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分析
2014-01-17李咏梅
摘 要:《失乐园》是英国诗人、思想家、政论家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中的撒旦形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形象的复杂性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很多人认为撒旦是一个英雄、革命者,还有人认为撒旦是一个恶魔。本文主要从弥尔顿的本意出发,分析《失乐园》中撒旦的真正形象。
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形象;复杂性
作者简介:李咏梅(1971-),女,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政论家、思想家。他出生于一个清教徒家庭,青年时代就对封建思想、教会腐败表现出厌恶、痛恨,后来投身于革命,并撰写政论文章。王权复辟后弥尔顿受到监禁,但他不屈服,仍坚持革命立场。释放后在双目失明,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三大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失乐园》是弥尔顿最伟大的诗作,其故事取材于《圣经》,描述了骄矜自满的撒旦纠集一部分天使反抗上帝,战败后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受苦,于是他设计复仇,潜入上帝创造的伊甸园,引诱人类偷食禁果,致使人类被赶出伊甸园而沉沦的故事。这篇诗作将撒旦、亚当、夏娃刻画的惟妙惟肖,深刻地表达出了主题。自该诗作出版以来,人们对撒旦形象的解读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评论界大都把他看作是一个反抗者、一个英雄,结合弥尔顿的经历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这是对弥尔顿本意的曲解。弥尔顿塑造的撒旦始终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的。经过层层分析,我们可以看清诗人笔下的撒旦是魔鬼的化身、是引诱人类犯罪的元凶。本文从弥尔顿的创作目的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撒旦形象。
弥尔顿作为一个清教徒,一直认为上帝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绝不允许对上帝不敬的。十七世纪的英国由于长期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反抗上帝是很难接受的,这对诗人的创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弥尔顿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认为不管是天使还是人类都应遵循理性的原则,所以他不让撒旦超越上帝的控制。《失乐园》是弥尔顿创作思想的体现。史诗的开篇不久撒旦就向众魔宣布“行善绝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们唯一的乐事”1,这是诗人对撒旦形象的界定,是帮助读者理解撒旦形象的。撒旦对抗上帝,要摆脱上帝和法律的约束,想拥有绝对的自由,在反抗失败之后仍不思悔改,不惜长途跋涉,化身为蛇引诱人类偷食禁果,给人类留下灾难。撒旦的行为对一个虔诚的清教徒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同时在请教思想中是禁止亵渎神灵的,但撒旦多次违背弥尔顿的信仰。他咒骂上帝,在弥尔顿心中,撒旦是阴暗的代名词,是魔鬼的化身。另外,撒旦还是罪与死的根源,撒旦从头部生下女儿“罪恶”,“罪恶”美如天仙,撒旦受欲望的引诱,尽然与自己的女儿乱伦生下一个可怕的儿子“死”,“死”生下后便强奸了自己的母亲,“罪恶”生下一群怪物,时刻受怪物的折磨,这违背伦理道德行为遭到世人的唾弃,更不用说严守禁欲思想的弥尔顿了。后来“罪恶”和“死”建造了从地域通往人间的路,从此人间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撒旦造成的。撒旦引诱人类偷吃禁果后,得意洋洋地回到地狱炫耀,但他们都变成了蛇,虽然他们眼前有挂着禁果的树,但吃到的都是苦果,只能永远忍受饥渴。弥尔顿安排恶魔的悲惨结局,是他认为他们罪有应得的体现。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具有复杂性。撒旦原本是一个大天使,具有魁伟的仪态、坚强的意志,善于谋略、敢于冒险。他在史诗的前两卷中表现出叛逆者的英雄氣概,即使在叛逆失败被打入地狱后,他还保留着王者之风。但当史诗从地狱转向伊甸园后,撒旦的英雄气概消失了,从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变成了偷偷摸摸、引诱人类的懦夫。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撒旦的真正堕落不是对上帝的对抗,而是对人类的毁灭。上帝并没有因为撒旦的背叛毁灭撒旦,而是采取了严重的惩罚措施。撒旦毁灭人类的罪恶计划得逞后,他变得越来越丑恶,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变成了一条令人讨厌的蛇。撒旦的堕落是必然的,这是受弥尔顿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诗人把人看做是高尚的、自由的精灵。撒旦在反抗失败后,把人类作为报复的工具,因此撒旦成为自己罪恶的奴隶。
虽然撒旦不是弥尔顿称颂的英雄,但从撒旦身上,我们能看到撒旦形象有着时代和诗人的影子。诗人怀着满腔的热情参加革命,王权复辟后对他来说是一场灾难,粉碎了弥尔顿多年的革命理想,虽然存活下来,但内心极为痛苦,只能通过文字来宣泄。尽管撒旦身上有着英雄的气质,但我们绝不能说撒旦是一个英雄,他永远是一个恶魔。弥尔顿借助撒旦之口将自己心中的不满、郁闷倾吐出来。同时史诗中也说“啊,人们真可耻,判了罪的众魔却能紧紧团结一致,可是人们,却互相憎恨、敌对、自相纷争”2,这是弥尔顿对革命所发的感慨,革命后内部阵营分裂,给敌人可乘之机,导致革命的失败。
我们也可以从史诗中的上帝视角来分析撒旦形象。弥尔顿作为清教徒痛恨教会的腐朽,但并不是要否定上帝,而是希望教会能回归纯洁。弥尔顿笔下的上帝是仁慈和权威的代表,他是天地万事万物的创造者,他为亚当和夏娃提供了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同时也赋予了人类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上帝要给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呢,这是因为上帝赋予人类自由意志,但人类一旦犯错则要自己承担后果,充分体现了上帝的公正。这说明了上帝是仁慈的,不是复辟王权暴政者的代表,作为反抗上帝的撒旦,也不是英雄的代表,而是罪恶的根源。
总之,《失乐园》中的撒旦进行了几次变身,如老虎、狮子、蛇等,这些动物本身都隐含着一定的感情色彩。狮子、老虎是凶残的代表,蛇是狡猾的代表。撒旦最后变身为蛇,以诱惑者的身份出现,引诱无辜的人类走向罪恶,怎么能说撒旦是英雄呢?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撒旦的形象引发了人们情感的共鸣。撒旦在反抗的过程中身上也有着一些高贵的东西,如顽强、高傲,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着人们的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巴特认为“作者死了”,他认为文本没有唯一的界定,只有在对文本不断的解读中,才能不断地丰富文本。《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就是因为他形象的复杂性,满足了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使撒旦形象更为丰满。
注释:
[1]弥尔顿.失乐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P10.
[2]弥尔顿.失乐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P87.
参考文献:
[1]弥尔顿.失乐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齐军. 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黄德林.《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J].上海大学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