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尝试

2014-03-27田永林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留守留守学生

田永林

摘 要:海原县十年九旱,生存不易,不少学生家长不得不外出务工或经商,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留守”学生这样一个群体。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牵头、家庭巩固、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网络式管理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留守学生;学校牵头;家庭巩固;社会监督

“留守”学生泛指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在家乡接受教育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海原县十年九旱,生存不易,不少学生家长不得不外出务工或经商,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留守”学生这样一个群体。

我校地处宁南山区,是海原县乡镇中的一所初级中学,在学校里,“留守”学生不少,他们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瓶颈”。这些年,我校把“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政教处为这些留守学生建立档案,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有两个共性:(1)在思想上,他们普遍性格孤僻,对人冷漠,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自控制能力不强,纪律性差,缺乏责任意识,遇到事情处理方法简单,容易滋生不良习气。(2)学习成绩平平,无目标,厌学,旷课逃学,离校出走;在花钱上大手大脚,盲目追求时尚新潮;经济上出现困难,就产生偷盗、抢劫的行为,吸烟,喝酒,闹事等;哥们义气强,缺乏道德行为,是非观念淡薄,做事不计后果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教育和服务学生。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牵头、家庭巩固、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网络式管理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加强引导,以求理解

思想是行为转变的原动力,学校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是为生计所迫,家长也不愿抛下孩子在外过浮萍般的生活,他们外出务工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使他们能正确认识父母外出务工,不是想抛弃他们,而是为了他们能有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另外,父母不在自己身边,不完全是坏事情,这是自己得以锻炼自身的绝佳机会,也是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好时机。

二、常怀爱心,爱如父母

“留守”学生普遍缺少父母日常的关爱。学校抓住“留守”学生这个特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老师要有父母般的关心——了解他们的家境、喜好、习惯、态度、苦衷,对症下药。老师要有父母般的信任——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并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我,树立信心。老师要有父母般的体贴——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

三、经常沟通,教会方法

“留守”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比较少,缺少父母的关爱,这就导致他们在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障碍和偏差。为此,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他们矫正不良习气,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过失,养成良好习惯;通过经常性的谈心、沟通等方式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开导他们,给予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活动育人,快乐成长

学校在开展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活动时,尽量关注“留守”学生,针对他们开展一些特别节目,有意识地让“留守”学生参与,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快乐的成长。学校要求政教处、团委在每一位“留守”学生生日时,在学校的小喇叭节目中给他们特意送上一首生日祝福歌,使他们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要求年级组、班级在搞活动时应该注意,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机会让“留守”学生多参与,使其感受到在班级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老师重视。个别班主任还对本班的“留守”学生开了生日聚会。这样“留守”学生在学校也感受到了在家的温暖。

五、开办讲座,解答咨询

“留守”学生的心理一般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般不能了解到“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真实的想法,学校又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所以教育起来难度比较大。学校为了更好地教育、服务学生,出钱聘请县城高中部的专职心理教师,每周对我校的“留守”学生开设一次心理课或心理咨询,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后,专职心理教师再对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办讲座,以提升我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帮助“留守”学生健康的成长。

六、家校联系,多方配合

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请社会上有威望的人士和各村委会的书记、村长担任家长委员会的委员,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协商,要求家长委员会督促本村在外务工的父母在务工的过程中,应该和孩子保持每周两次电话联系或每周一封书信的联系,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有异常及时与学校政教处联系。以做到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心却在自己身上。在填补对孩子的爱时要善于控制情绪,把握好严宽度,更不能一味地用物质代替精神的需求,也不要轻易的许诺。同时与班主任要一周最少一次电话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形成教育合力。平常如孩子生日、生病、受到伤害时家长应以不同的方式给予及时的安慰、教育、疏导,以确保学生在学校受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以巩固。

七、营造环境,健康成长

“留守”学生作为宁南山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看成只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为此,学校联系地方派出所对周边的不安定因素进行了清理,特别对周边距学校100米范围内的网吧进行了清理,确保这些缺少家长监督和管教的“留守”学生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和家长委员会协商并达成一致——动员全社会的家长对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实行家长对违纪、上网学生的举报制度。切实做到让留守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校通过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方式,不但改变了“留守”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他们不再厌学、逃学,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各方面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赵冬梅.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教育的实践尝试[J].南方农业,2011(0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留守留守学生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职留守学生的现状及班级管理策略
留守经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高墙内外的“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