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实路径的补充与完善
2014-01-12林华
林华
【摘 要】教研型教师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专业成长现状分析,提出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实路径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现实路径;完善;补充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发展的需求,大量招聘学历高、非师范毕业占多甚至跨学科专业的青年教师上岗。这些青年教师既面临着较高的科研任务要求,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但由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科研层次上不去,再加上高校特殊的工作环境,以及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等,很多青年教师产生双趋冲突,教师本身对工作和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
一、教研型教师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新任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从进校时就要接受通用培训和校本培训,在教学集体和指定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度规章,培养大学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助教课程等方式,逐步达到能够基本独立讲授专业课程的水平。逐步成长为可以主要通过设计并实施高等课程教学方案、积极从事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现状
(一)缺乏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完善
高校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但多数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甚至是跨学科专业教学,没有经历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训练,更缺少独立教学的实践。这些青年教师虽
然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对于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这些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知之甚少。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成长环境有待改善
(1)岗前培训“培”多“训”少。岗前培训是针对国家统一考试而安排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习四门左右的教育学课程知识;青年教师急需的教学技能方面的岗前培训缺失;培训教师往往是领导或退休教授。这种岗前培训实际上是“培”多“训”少。
(2)实习授课制度落实不力。实习授课制是指高校青年教师在独立承担教学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为期一年左右的實习期。实习期间,青年教师接受所教授课程的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了解高校教学课堂。但大多数高校因为师资紧缺,青年教师往往没有机会实习就顶岗教学,甚至讲授多门课程。
(3)指导青年教师局限于形式。多数高校都实行了如“老带新”、“传帮带”这样的导师指导制度。指导教师应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和试讲,并及时检查被指导者的听课笔记、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情况,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交流解决。而实际上只有填表没有实际行动的指导不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
三、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专业成长现状
(一)青年教师科研理论知识不足,缺乏独立科研的能力
虽然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掌握一定的科研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期间也参与过一些导师的课题研究,但绝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在课题选择、研究水平、科研经验等方面还不如长期进行科研的成熟教师,与高校教师的科研要求比较,青年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仍显不足,缺乏独立科研的能力。
(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专业成长环境有待改善
(1)针对提高科研能力的教师培训制度缺乏。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较多,却主要是针对教学能力或师德师风建设。针对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训很少,多半以举办科研讲座的形式进行。
(2)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不能满足需求。高校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举措不多。科研团队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很有作用,但也只有极少数的青年教师成为这样的“宠儿”;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访学研究的制度虽然很有针对性,但却不能满足多数青年教师的需求。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科研成长道路上没有指引和方向。
(3)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青年教师承担着学校多数的教学工作,往往还要兼职班主任,新手的身份使他们忙于应付适应各种工作,无暇顾及科研。缺乏科研实践不利于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专业成长。
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实路径的补充和完善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成长现实路径的补充和完善。所谓教师的教学能力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应着力围绕这些能力开展,以促进教学能力构成各因素协调发展和提高。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念。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学并落实到制度和考核中,使教师对教学更有信心。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制订职称评审条件,在职称评审中对教学能力给予倾斜。可以采取鼓励教学的机制,聘请“教学型副教授”和“教学型教授”。青年教师要把教学作为自己工作重心,有不断改进教学的需求和决心。
(2)切实落实培养制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主要有:岗前培训制度;实习授课制度;老教师的“传、帮、带”制度;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首次开课试讲和持证上岗制度等等。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或流于形式,或效果甚微,或影响程度不够。要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落实这些培养制度。严格岗前培训,改变重“培”少“训”;听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有效开展,强化导师责任制和实习授课制度,通过新教师集体备课、导师指导和融入团队等方式和途径,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和教研室作用。学校层面要制定相关督促落实培养制度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专业成长现实路径补充和完善
(1)提高科研培训的“质 ”和 “量”。高校往往是鼓励科研,却又忽略科研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不及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弱的青年教师被赶着涌向科研却感到此路不通。要加大科研培养的力度和广度。提高科研培养的“质”“量”。
(2)组建科研团队,创新多元培养机制。存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得大学教师的科研呈现单打独斗的特点,彼此之间很少科研合作交流,绝大多数的青年教师的科研之路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正确引导。
(3)完善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为了更好地调动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制定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学校科研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一套规范合理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体系和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方便。
参考文献:
[1] 周姝怡.闻超群.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0(22)
[2]赵东.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西部大开发》,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