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我国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及其意义

2014-03-21唐正伟阎岩

关键词:多元性宗教信仰信仰

唐正伟 阎岩

摘 要:所谓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是指我们在宗教信仰上所体现的多样性和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从宗教信仰的种类和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地域分布上看,我国的宗教信仰均具有多元性。我国宗教信仰呈现多元性的原因,其一,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其二,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宗教成为主流宗教,这是我国宗教信仰多元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众多必然会使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从而使宗教信仰具有多元性;其四,宗教信仰具有功利性,汉族群众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其五,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影响。探究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其次,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信仰;多元性;种类;地域;政策

中图分类号:B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56-03

宗教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存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我国有各种宗教信仰的人数较多,各种宗教在民族地区和部分汉人中的影响较为深远,宗教信仰的民族成分、社会成分较为复杂。在此情况下,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将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这一态势在我国还会继续保持下去。由于各族人民以及一些民族内部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使得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各民族之间的安定团结和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宗教的多元性及其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何为宗教信仰

所谓信仰,按《说文解字》从其字义上解释,其意为:信,诚也,从人从言;仰,举也,从人从卬。“信”在后来衍生出信任、相信的含义,“仰”则古通“昂”,指人的情绪高涨,气质高昂,具有崇敬的意蕴。现代汉语辞书对“信仰”的释义为“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辞海》);“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以之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一言以蔽之,只要是人们对个人或是一种主张极其地相信和崇敬,那就是信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方面的信仰,“如果一个政治团体缺乏政治信仰,则这个政治团体便势必形存实亡,如果一个哲学家缺乏信仰,则他便势必构建不出任何一个哲学体系”。①据此而论,把信仰特指宗教信仰是非常不全面的。

所谓宗教信仰,就是指对超越自然和社会的力量即神进行的信奉和崇拜。宗教本身就是一种关于神学思想的信仰体系,一切的宗教思维和行为都是在围绕对这个神的信仰而进行的,本文认为,对被神化了的对象的信仰是宗教最为核心的本质特征。所谓被神化的对象,就是指超越于自然和社会之外的客观的能驾驭和控制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力量。因此,就此而言,没有信仰,就无宗教;而没有对这种神化了的对象进行信仰,那根本就不是宗教。对超越现实的神化了的对象进行信仰,这应该是宗教信仰与其他信仰(如政治信仰、价值取向上的信仰等)的本质区别。我国有上亿的信教群众,这些信众信仰多种不同的宗教,这就使得我国的宗教信仰具有了多元性的特点。

二、我国宗教信仰的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是指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所谓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是指我们在宗教信仰上所体现的多样性和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个多元性的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从宗教信仰的种类上看,具有多元性。

首先,宗教信仰的种类具有多元性。我国有五大法定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东正教和一些原始宗教,如萨满教。这些不同种类的宗教都有为数不少的民众信仰。“据权威估计,中国的宗教徒有几千万人,加上在家里信教而不上寺庙的差不多有一亿人。以此推论,现在当超过一亿人”,②这个数据还是摘自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有各种宗教信仰的国民可能还要多一些。这充分体现了宗教信仰种类的多元性。

其次,从宗教信仰的民族成分上看,不同民族对不同种类的宗教进行信仰,不同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和同一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这种情况在西方和伊斯兰世界是不多见甚至是不允许的。不同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和不同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体现在:汉族的信教者更为青睐大乘佛教和道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西北民族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而且部分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藏族和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其他各民族还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同一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如在汉族的信众当中,有人信佛教,有人信道教,还有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多元性。

再次,具有宗教性质的民间信仰呈多样性。我国汉族各个地区有很多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也具有宗教信仰的特质,因为都是对神化了的对象进行信仰和尊崇,只是这种信仰的神学理论体系和宗教行为没有宗教深刻、严密而已。我国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民间信仰对象,如商人崇奉财神、木匠信鲁班、从武者信关公等;再如福建、台湾地区的汉族人信仰妈祖,且十分普遍;海南地区汉人的黄道婆信仰;农村地区的汉族农民至今信仰土地神。凡此种种,十分多杂。

二是从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地域分布上看,具有多元性。

其一,我国宗教信仰在地域分布上之所以具有多元性,这主要是由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聚居状况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各个民族屡次迁徙,居住地点几经变化,民族之间的融合多次发生,这就使各民族之间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由于在汉族聚居区域有很多少数民族分布,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也有很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种各民族混居、杂居的状态就决定了在同一地域里面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存在。如在汉人聚居区,不仅有佛教徒、道教徒,还有穆斯林和基督徒及其他的少数民族宗教信徒;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仅有穆斯林,还有佛教徒、道教徒和天主教、东正教教徒等。

其二,在地域分布上,还有一个特点即我国东西南北的宗教信仰不尽相同,西北地区受伊斯兰教影响广大,有不少的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在西南地区佛教影响较广,有不少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人信仰;东中部地区不仅有佛教、道教,而且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这种宗教信仰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的这种地域多样性特征,跟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地理传播路线具有很大的关系。

三、我国宗教信仰多元性之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各种宗教之所以能够传入我国生根发芽,为众多国人所信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君子凭借厚重的德行负载万物,而君子是儒家文化所追求的高尚人格,厚德载物的精神是知识分子们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由于我国长时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这就势必会使国人的性格中具备宽容的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也在强调宽容,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中国人具备了很强的忍耐性和包容性。如果中华文化没有这种包容性,各种外来的宗教思想恐怕就难以立足,各种的宗教信仰正是在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中为国人所吸收接纳,从而发展壮大,使我国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了多元性的特征。

其次,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宗教成为主流宗教,这是我国宗教信仰多元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有一种宗教能成为主流宗教,那么这种宗教势必会利用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力量向全国各个地区大力推行自己的主张和信仰,并会强制打压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想要立足就会十分困难,从而使其无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当中流传下来。因此,我国历史上如果有某种宗教成为占据主流的宗教,那么我国就不可能有今天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格局。再者,在我国的历史上,宗教都是在为皇权服务,从来没有超越过皇权,皇权从来不允许宗教的势力可以在宗教界或者是社会中称霸一方。尽管一些宗教曾受到中央政府的尊崇,但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在推崇和利用一种宗教的时候,也在推崇利用另一种宗教,使之相互制衡,从而达到宗教为皇权服务的目的,如唐朝,统治者既推崇佛教,也宠信道教,让二者相互制约,使其无法一家独大,造成对皇权的威胁。

第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众多必然会使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从而使宗教信仰具有多元性。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我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和风俗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各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必然不同,从而使我国的宗教信仰具有多元性,这是其一。其二,虽然我国各个民族长期处于古代封建王朝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出于政治目的,他们均在民族地区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坚持因俗而治,尊重其宗教信仰,从而使传入西域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能在西域流行,并能传入内地。明朝统治者为了取悦于西藏高僧和控制西藏,就极力鼓励藏传佛教的发展,并对前来朝贡的僧人大量赐予钱帛。明朝政府还宽容和扶植伊斯兰教,明神宗就曾下诏“修天下清真寺,褒以封号”。③清朝统治者对异族强调怀柔同化,因俗而治,利用藏传佛教控制蒙藏人民是其一项重要的国策;对于伊斯兰教,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更是下令要绝对尊重,这足见当时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重视和宽容。

第四,宗教信仰具有功利性,汉族群众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所谓宗教信仰的功利性即人们在进行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掺杂着浓厚的利益得失的考量。由于很多汉人在宗教信仰上都抱着有利就信,无利不信的心态,灵则信,不灵则不信,于是很多人为了利益而假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汉人在历史上艰难而动荡的生存条件所决定的。汉人信仰的功利性,也决定着其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即哪种宗教信仰能为之带来好处就信哪种,甚至几种宗教兼信,如既信观音菩萨,又信玉皇大帝,还信祖宗神灵,这种现象在汉人当中相当普遍。

第五,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影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6条第7款规定“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这一政策,如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从法律上看,这既是在保护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也是在保护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规定使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私事,国民既可以选择这种宗教信仰,也可以选择那种宗教信仰,不受任何外力强制,从而使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更为突出。

四、我国宗教信仰多元性的意义

我国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既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的,又是现实客观情况的真实体现,宗教的多元性这种态势在我国将长期存在。由于宗教的多元性涉及到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因而探究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在我国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平,而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是我国在宗教信仰上做到平等、公平的真实反映,宗教信仰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程度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加上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了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的失衡越来越大,人们为了获得精神的力量以此来弥补心灵上的需求,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寻找这种需求,宗教信仰必定无法避免人们对它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种宗教信仰恐怕难以满足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的需要,而维持宗教的多元性,使各种宗教呈现在他们面前,让有这种需要的人们在各种宗教中自由选择他们认为是适合自己的,这就能充分发挥出各种宗教在这一群体中的社会安抚功能,使有这种需要的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就能促进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二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将长期存在”,④如前所述,维持宗教信仰多元性的政策历来是我国维系民族关系的纽带。由于宗教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存在,只有保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才能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巩固社会和谐的局面,因此,维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格局,对于和谐社会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藏、蒙、土、羌等民族基本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由于这些地区的民族问题往往跟宗教问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特别是西藏和新疆这两大民族自治区域,这使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我们只有保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长期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在宗教信仰上做自由的选择,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地区的民族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谐安宁的内部条件,使我们的和谐局面得以巩固和发展。

其次,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是“综合这种意识(注:宗教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⑤在我国的多种宗教中,除了道教及原始的自然宗教如萨满教和具有宗教性质的民间信仰以外,其他的诸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都来自外国,除了佛教中国化较为彻底以外,其他的宗教思想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迥然不同,特别是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其曾在西方的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很大程度上说,现今的西方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宗教思想在西方的文化当中至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加强与来自西方的宗教文化的交流,实际上是在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在与西方文化对话的过程当中,坚持宗教的多元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当中做到兼容并蓄,互通有无,这样既能取其长而弃其短,又能加深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最终促进我们中华文化的前进和发展。

我国宗教的多元化格局并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而是在我国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客观性。这种格局,作为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它必然会对社会发生一系列的作用。由于多种宗教的同时存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我国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对这种宗教多元并存格局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注 释:

①段德智.宗教学.人民出版社,2010.130.

②④陈麟书,陈霞.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534, 527.

③杨永昌.漫谈清真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68.

⑤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

参考文献:

〔1〕北大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3.

〔2〕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赖永海.宗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多元性宗教信仰信仰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