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工作的思考

2014-02-17张兆基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突出问题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国家为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搭建了重要平台,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实施原则、要求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师生积极参与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创新项目 实践实战 突出问题 创新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28-03

[作者简介]张兆基,西藏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陕西成阳712082)

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正式启动了在国家层面实施、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该项目是新形势下国家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2011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在全区大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它专门针对西藏自治区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划拨专门经费,资助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训练的项目,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各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项目“注重创新实验的训练过程”、“注重实践创新”、“注重切实可行”,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工作,推动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的多样性、个性化,突出过程管理的规范、活泼,突出学生亲身参与与团队合作,并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原则、要求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参与主体是在校本、专科学生个人和团队。通过实施该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专科学习阶段得到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创新的训练,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和动手能力弱的状况,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广泛推行探索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高校创新教育的氛围,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及自主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为每个项目配备了指导教师,学生也可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题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及确定、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在项目选题上,要求思路新颖,立项依据充分,训练目标明确,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反对选题过大、过于复杂。其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率,《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成立校级项目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和配套政策,协调相关部门、院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撑条件。学校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实施项目,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参与项目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和平台,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向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给予项目配套经费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项目的研发工程,并对参与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二、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创新项目的选题不恰当。创新项目选题恰当与否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在已实施的创新项目中,选题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题目过于宽泛,题目过小,或是与专业不符。选题太宽泛,就会超出学生智力所能及的范围;而题目过小,就会限制或降低项目的层次,反映不出创新点。还有的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符。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学生在选题时的仓促性、被动性和随意性。题目决定内容。本着从学生知识积累,对科学研究及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项目选题要严格把关、精心筛选,充分体现选题的综合性、实际性、前沿性。选题,坚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考虑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宜太难”,“教师指定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思路进行。

2.指导教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开展好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工作,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下,需要有一支热心创新实验事业、能够胜任指导教师角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具有讲师和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左右,他们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较好。但因为他们走上教师岗位时间短,缺少科研经验和工作岗位的磨练,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显露出能力弱、指导方式及效果差的情况。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无法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甚至个别青年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差,对学生项目进度不闻不问。针对以上情况,我校也及时采取了解决项目指导的应对办法,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支撑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软硬件条件建设不够完善。由于我校开展创新实验项目时间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措施尚未落到实处,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还达不到项目开展的需要。如硬环境方面,实验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开展一些前沿实验,实验室开放时间少,创新成果展示困难,缺乏指导老师。软环境方面,存在实验时间不充足、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不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等问题。

4.对开展创新项目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在实施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这是违背教育见解的。大学对于学生的科研创新来说,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而实施创新项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搞创新,甚至把它规定为必修学分,试图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有悖于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宗旨的。

三、促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1.重视项目选题,严格项目筛选。做好项目,选题是关键。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选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可行性;选题范围和形式力求多样,可以是实验研究、产品研发、发明创造、调查研究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对策研究等。项目实施的计划安排,要统筹考虑实验条件、经费和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学生可以对自己长期以来的某个想法或困扰自己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可能得出结果无法验证,但整个研究探索过程是对学生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是一种锻炼。对于跨学科、跨专业体现学科交叉的项目,可以组成由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团队共同进行项目的研发,这样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接触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

2.培养优秀指导教师,提高实践实战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和提高教师实践实战能力,是培养优秀指导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自身有创造性,是使学生有创造性的第一原理”。学校可结合国家“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及“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等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制订培训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选派一些骨干到创新项目开展好的高校去学习考察,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能力,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体验从“心理认识”、“意识培养”到“实践行动”的转变,从根本上避免将“创新”作为一个临时性的任务来对待。要鼓励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各个阶段的指导作用。如在项目实施阶段,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在项目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给学生讲解国内外期刊论文、调研报告及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调查报告、论文摘要、序言以及验或理论部分、结论部分、参考文献等内容的基本写法和要求等,使学生从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老师的治学精神、品德和人格魅力。

3.抓好创新性实验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学校要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在高等教育强省办学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软硬件环境。做好创新项目工作,要抓好以下四个平台建设:一是建立创新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实验实训平台是保证项目设计、创造、发明等创新活动有效完成的硬件保障。学校应投入专门的创新实验实训专项经费,建设多学科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等,专门为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实验和学科竞赛、校内实习提供服务。二是建设创新项目信息网及管理系统。将学生的实验训练方法、典型实验过程、教师的指导经验、项目申报、管理及与项目有关的信息等在信息网进行发布,通过管理系统,实现网上项目申报、评审专家及领导小组在线评审、评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有关信息统计查询工作等,以此提高创新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成效。三是建设实践项目成果展示推广平台。如可以建设下几个模块: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创新项目研究成果、学生参与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专业实践活动、大学生课程实践活动、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或参与学术团体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为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创新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为师生搭建交流的平台,扩大师生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视野范围。

4.完善项目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创新项目的持续实施。要想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持续、有序、合理和高效地运行,必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激发生和指导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要改革对学生的考核制度,将学生课程考核中的理论教学部分考核与实践教学部分考核相结合、将课内学习任务考核与课外创新活动考核相结合、将创新实验项目与公选课认定相结合。对参加项目并能够完成相应实验(实践)项目任务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及学院专家审核,按学校公选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记载,并给予0~3个学分。此外,还可与评奖、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二是改革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对教师在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训练项目所付出的劳动,应在教学时数和工作量补助上给予适当的倾斜,要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向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倾斜,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劳动成果。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突出问题
大学生跨栏常见错误技术现象分析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浅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化工企业内部统计工作突出问题及对策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浅析化工企业内部统计工作突出问题及对策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