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在豫剧传承中的作用

2014-03-21韩若男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豫剧高师传承

韩若男

【内容摘要】豫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严重的冲击。高等师范院校在传承豫剧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文章在分析当前豫剧发展困境的基础上,重点对高师教育资源的优势及发挥途径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师 豫剧 传承 优势

豫剧作为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因其行腔酣畅、抑扬有度等特色备受群众喜爱。其在鼎盛时期曾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及现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豫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高师院校作为音乐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基地,在豫剧的传承进程中有着独有的资源优势,因此更应发挥其先锋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豫剧“活”在当代,以此来丰富我们逐渐缺失的内心文化。

一、当前豫剧传承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转变为城镇居民,社会匆忙前进的脚步导致传统豫剧文化在人们心中日渐淡薄。放眼望去,当今我们的音乐会、演奏会、歌剧博览会越办越好,受众群体越来越多。在世界音乐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许多人认识不到豫剧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缺乏豫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发展才能生存。随着人们文化消费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人们对豫剧的审美需求随之提高,其舞台、灯光、曲目等都需要创新,但很多时候受多种因素所限,豫剧的演出模式因循守旧,对观众的吸引力不高。市场的急剧萎缩导致豫剧团生存处境堪忧,其从业人员或放长假或转行,不再从事豫剧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河南的情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豫剧团体了。

当下很多豫剧传承人年事已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在保护、传承豫剧文化时显得力不从心,能够顺利发展传承中间力量的人已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传统音乐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况。这并非是老一代豫剧家闭门自封,而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年轻人看到传统豫剧的市场空间较小,学习这些“文化古董”几乎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甚至传承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不愿再去涉足这些艺术领域,这可以说是社会的悲哀。

二、高师豫剧传承的资源优势

(一)软件资源优势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播传统文化的场所,在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使在校学生完全有能力、有义务成为豫剧文化的传承主体。在国外,如挪威等国家就规定一个学生在15岁以前至少要学习掌握一种本国的非物质传统文化。也许这个学生今后会去从事其他工作,但其对本国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却有了一个基本概念。

高师院校具有完备的艺术师资力量,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为其讲授豫剧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此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敏锐度,对身边各类音乐遗产资源的流失现状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保护豫剧文化方面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作为保护豫剧文化理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激发豫剧保护的心理认同感。由于其毕业流向主要是各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在基层教育实践中,他们还可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践行保护豫剧的价值理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广大学生对豫剧文化产生了心理认同,其价值取向才能更符合保护豫剧文化遗产的需求,其行为才能更具影响力。

(二)硬件资源优势

首先,高师音乐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美育潜力,开设豫剧科目教学符合美育的基本要求。高校自身传播艺术文化的属性决定了其开展的各项与豫剧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纯洁性,更容易得到政策、资金上的支持,确保了工作开展的物质条件。其次,高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师在进行豫剧相关调研时,依靠这些资源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其同时具备中国音乐、世界音乐、中国古代文化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尽量洞悉豫剧的形成、发展等过程,还原豫剧的真实面貌,确保了豫剧教学科研工作的方向。再次,高校科技化的进程使其拥有先进的教学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对学生进行豫剧等民族、地方文化遗产的普及与熏陶。对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音乐文化遗产,尽可能地进行原生态的积累与保存,以供后来者学习研究。

三、高师豫剧传承的途经

(一)构建豫剧教材体系,完善豫剧课程体系

由于豫剧长久以来一直是口传心授的表演模式,缺乏系统科学的文字记载,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弘扬豫剧传统文化,相关教材的编写必不可少。具体来讲,可以依托高师院校完备的师资,以音乐院系教师和豫剧表演艺术家为参编主体,同时整合历史、中文等相关学科的师资统一进行调研、编写。为了教材的可用性,还可图文并茂地结合艺术家的表演实践进行展示讲解,同时注重豫剧的现代演变及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豫剧文化的距离,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教材的编写还可适当提升豫剧现代戏的教材比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但还需配套合适的豫剧课程,即所谓的“好马配好鞍”。依据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的选修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前期调研开设学生普遍兴趣较高的音乐选修课、普及课、必修课等课程进行豫剧文化的普及,在学期考核中设置多样化的豫剧相关知识技能的考核目标,以此引导学生在豫剧的学习中步入文化艺术的殿堂,进而丰富高师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发挥音乐课堂教学优势,积极开展豫剧理论与实践教学

課堂教学始终是学生豫剧文化知识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去给学生普及豫剧文化知识,教材的取舍十分关键。教师在编写教案或课件的过程中,要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就必须在感官上给学生一种震撼的冲击力。由于豫剧本身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课堂展示环节可选用《倒霉大叔的婚事》《朝阳沟》等经典地方曲目选段,如《倒霉大叔的婚事》中“月光下我把她仔细相看”的选段。除此之外,还可穿插豫剧大师如常香玉、牛得草的经典唱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豫剧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如豫剧的历史演变、唱腔、曲调、角色行当等,使学生能够对豫剧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豫剧是一门表演艺术,在教学中教师需循循善诱,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表演,使其从中体会豫剧情感、唱腔、曲调的艺术魅力。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也是豫剧学习不可或缺的领地,辅导学生课外活动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可以重点培养一些有豫剧热情的积极分子,通过其带头示范的作用,发挥豫剧文化的校园影响力。当学生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豫剧表演展示,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同时还可定期组织豫剧文化知识讲座、豫剧表演赏析等来拉近豫剧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促进豫剧的加速传承。

虽然当前的豫剧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人才流失、社会保护意识淡薄等不利条件,但依托高师院校音乐教学的资源优势,通过积极构建豫剧教材体系,完善豫剧课程体系,发挥音乐课堂教学优势,积极开展豫剧理论与实践教学,我们有能力在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最终使豫剧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安葵.古老的豫剧为什么能充满活力[J].东方艺术,2005.

[2]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Z].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185117.htm.

[3]曹文利.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藏族歌舞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3).

[4]郭鹏飞.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J].中州体育,2010(11).

[5]许林田.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载体[J].浙江工艺美术,2006(4).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

猜你喜欢

豫剧高师传承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