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2014-02-05王一宁

职教通讯 2014年8期
关键词:物业公司后勤宿舍

王一宁

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体活动场所和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课堂学习之外生活、自学、群体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1]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往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需要。社区日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窗口。

一、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人们思想建设的产物,能够潜移默化地规范此文化中人们的行为。当文化成为某个集体的传统,这种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励或者制约该集体中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使整个集体行为范式一致。

(一)“社区育人”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社区”取代了“学生宿舍管理科”。社区不仅成为学生休息活动的场所,更成为课堂的延伸,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如何良性地与他人互动、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身适合的位置,这些当代社会急需的品质,只能在社区生活中培养。学校必须重视社区管理对人才培育的作用,加强主流价值观对青年的引导。

(二)减轻学校管理负担,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自治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及社区管理水平。目前,我国高校依赖学工团队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而一名辅导员通常需要管理超过300名学生,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才能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被视为大学风骨。纵观历史,每一所有所成就的大学都有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样,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社区这一共同生活的纽带,让这种文化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传承。如“模范宿舍”的表彰不但能鼓励本宿舍现有的入住者持之以恒地维持这种荣誉,更能够激发后来者的上进心,让“模范宿舍”的荣誉在本宿舍的入住者中不断传承。

二、当前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江苏理工学院近年来,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引进了两家物业公司,加上学校的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社区的后勤服务形成了三家竞争的局面。

(一)后勤管理方式单一,育人效果不足

物业公司的引进,一方面使得学校能够集中精力与财力,深化教学教育改革,抓好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物业公司作为企业,始终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与学校育人的根本目的相左。[2]据笔者了解,物业公司在后勤管理中所扮演的大多是宿舍区门卫的角色,早上六点开门,十一点锁门,检查违章电器和夜不归宿。这种扁平单一的管理方式,与后勤服务人员的年龄、知识层次相符,有助于物业公司对其开展管理和业务指导。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只能停留在企业对后勤职工考核层面,难以实现“社区育人”这一高层次的教育目的。

(二)文化活动行政色彩浓厚,活动流于形式

由于物业公司只负责宿舍管理,社区的文化活动多数情况是由学校推动,自上而下推广。如学校的宿舍文化节年年办,但年年的内容形式都不变,缺少特色和亮点,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缺失,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发展“社区育人”,最终是为了让大学生在社区实践中一步一步成长,实现自我管理。而这种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的社区平台,在包括江苏理工学院在内的许多高校是缺乏的,这些高校的学生宿舍依然是分院系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社区并让学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社区活动中,各个院系各自为政,不同院系的学生即使在同一个社区也没有交往,学生不是社区的主人翁。正因此,高校开展学生工作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名义上是”大学生社区”,实质依然是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体制。[3]

三、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是学生社区的灵魂。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学校的管理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借助“社区”这一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人格的自觉成长。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社区沟通平台

学生是社区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的意识,才能建设“活”的社区文化。高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社区管理中心替代传统的宿舍管理科,以此统筹分散于各院系的宿舍管理职能,帮助学生树立“我们是一个社区”的认同感。[4]

社区管理中心、后勤物业公司、各院系学生工作队伍三者配合,一方面,规避了物业公司知识层次不够,育人能力不足的缺点;另一方面,避免了各院系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

(二)加强社区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

在我国高校,凡是与专业课课堂无关,但与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的工作都划给了学工队伍。随着现代大学体制的发展,原来内涵不清的学生工作团队也向着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队伍转变。参照国外的相关做法,国内的学生社区可以建立公寓辅导员队伍。[5]公寓辅导员不同于现有的物业公司楼管阿姨,而是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学工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教育指导。

(三)建立社区文化循环机制

社区文化机制是在文化层面上建立起一种协调社区各主体关系的运行方式,建立起一种持久的良性的互动,使之成为一种传统。江苏理工学院宿舍文化节是每年开展的传统项目,通过举办书画展、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活跃社区氛围。但宿舍文化节的弊端也很明显——举办活动时热热闹闹,结束时冷冷清清。短短一个月的活动很难塑造本社区学生之间真正的凝聚力,更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参与的同学树立起社区主人翁意识。

因而,建立起社区的文化生态循环系统格外重要,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1)加大对社区文化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提高社区文化的品味;(2)拓宽社区文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涵,多层次地提高“社区育人”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活动促团结。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每一所高校面对的时代课题。现代大学体制正要教育逐步从“课堂育人”转向“社区育人”,在日常交流中塑造人。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把社区建设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中来,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文化机制。

[1]时长江.高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1.

[2]蒋建军.社会管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4.

[3]李成超.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1.

[4]时长江.学生社区——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J].高教论坛,2004(4):3-4.

[5]董焕敏.善治理论指导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2008(9):3 -4.

猜你喜欢

物业公司后勤宿舍
热得快炸了
加强物业公司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研究
后勤服务
学校到底是谁的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房屋漏水不解决,业主8年拒交物业费,法院判决:还得交
在小区内丢车物业公司是否需担责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