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粉墨春秋》的创新追求
2014-03-21王菁华王峰
王菁华 王峰
2013年10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创演的舞剧《粉墨春秋》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摘得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大奖”,并同时荣获文华编导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舞台美术(舞台设计)奖、文华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奖、文华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奖五项单项奖,“三师弟”扮演者吕建飞、“二师兄”扮演者任中杰还分别荣获“十艺节”优秀表演奖和表演奖。2014年1月,《粉墨春秋》又成功入选“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获得如此成绩,不是偶然,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断超越自我的具体体现。《粉墨春秋》自2011年11月首演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乌鲁木齐、昆明、南昌、贵阳等内地大中城市,以及山西晋城和潞安、深圳龙岗、云南玉溪等工矿企业演出130多场,观众人次近20万。并于2012年6月受文化部委派,赴澳大利亚参加了中国、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举办的“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活动,作为闭幕式活动的压轴大戏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出四场,成为首部登陆悉尼歌剧院歌剧厅的中国舞台剧。时隔不到半年,2012年11月,《粉墨春秋》再次出访,赴新加坡嘉龙剧院连演四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和演员精湛的技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新加坡总统陈庆炎亲临现场观看,并在演出后亲切接见演职人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中国舞剧〈粉墨春秋〉亮相新加坡》为题对演出进行了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以“演员以舞说戏,《粉墨春秋》无声胜有声”来评价舞剧在新加坡的演出。2013年1月,《粉墨春秋》被商务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评为“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舞剧在选材、创作、培育消费群体、市场推广等方面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舞台剧目的独到之处。舞剧取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使舞蹈和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了舞剧的表现形式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山西本土文化,展示了国家的软实力。
一、跨界演绎,选材创新
9年前,华晋舞剧团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舞剧《一把酸枣》,近千场的演出已经让这部舞剧名扬海内外。在这部剧目的演出过程中,舞剧团也在考虑突破和创新,一部作品不足以承载一个艺术院团所有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想,我们需要另一部舞台作品来释放我们的创作潜能。经过三年的准备,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舞剧《粉墨春秋》应运而生。
一部艺术作品能否成为精品、成为永恒之经典,关键在于其所承载的人类精神的高度与深度,对人文精神、人文意义的追求,更能彰显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导向意义,以及其是否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作品。《粉墨春秋》这部作品在立意上有所突破。山西是戏曲大省,同时也是民歌的海洋,将戏曲和舞蹈相结合,以舞剧的形式来展现戏曲的魅力,这是以往的舞剧作品所没有呈现过的,《粉墨春秋》开创了先河。选材具有特色,作品艺术性高,思想境界也高,艺术的跨界演绎可以让传统戏曲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晋地厚重的文化神韵、晋人淳朴的风俗性情,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众多的山西元素可以为我们所用。山西有中国最早的戏台,导演邢时苗、舞美设计高广健等主创就构思在舞台的中央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戏曲舞台,这种戏中戏的表现方式在舞剧中也是第一次尝试;《一把酸枣》的音乐由作曲家方鸣创作,《粉墨春秋》中,他继续在山西民歌和戏曲中提炼出了动听的旋律,结合现代交响的演绎,有了民族的底蕴,唱腔自然优美;编剧李碧华和导演邢时苗在创编初期就选定猴戏作为贯穿整部舞剧的一条重要线索,为主人公事业的升华以及整部舞剧的高潮做铺垫,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艺术形象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迎合了国际推广的需要。
二、独特构思,结构创新
《粉墨春秋》由我国香港作家李碧华任编剧,她的作品《霸王别姬》《青蛇》《诱僧》已经为我们所熟知,李碧华对戏曲很熟悉,对故事的提炼也很到位,舞剧主题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舞剧利用民国初年“喜顺班”的沉浮损荣作为戏剧之“柱”。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百态人生,以小见大,在舞台的尺寸之间把宏大的革命背景和深广的社会现实以及激烈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其间不着痕迹地融入主创者鲜明的价值诉求,通过舞台呈现,陈旧的故事有了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深层次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创新变革的民族精神。从内容到形式可谓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得益彰。
舞剧按照戏剧“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创作出25个独立成章而又相互关联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成了一部抒情诗,其结构既传统又唯美,简洁而有韵律、流畅而有波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舞剧人物多,线索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以戏班为主线,所有人都在喜顺班这样一个集体中兴衰浮沉,其间并不强调某一个人为转合的主线。舞蹈的铺排像中国画一样,写意处气韵生动,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工笔处细腻有致,精雕细刻、如琢如磨。而最有意味的是舞蹈家秉承戏曲唱、念、做、打兼容并包的传统,将现代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舞蹈语汇融会贯通,使舞剧《粉墨春秋》呈现出别样的风采:既典雅蕴秀又潇洒自然;既热情奔放又九曲回肠。群舞以流动的风俗画面展现时代背景,烘托出典型人物情境中的戏剧氛围,虽用墨不多但十分鲜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刚柔相济,力量与美感并重,既像雕塑一样凝练,又像旋风一样敏捷。风格化的舞美、仪式化的服装使得舞剧《粉墨春秋》气度非凡。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充分发挥了舞蹈的创造性,《粉墨春秋》成功将社会与历史高度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以其艺术感染力震撼着每一位观众,并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启迪。
舞剧《粉墨春秋》更有浪漫凄美的爱情。两段命运各异的爱情之舞不是独舞,是灵魂的共舞。一段战乱时期凄美、浪漫、坎坷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两对男女演员以双人舞造型和诗化的动作,表现爱情的魅力,经历了磨难依然永不分离,唯独爱情给了对方勇气与信心。动作的一刚一柔、一顿一挫、一张一弛,在双人造型高低左右的变化中,渲染了舞中的爱情主题,逐渐把舞蹈推向高潮。三姨太和二师兄的感情纠葛也是整场舞剧的矛盾冲突点,其中尤以他们的一段真情难舍的舞蹈最为引人入胜。在那个各种思潮涌动的年代,被逼成为三姨太的女子当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那种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权利是不需要克制的。那段舞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呈现,而是两个人物心灵交融的外在表现方式。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叩问自己的爱情,传递爱的语言;真实动人的故事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使情感纯度有了大幅提高,与观众的情感期待有了更多的契合点。艺术地再现生活是我们对生命历程中各类生存现象,尤其是爱情主题的关注、记录和思考。
舞剧《粉墨春秋》的推出,是一群追求艺术的人表现另一群追求艺术的人的过程,浓缩和承载了“武生”几百年的舞台记忆,是当代舞蹈艺术家为京剧“武生”竖起的一尊有韵无字的丰碑,也是当代人为“武生”谱写的一部凄美的乱世悲歌。舞剧分别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古老的民间文化遗存中汲取创作灵感,以舞剧的方式保留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念,是一个意境飘逸、充满现代艺术美感的舞台作品。蒲剧《挂画》中的椅子功,京剧中踩跷、水袖等表演艺术让人目不暇接。《探山》《挑滑车》《杀四门》等中国古典艺术的经典片段也都在舞剧中得到体现。戏里三个师兄弟因戏结缘,戏外艺术家们因舞结缘,舞剧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舞蹈本体、戏剧本体上。《粉墨春秋》中除去打字幕之外,没有使用多媒体。舞剧欣赏结束后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看到像样的让人记得住的舞蹈和舞段。在《粉墨春秋》当中,需要有一定舞蹈、戏曲、音乐、历史、文学功底的观众才能完全欣赏其中的精彩,而艺术品本身留给人的精彩之处就是想象的空间,其允许有具象的呈现,也允许有抽象的展现。舞剧有自己的题材和故事,有自己的精致处和舞台个性,《杀四门》预示着二师兄命运的多舛,《挑滑车》寓意大师兄生命的结局,《拜山》里的比武约定其实也是二师兄和三姨太的爱情约定,舞剧是一出耐琢磨、值得细细推敲的剧目,就好比每一个看《红楼梦》的观众都会从中得到其感兴趣的看点,《粉墨春秋》也不例外。舞剧不仅展示了山西深厚的歌舞底蕴和富有张力的艺术华彩,还以艺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效应的累积不断刷新对山西的文化定位,强有力地凸显了山西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和形象。
三、依托市场,品牌创新
华晋舞剧团有了两部响当当的舞剧,不仅在中国的演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也发出了黄土地的声音。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语境下,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华晋舞剧团释放了产能,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成为华晋舞剧团发展的自觉追求。
华晋舞剧团以市场需求定位艺术追求,以市场影响力彰显主流文化的感召力,以艺术创新和价值诉求体现文化发展导向。以精致特色文化闯市场,以市场收获影响,以影响建构品位和形象,以形象和文化品牌壮大实力,以实力收获了效益。
华晋舞剧团的第一部舞剧《一把酸枣》有“城市版”“农村版”和“国外版”等,舞剧《粉墨春秋》在完成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首轮演出后,也将舞剧做了三个版本:大型演出版、中小型演出版、国际演出版。大型演出版,保持舞剧创作原貌,展现最佳状态;中小型演出版,戏楼缩小,并根据剧场实际条件,舞美布景软硬搭配、灯光效果合理调整;国际演出版,适应性增强,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相应搭配。这样的调整不仅保证了各种演出场地的演出效果,也使舞剧的演出对剧场的要求更加灵活,不受场地大小和其他条件的限制,真正走向了市场。
有了市场化运作,还必须尊重艺术发展规律。以艺术创新出品牌,以艺术影响力来引领市场的发展导向。抓住艺术生产这个核心环节大胆进行探索,以艺术质量为评价尺度,以饱满的情感和富有张力的艺术性取胜,以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深刻交融凸显艺术追求。《粉墨春秋》中横跨整个舞台的屏风墙和古戏台、高挂红灯的标志性戏院、典雅古朴的巨型牌匾、花轿、戏箱、太师椅、红灯笼等符号,极尽夸张地渲染出浓厚的山西地域风情、晋商文化底蕴,辅以现代舞台艺术形式精致地讲述感人的故事,凸显浓郁的中国元素,再融合山西味道、中国气派、国际水准为艺术内核的商演模式,就成为艺术上成功的法宝。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
(责任编辑: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