2.0岁;痉挛型30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手足徐动型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至7岁,平均2.3岁;痉挛型26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手足徐动型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和分型均参照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2)年龄8个月至7岁;(3)入组时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脑水肿、颅压高、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者;(2)合并慢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根据评估情况均在康复中心接受正规的综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对患儿进行康复前后GMFM 88项评分。
1.5.1 对照组 给予传统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如桥式训练、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屈曲、后伸等训练,髂腰肌及跟腱的被动牵拉训练,膝关节的屈曲、伸展、周围肌肉的等长及其控制训练,蹲起训练,足部主动背屈训练,患侧肢体的负重训练,身体重心的左右、前后移动训练等。患儿每次运动疗法训练2次,每次30 min,每周6 d。
1.5.2 观察组 除上述训练外着重对膝关节周围穴位施以点穴手法来刺激患儿膝关节周围穴位及肌肉,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其控制能力。具体操作方法:治疗师选用患侧肢体的血海穴、梁丘穴及大腿后侧,膝关节后方的委中穴。由于患儿股四头肌肌力较差,当其仰卧位屈髋时,嘱其足背屈伸膝时,运动中不能将膝关节伸展完全,治疗师在运动训练同时采用重刺激手法,向下点按压刺激血海及梁丘二穴,并同时配合相应的口令或玩具来促进患儿,使其运动时多进行主动运动,从而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当患儿俯卧位伸髋的同时嘱其屈曲膝关节,其屈膝运动不充分,肌力差,治疗师可在对患儿进行运动训练同时采用重刺激手法,向下点按压其委中穴,并促进患儿的主动运动从而提高膝关节的屈曲能力,注意膝关节的屈曲及伸展运动要保持稳定匀速运动。
1.6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 (1)显效:关节活动度角度较前≥5°以上计2分;(2)有效:关节活动度角度较前≥0°而<5°计1分;(3)无效:患儿关节活动度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Whitney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及配合点穴按压手法刺激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膝反张症状明显改善,纠正异常步态,步行时可偶见小角度的膝反张,通过对患儿的中期评价后继续应用上述手法训练,经过1个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步行时膝反张的症状已完全纠正或明显减轻,偏瘫步态也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n=40]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的步态姿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是患儿能否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脑瘫患儿来说,促进其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提高生存质量,使之早日回归社会是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让患儿拥有较好的行走步态对其性格的完善、心理状态健康发展、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将中医的穴位刺激点压融入现代康复的物理疗法中,能够更快速提高患儿膝关节周围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其异常步态。
在对患儿进行运动疗法的同时进行穴位的点压,利用穴位的刺激和手法的调节共同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从整体上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并是其“合穴”,“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经气汇集并汇入脏腑的部位,刺激此穴可调节经络经气的运行,委中穴具有治疗下肢痿痹、腘筋挛急的作用。点压此穴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梁丘穴、血海穴都位于膝关节周围。“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都能治疗穴位所在的局部病症。通过对委中、梁丘、血海三穴的按压,能够通过经络沟通表里上下,联系各个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感应传导及调节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的作用[3]。因此,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将传统的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穴位,给予相应的适当刺激,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的确优于单一的运动疗法,可大大缩短康复的时间,使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较大的改善,能够使患儿在训练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膝反张的纠正有利于建立患者的行走姿势,为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1] 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杨金生.中医经络选穴原则在物理疗法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20.
[3] 田贤先,赵仲和,林正豪,等.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09-610.
(收稿日期: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