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准职业”人目标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研究

2014-06-01周建平

职教通讯 2014年8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会计专业岗位

周建平

近年来,各地基于“准职业”人为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叶杰英认为:“准职业”人是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换言之,“准职业”人就是职业人的前身。该文还提出了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1]宫纪明对准职业人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有关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制定与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方法、职业人的教学方法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介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例[2],而王锡耀则提出了“准职业”人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路径、课程设置与架构,提出“准职业”人培养改革的重点在于“职业岗位的定位、职业岗位(群)的操作流程、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以及教育计划进程表”。[3]在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方面,张宏提出大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合格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路径的“四个方面”,即职业价值观是切入点、职业个性是关键点、职业品质是着力点、职业技能是落脚点的理论观点。[4]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准职业人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没有足够可以参考的样本实例,从中国期刊网搜索来的相关文章仅有1篇[5],该文从财务管理实验课角度提出“纵五”:串讲贯穿知识、案例结合理论、亲临实体参与、应用提升技能、实现准职业人;“横三”:知识积累、技能实践、能力沉淀的教学理念,通过横三纵五贯穿准职业人的课程培养,为课程实施提供样例。

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落地”,内化很重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提出,我国职教改革的重点已从规模发展为中心转向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中心,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要解决的难题、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质量。“准职业”人目标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关键问题,值得思考,如专业开设与职业范围、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课程”内化、“学校人”向“职业人”蜕变的实施细则等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专业开设与职业范围、岗位对接培养

高职会计人才职业范围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就业岗位主要有三类:出纳、会计助理、会计主管。(见表1)

不论会计专业人才从事何种岗位工作,均离不开从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因会计岗位从业的多样性,课题组选择了多个会计岗高职从业要求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表明,会计从业岗位有许多共性要求,如知识储备上要求熟悉财务、税务、审计等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业务实施、协调沟通、语言文字能力;要求为人正直,认真仔细;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强,原则性强,作风严谨,等等。但不同岗位对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却各有侧重。例如,成本会计岗位需要及时、正确实施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而出纳则要求正确实施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等有关工作;总账岗位则要求全盘接手单位账务处理有的甚至要求总账会计就是单位的财务主管。其次,同一会计岗位在招聘时的具体要求也有一定差异,有的中小企业人才招聘需要至少有一年以上从业经历并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的单位要求至少有三年以上从业、本科学历并具备助理会计师资格。为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不得不面临“大而全、还是小而精”的两难选择,高职院校就业岗位的定位与职业范围的选择是摆在高职院校办学质量面前的一条必须跨越的”鸿沟”,必须精心设计、科学布局。高职院校尚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思考,主要有:(1)专业就业岗位是否要有所侧重,如何侧重?(2)设定专业培养的最低就业岗位、最高就业岗位,各岗位培养的最低比重;(3)对职业资格要求的培养是否要有所侧重,如何侧重?(4)职业资格培养最低比重等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述问题有的与企业用人岗位数量、岗位工作要求相关,有的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方向、办学水平相关。高职院校必须回答以下问题:(1)清楚自身需要培养哪些职业岗位的人;(2)培养的“职业人”能否与企业需求对接;(3)就业岗位、职业资格培养体系如何科学设计、特色如何显现。

表1 高职会计人才职业范围、对接岗位与职业资格要求

二、专业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

“准职业”人培养的下一个问题是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是进入该行业职业的门槛,为此准职业人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职业资格制定为基础。根据《会计法》职业要求,会计职业最低标准定位为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技术标准由低到高依次为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法》职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资格为注册会计师。高职准职业人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培养职业标准的定位,诸多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技术标准及会计岗位招聘需求的实际情况,一般要求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完成会计从业资格的培养,二年级完成初级资格的培养,即期望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双双”证书(含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师证书、毕业证书)。但真正要实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尚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思考,主要有:(1)不同生源学生(含未通过职业资格)如何区别培养?(2)已通过职业资格的生源更高一级职业标准培养如何实现?(3)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如何适应职业标准;(4)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如何显现职业标准;(5)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培养预警机制、保障机制、纠错机制。对接不够或衔接不当,均会造成”准职业”人培养失衡,从而大大降低高职生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失衡又会带动就业指标失真,从而导致普遍存在的高职院校——“伪就业率”乱象,其背后的症结正是职业标准培养的失当。上述问题有的与生源素质、水平相关,有的与教师执业水平、教学能力相关,有的与高职学校的管理思路、办学方向、教学条件相关。高职院校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清楚自身需要培养出怎样职业标准的人;(2)其自身的能力是否具备;(3)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哪些硬软件环境;(4)如何实施、如何培养,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条件培养。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载体”——课程内化

“准职业”人培养的第三个问题是载体。会计专业“准职业”人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岗位对“准职业”人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只会动手,依葫芦画瓢而,更紧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准职业”人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自我发掘潜能的能力。这个“度”的把握,不仅要思考“准职业”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思考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课程。当前的主要问题有:(1)“渗透认知实践”、“单项同步实练”、“综合模拟实训”和“社会顶岗实习”四类课程如何层层推进又紧密结合;(2)“教学做测”一体化教学资源如何整合,技能大赛与课程如何有效对接,提升会计专业职业关键能力;(3)理论课程、考证课程、项目及项目化课程如何授课;(4)教师教学能力如何实现“根本”提升;(5)兼职、兼课教师教学效果如何保障,等等。上述问题,有的高职院校往往是至上而下层层推进,但毕竟课程内化需要教师来实施,若教师实施没有内在动力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已在或已实施项目化课程、合格课程评估,并启动课程群、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会计专业也已完成教育部高职资源库的建设。但也不难发现,当前课程内化建设尚存在如学术届对教法的争议、资源建设与推广的脱节、课程“内化”教师动力不足现象,离真正做到课程“资源共享、内力激发”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建设必须回答以下问题:(1)四类课程是否按照会计“职业谨慎”的要求设置;(2)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使用率、覆盖率)是否明显,哪些课程事宜实施“教学做测”一体化,科学看待课程改革,怎样做到脚踏实地地做好课程建设;(3)竞赛类课程如何遴选与培养目标是否衔接;(4)课程教学效果如何科学评估。

四、“学校人”向“职业人”蜕变的实施细则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走产学结合的高职发展道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明确专业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明确校内外课程实训、虚拟公司挂职、企业顶岗实践等分阶段培养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如“校中厂、场中校”、“技能竞赛”、“产业联盟”等多种手段保证培养方案的技能目标实现,但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不仅仅需要上述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职业人——合格品”的实施细则,硬软件设施、政策的配套,保证合格的职业人向企业输送;让每一位高职生能顺利完成“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蜕变。当期有一些现实问题必须迎头赶上:首先“准职业”人业务能力培养主要基于两个方向,一是会计专业技术水平、二是会计业务实践技能;即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更需要培养快速上手、专业谨慎具备会计相关岗位业务处理能力的人。高职院校不仅要考虑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与经济法基础等会计专业技术考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奖惩机制,保证学生能在规定学制顺利完成技术水平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深入企业一线,在基于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追根溯源,从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职业岗位出发,以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为落脚点,深入学生实际,以学生已有基础,培养能力现状及大多数学生从业现状为人才培养规格落实的关键点,制定明确、岗位针对性较强的会计业务能力培养体系,循序渐进地提升高职学生会计岗位业务处理能力。再次,以“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职业素养培养也是准职业人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诚信为本、客观公正、不做假账、谨慎勤勉、保守秘密、态度友善”等关键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素养也需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予以强化。

[1]叶杰英.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2]宫纪明.基于准职业人目标的高职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关键问题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1).

[3]王锡耀.“职业人”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4]张宏.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四个环节”[N].黑龙江日报,2011-1-22.

[5]郭小金.谈“财务实验”课程教学创新[J].财会月刊,2008(27).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会计专业岗位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