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加味儿科临证举隅
2014-01-25韩娟
韩 娟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保和丸加味儿科临证举隅
韩 娟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保和丸 儿科 食积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发热
患某,男性,2.5岁,2009年11月5日就诊,发热2d,体温最高39.5℃,鼻塞流涕,伴口臭,纳呆,大便干,小便短赤。症见:两颊红赤,唇红干裂,舌质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咽红,喉核肿赤。证属感冒挟滞。治拟清热解表、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枳实5g,金银花10g,黄芩10g,桔梗5g,玄参10g,僵蚕5g。水煎服2剂后,体温降为37.87℃,大便尚调,继服上方2剂后病愈。
按:临床上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即外感时邪与内伤饮食两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常相互作用。卫表受邪后多引起脾胃升降失衡,饮食内停;而饮食停滞、郁而化热后又极易复感外邪。小儿体禀纯阳,寒气入内,易于化热。故针对小儿发热的治疗往往需要消食导滞与清热解表相结合。保和丸药味平和,主治一切食积,为小儿消食导滞的首选方。本例发热,发于冬季,患儿鼻流清涕,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内伤饮食之证,故方用保和丸、枳实消食导滞;金银花、黄芩解表清热;元参、僵蚕、桔梗消肿散结利咽。诸药相伍,而获良效。
2 咳嗽
患某,女性,4岁,2010年12月7日初诊。反复咳嗽4个月余,近2日咳嗽加剧,痰多,不思饮食,曾于外院中西医治疗日久,效不显。症见咳声重浊,喉间痰鸣漉漉,纳呆,大便干,小便短赤。症见:面色萎黄,唇红,乳蛾红赤。无鼻煽气促,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咳嗽。治拟清热宣肺、涤痰止咳。方用保和丸加紫苏10g,瓜蒌10g,款冬花10g,杏仁10g。水煎服4剂后,偶有咳嗽,活动后明显,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白腻,脉数。原方减瓜蒌、款冬花,加山药10g,炒鸡内金15g,石菖蒲5g,继服5剂愈。
按: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主要病变部位虽在肺,但常涉及于脾。《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薄弱,若因乳食喂养不当,或嗜食膏粱生冷,导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化,痰浊内生,上贮于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而咳嗽,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方用保和丸以消食导痰滞;紫苏、瓜蒌轻宣表邪,理气宽中;杏仁、款冬花止咳化痰。治疗3d后咳嗽明显减少,但以活动后为著,考虑为咳嗽后期,余邪未尽,患儿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治疗拟健脾运湿,化痰止咳,故减化痰之瓜蒌、冬花,加山药、菖蒲健脾化湿而解。
3 夜啼
患某,男性,1.5岁,2013年3月15日就诊。每晚半夜至鸡鸣烦躁啼哭近1周,食少腹胀,大便酸败,口气酸臭,五心烦热。症见:面色青黄,神气怯弱,形体消瘦,舌尖红,苔黄厚,指纹紫滞。证属食积夜啼。治以消qg,胡黄连3g。水煎服3剂后,诸证得解。
按:小儿夜啼以脾寒、心热、惊骇等证为多。但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易损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食滞中焦,气机不畅,“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主阖之令失职,亦可发为本病。本例属食积所致之夜啼,故用保和丸消食导滞;酸枣仁养心安神;蝉蜕祛风镇痉;胡黄连清热得解。
4 呕吐
患某,女性,6岁,2012年2月就诊。近2d呕吐时作,食入即吐,呕恶清稀痰水,纳呆腹胀,口气臭秽,大便干结,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证属痰食中阻,胃气上逆之呕吐。治以消食化痰、降逆止呕。方用保和丸加竹茹10g,藿香10g,生姜3片。水煎服2剂而吐止。
按:胃主受纳,其气以降为顺,小儿脾胃薄弱,饮食不知自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胃肠乃伤”。若饮食不节,则易损脾胃,胃气不降,气逆于上则发为呕吐。故本例选用保和丸治疗,既消食导滞,又降气化痰。另加入竹茹、藿香、生姜加强其化痰止呕之功,病告痊愈。
5 结语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小儿“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气血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但“脾常不足”,脾胃薄弱,运化未健,饮食稍有不节,便易损伤脾胃而患病。沈金鳌曰:“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而保和丸主治一切食积。笔者近些年临床治疗中发现,小儿过食膏粱厚味及辛辣冷饮日渐增多,食积成为许多疾病的诱因及伴随证候,如小儿发热、感冒、咳嗽、夜啼、梦呓、呕吐、厌食、腹痛、泄泻、便秘、湿疹等。应用保和丸加味在治疗这些疾病中常获良效,故临证中应多注意食积之变。
R289.5
B
1004-745X(2014)10-195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0.086
201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