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发展前景下的海峡两岸新闻报道刍议

2014-03-21马海霞

关键词:新闻价值合作新闻报道

马海霞

摘 要:海峡两岸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等原因导致其在新闻工作理念和新闻价值侧重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探析彼此不同点的基础上着力寻找二者的共通之处,以谋求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为加强两岸媒体的合作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报道;两岸;工作理念;新闻价值;差异;合作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34-02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大陆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因此其新闻观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而在台湾,资本主义背景下的文化脉流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因而其新闻观更倾向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闻观。如此一来,两岸媒体在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与新闻理念的影响作用下,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分类、选择、判断和采写等过程中,各自构建了一套常规的新闻框架。尽管两岸文化相通、血缘相同,但在过去60多年时间里,两岸新闻报道、新闻价值的判断及有关理论方面的著述、对名人政治挖掘暴露等均有异同。

一、新闻工作理念的差异

(一)新闻报道的考量

大陆媒体新闻报道往往要经过慎重地考量新闻点的社会正负面的影响度,对涉及敏感问题及社会舆论导向具有不适应性的话题,持较为保守的态度;而台湾媒体更喜欢把客观事实报道出来,让社会形成不一样的论断,让不同观点激烈碰撞擦出火花,甚至会在公共场合拳脚相向,有一定的情绪化色彩在里面。就时政新闻来讲,大陆媒体长久以来已成为党政宣传政策和过多报道政党正面的利器;而台湾充满偷窥、八卦的生态往往让政治人物谨言慎行,起到一定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显而易见,大陆媒体新闻报道共有的特点是比较官方,口径统一,奉行“新闻媒体是政党喉舌”的原则。在对新闻的选择上,多重视事件本身的新闻,较客观的报道,其报道多维护政府的形象与地位。对于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大陆媒体习惯采取严肃化的处理方式,以权威的姿态向受众发布时政信息,概念化、程式化地给予报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大陆媒体所发表的每一条新闻,每一篇报道,每一句评论都应符合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譬如对于陈水扁弊案这样与两岸关系发展密切相关的敏感性话题,大陆媒体的报道相对保守。而台湾岛内党派林立,媒体随政党“翩翩起舞”,自然“可以包容不同声音”,因而对于陈水扁弊案的报道,更显多元化和立体化。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台湾媒体一团乱象、乌烟瘴气的现状。

(二)各具特色的新闻报道形式

拿两岸主流媒体大陆的《新闻联播》和台湾《中天晚间新闻》中主播的形象来说:在服饰穿着上,《新闻联播》主播一般都是西服衬衫,而台湾《中天晚间新闻》的主播相对打扮比较时尚、潮流;在语言肢体方面,《新闻联播》都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标准普通话,并且没有动作,很是端庄,而台湾《中天晚间新闻》则有普通话与台语相结合的报道,且以手势辅之。总之,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大陆新闻处处体现端庄大方、给人仪态万千之感,报道新闻注重严肃性与权威性,讲究程式化、行文庄重、用词严谨。而台湾媒体多考虑经济效应,过分迎合受众的需求,报道固然亲民随意、较“接地气”,但难免陷入低俗、娱乐化的怪圈。台湾媒体擅长把时政新闻娱乐化,在戏谑的过程中表达台湾民众对社会病态的抨击,对当前形势和官僚体制的嘲讽。在报道形式上,两岸媒体都日趋多样化,报道比较灵活,结合口播、文字、图片新闻以及表格信息,甚至涉及动画、漫画,将复杂、纷乱的新闻信息图表化、表格化,再加上演播室内外主持人、记者及嘉宾、评论员的不同风格解说,更具趣味性、人性化的特征。显然这种报道风格更多地照顾了不同层次受众的接受能力,使新闻更具可读性、可视性。譬如中央电视台对神州十号的报道,不仅彰显了其国家媒体的全面性、政治性、科技性,更从细节着眼,贴近群众,运用不同形式灵活报道了宇航员是如何在太空上解决吃喝住行以及生理问题的,特别是3名航天员在太空吃豆沙馅粽子过端午节等细节让人倍感亲切、难忘。这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正是受众所需要的。

二、新闻价值要素的不同侧重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1]它包括: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2]

重要性。新闻事件对社会和公众发生重大影响,关乎社会安全稳定及国计民生的新闻价值特性。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和核心要素。

接近性。事件与人物在地理空间、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与受众接近的新闻价值特性。简言之,即传媒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接近性主要有地理接近和心理接近两种。

显著性。事件和人物具有引人关注的效应,在声望和知名度上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价值特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3],具有显著性。

趣味性。“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产生共鸣。”[4]

海峡两岸新闻媒体对新闻价值的理解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意在引起社会各种人的共同兴趣,然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两岸媒体都注重追求新闻的时新性,强调时间近、内容新。不同在于大陆多以传者为本位(特别是各级党报和《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而台湾则是受者本位。大陆媒体在国家运作和社会和谐稳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党的宣传教化,政策的事实讲解,是其主要功能。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传者本位的个性特点。大陆媒体一般较重视对重大新闻的规范性、传统性报道,而重大报道又往往是根据社会现实的政治形势与经济任务提出的。一般“包括对领导人的重大政治活动、‘两会等重要事件的报道;包括成就报道、改革报道等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牵涉面广的特殊报道;包括一些重大战役性报道,如战事报道、典型报道等”[5]。可见,大陆媒体报道的多是些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稳定的内容,在新闻价值方面偏向重要性的事件报道。endprint

与此不同,台湾媒体虽然也报道政党大事、政策变动,但他们通常从小处入手,并且同样甚至更加注重报道交通、娱乐、天气等方面的“小事”。政治化较重的内容反而抵不过关于领导人的私人新闻与其小道消息。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关系普通民众生存大计和决定台湾未来发展方向的政策议题挤不上版面。台湾媒体竞争激烈,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商业性经济实体,媒介生命线牢牢掌握在受众手里,形成了受众本位特色,“强调以受众的兴趣与需要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主要依据”[6]。与西方媒体相似,台湾媒体偏向于显著性、趣味性的报道,经常以政界要人、千万富翁、名人明星等的言行,尤其是他们的风流韵事作为新闻报道,以满足受众的“新闻”欲求,也有“扒粪揭丑”的传统。同时,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影响,西方新闻界追求趣味性的特点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的新闻媒体,哪怕是严肃的党政新闻也常常采用活泼轻松诙谐的方式来报道。

就接近性而言,两岸媒体都会较多关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但大陆媒体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接近性。尽管其报道的新闻有时会给人以远在天边之感,但深入了解又不难发现这些新闻与我们存在着密切联系,通常容易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像《新闻联播》之类的大陆新闻节目报道的新闻往往能引起我们民族情感的波动:黄岩岛事件的民族公愤,“神十”飞天的民族自豪,经济发展前景的民族自信等等,而台湾媒体更加注重地理上的接近性,它们通常更多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新闻,内容除了显现政党“厮杀”,就是交通事故、明星娱乐、天气变化等方面的新闻,报道的“狗仔化”、“八卦化”倾向明显,新闻琐细化、娱乐化有目共睹。不可否认,这跟台湾自身地域有一定关系,毕竟台湾只是一个小岛,岛内幅员小,政治财经等新闻大事件都在众多媒体的视野下,所以为求在题材上突破不得不挖掘吸引受众眼球的社会、娱乐、八卦新闻。

总之,台湾新闻价值观,“尤其是传统新闻观往往强调反常、冲突、变态,热衷于反映阴暗面,习惯于‘多报忧少报喜”[7],这一点与西方新闻观相似;而大陆的新闻价值观,即“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观往往注重正面、健康、和谐,着力于反映光明面,习惯于‘多报喜少报忧”[8]。归根结底,这是由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与新闻理念所决定的。

三、结论

海峡两岸的新闻报道理念由于历史背景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利益集团的多样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差异在所难免。前文只是从新闻工作理念和新闻价值要素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地比较论述。需要强调的是,笔者作此比较并不是要分出个孰优孰劣,只在于对两岸新闻报道的现状有一个客观、大致的分析。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看到,两岸毕竟同根同源、血脉相亲,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观念和一定的政治共同诉求,同时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共同的关注点,这些又决定了两岸新闻观共性的存在及合作发展的充分可能。

首先,同根同源、同宗同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开了台湾和大陆的距离,但台湾大部分民众的心还是紧紧连着大陆的亲人。台湾媒体同样如此,因此两岸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都会关注受众的接受心理,报道更全面的对岸新闻,以沟通两岸。

其次,合作共赢,行业竞争的内驱力。世界传媒业正迅速发展,要想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两岸媒体都在设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合作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在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两岸媒体的新闻观也会不断地碰撞与融合,在保有个性、追求共性的过程中,达到共通共赢的最佳模式。

最后,和平统一,国家政策的促同。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尚未实现,因此在今后两岸交往过程中,两岸媒体肩负重大的责任。加深两岸各领域的交流,报道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新闻,是两岸媒体合作的重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将成为两岸媒体共同发展的驱动力。

不同的思想总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两岸要在求同存异中与时俱进,差异与共通并存,合作共赢,互通有无,相信两岸媒体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是很可观的。

参考文献:

〔1〕〔2〕〔3〕〔4〕李良荣.新闻学导论(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6,122,262,263.

〔5〕杨倩烨.中美灾难新闻摄影比较研究——以汶川地震和卡特里娜飓风为例[D].天津: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系,2009.

〔6〕〔7〕〔8〕郑保卫,刘新利.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J].今传媒,2010,(8):32-35.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合作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