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现代研究进展
2014-03-05王传尊崔友祥段洪波马培峰刘国华
王传尊,崔友祥,段洪波,马培峰,刘 丽,刘国华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中医对中风所致言语障碍有“喑痱”、“风喑”等记载,皆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症。《千金要方》谓: “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喑痱。”《医学纲目》:“风喑者,以风冷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使口噤不能言。”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运动性失语相当于中风不语中的“舌强",故常在中风病的针刺过程中作为一个兼证来辨证进行针刺治疗,越来越多的医家致力于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在治疗方法上,以头针、舌针和头舌针、体针、联合针法、刺络放血等最为常用,此外,尚可与中药、康复等方法联合,进一步提高疗效。
1 单纯针灸治疗
1.1舌针 舌部针刺是较传统的疗法,而舌与全身经脉、脏腑关系密切,《灵枢·经脉》云:“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舌又为重要的构音器官,在言语、声音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舌针不仅可刺激到与舌有联系的经络,起到疏通经气、调整气血、开窍醒脑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濡养舌体,增强舌的功能活动,加速语言功能康复[1]。郭翠萍[2]运用管氏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56 例,主穴包括:心穴、肝穴、脾穴、肾穴、聚泉、金津、玉液、中矩。主穴每次取3~4个,交替使用。根据辨证与循经进行配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5个疗程后,治愈34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江钢辉等[3]采用靳氏舌三针,第一针为上廉泉,第二针、第三针在上廉泉旁开0.8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取哑门、廉泉、通里,采用常规针刺手法。2星期后2组患者谈话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符少杨等[4]针刺舌下三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8例观察,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
1.2头针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特定区域来影响大脑皮质区功能活动,这些特定区域是现代解剖学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区在头皮的投影。头针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杨丹等[5]将67例中风后无构音障碍失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针刺头皮针言语一区及三区,对照组针刺廉泉及旁廉泉,针刺(25±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3%,2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积分值显著升高。结论:对于舌体运动灵活,无构音障碍的中枢性失语,针刺头皮针言语区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廉泉及旁廉泉。李红枝[6]对80例患者采用头针及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2.50%,疗效显著。
1.3体针 体针疗法主要以整体治疗为主,辨清虚实寒热,进行补泻,或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或补气益血,并配合局部取穴,多以廉泉、金津、玉液等配合治疗。李隽[7]将60例中风失语症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等穴,对照组30例,取外金津、外玉液、廉泉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法。2个疗程后,治疗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30例,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7%。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朱现民等[8]将76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五泉穴组38例,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穴位。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73.2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4联合针法 毛建明[9]对92例运动性失语予头舌针治疗,取百会、完骨、哑门、四神聪、言语一区、言语二区、金津、玉液、廉泉穴,1个月为1个疗程。92例中痊愈45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晁文波[10]将对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和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治疗。针刺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62.86%,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可以改善中风失语症的言语障碍,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5刺络放血 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用放血疗法来治疗失语症,如《素问·血气形志篇》说: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针灸大成》也指出:“舌强难言:金津玉液、廉泉、风府。”刺络放血的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醒脑开窍、镇静止痛,和血养血、调整阴阳等几个方面,从而改善失语。李良等[11]采用舌底刺络放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主穴取金津、玉液,上肢偏瘫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偏瘫配髀关、伏兔、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上巨虚、太冲等,吞咽困难加廉泉。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配穴治疗每天1次,行平补平泻手法,15次为1个疗程。36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7.22%。李振宇等[12]将62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放血疗法治疗,穴位:金津、玉液;对照组以体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多种疗法并用
2.1针药联合 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针药结合这种方式的重要性,在《千金翼方》中提出:“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内外相扶”针药并用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疗效叠加。中风失语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疗程较长。中药强化针灸刺激的效应远非两者单独运用疗效可比。王涛[13]将100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另予中药联合针灸治疗。中药汤剂为白拟补肾化痰解语方加减,每天1剂,分2次早晚服。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廉泉、金津、玉液、通里、照海。2组共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66.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伊文刚等[14]将75 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统一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痰解语方联合针刺人迎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痰解语方治疗。结果:化痰解语方联合针刺人迎穴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症状。金泽等[15]采用电针配合口服银丹心脑通治疗中风后失语,头针取语言区,体针取百会、四神聪及双侧太阳、风池。其余穴位根据证型辨证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3.8%。
2.2针灸康复联合 易咏希等[16]采用针药合并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头针:取患者优势半球头皮诸语言区,运动性失语取语言一区二区,加百会、四神聪。舌针:取廉泉、舌下穴。中药用解语丹加减,10 d为1个疗程。同时运用Schuell刺激法进行言语语言训练。16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3.75%。郑春红等[17]将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在针刺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性语言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方法:①体针取穴选用风府、哑门、百会、四神聪、廉泉等;②头针取穴,优势半球语言一区(运动性失语)。采用手法为平补平泻。语言康复训练方法,主要采用Sehuell刺激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总有效率95.65%。丁国平等[18]将中风失语症患者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体针选取风池、通里,舌针选取廉泉、金津、玉液,头针取语言一区。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总有效率86.2%。
3 讨 论
运动性失语是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表现为语量少、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且言语功能障碍必然会导致沟通困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失语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传统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的研究是有很长历史的,中医学认为气虚血滞、肝阳上亢、痰瘀交阻均可致脑络不通,神机不能下达,舌络被阻而至言语不清,或不语,或肾精亏虚不能上承也可致言语謇涩、喑痱或不语。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其理论指导为脏腑经络理论,通过对腧穴——经络的刺激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来实现对语言功能的恢复。目前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显效、方便、安全、针感容易接受等优点,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同时进行的其他方面的治疗及功能训练,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
有关运动性失语的研究不少,但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研究,深入的语言机制研究不多,治疗方案缺乏统一标准,针刺方面选穴未规范化,手法各异,不利于指导临床。因此,今后要积极开展运动性失语的机制研究及优化方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岳阳,秦文熠,杜灵芝,等. 管氏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125
[2] 郭翠萍. 管氏舌针治疗中风失语56例[J]. 中国针灸,2008,28(2):127-128
[3] 江钢辉,李湘力. 靳氏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5-6
[4] 符少杨,董春秀,全权. 针刺舌下三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8例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66
[5] 杨丹,韩宝杰. 针刺头针言语一区与言语三区治疗中风后失语35例观察[J]. 山西中医,2011,27(10):33-34
[6] 李红枝. 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5):553-554
[7] 李隽.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J]. 河南中医,2010,30(6):598-599
[8] 朱现民,岳敏,胡兴旺. 针刺五泉穴治疗运动性失语76例临床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447-448
[9] 毛建明. 头舌针配合治疗运动性失语92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3
[10] 晁文波.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8):619-625
[11] 李良,岳增辉. 刺络放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24-26
[12] 李振宇,吴宇金. 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0,5(8):2053-2054
[13] 王涛.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 中国急症医学,2012,21(1):112-113
[14] 伊文刚,贾奎. 化痰解语方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6例[J]. 中医研究,2012,25(12):65-67
[15] 金泽,杜继岩,陈静.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4-785
[16] 易咏希,杨万章,张敏,等. 针药合并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41-43
[17] 郑春红,张秀萍,杨传东. 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34-235
[18] 丁国平,高志丽,周志文.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58例[J].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