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旅游兴市的现实依据分析

2014-01-06刘雅莉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环渤海支柱产业葫芦岛市

刘雅莉

旅游业是葫芦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葫芦岛市的优势所在,恰好具备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作用。因此,对于葫芦岛来说,新时期、新阶段,实施旅游兴市具有现实的依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长速度缓慢

2012年,葫芦岛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是9%,增幅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建市24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1%;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分别比我省和我国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了近1.4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尽管过去十年我们跟全省和全国比年平均增速很高,但我们建市时间短、基数小、包袱轻, 又处于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的机遇期,在全省及渤海地级市中, 这样的增速显然是不够的。

经济学界曾对经济拐点是否成立、能否出现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小的经济拐点3年左右出现一次,稍大的经济拐点8年左右出现一次,更大的拐点30年左右出现一次,且拐点出现前后的年份,经济会出现新的波动、甚至滑坡。拉美国家快速发展30年后出现的经济动荡、我国改革开放30年后面对的转型压力,似乎是在迎合这一观点; 2007年,有些专家预计当年我国将出现大的经济拐点,恰好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出现很大的下行压力。

因此,我们即将面临着拐点出现时新的经济波动带来的威胁,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必须着力打破发展僵局, 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发展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

二、综合实力不强

2012年,葫芦岛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19.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6亿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资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进出口总额实现13.5亿美元,下降5.4%,其中:出口总额实现9.5亿美元,增长18.9%;进口总额实现4.0亿美元,下降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83元。

目前,葫芦岛的经济实力跟自己比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放在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来看,我们在总量上连续几年都排在全省(2007年为第11位、2008年为第12位、2009年至2012年保持在第13位)乃至环渤海12个地级市的后面,都显得十分逊色。2011年,在本文分析所选中的12个环渤海地级市中,葫芦岛排在最后一位,排在第一位的唐山市,总量是葫芦岛市的8.4倍;排在第二的烟台市,是葫芦岛的7.5倍;经济总量没过1000亿元的只有二个城市:丹东市和葫芦岛市,丹东的总量还高出葫芦岛市238.6亿元,也就是说,葫芦岛市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三、发展后劲不足

经济增长模式规律表明,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即“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代表着三种经济增长模式,即投资驱动型、出口驱动型和消费驱动型。

首先看葫芦岛的消费。2011年,葫芦岛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实现274.2亿元(在全省14个市当中,排在第8位,在环渤海地区12个地级城市中排在第11位),增长17.6%。虽然增幅在环渤海地级市及在辽宁省各市中,均排在第3位,但环渤海地级市及辽宁全省分别只有5个位次;且每个位次之间只相差0.1-0.2个百分点。

其次看葫芦岛的投资。2011年,尽管葫芦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31.1 %的高增长,增幅与丹东市相同,并列排在环渤海地级市的第2位和辽宁省的5位;但投资总量仅为444.3亿元,在环渤海地级市中属最后一位,排在第一的烟台市是我们的6.49倍、排在倒数第二位的秦皇岛市还是我们的1.38倍;在辽宁省14个市中排在第13位,排在第3位的鞍山市是我们的3.0倍,排在第12位的辽阳市还高出我们36.7亿元。

最后看葫芦岛的外贸。2011年,葫芦岛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2.9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出口总额实现8.04亿美元,增长22.8%;进口总额实现4.8亿美元,下降30%。进出口总额在环渤海12个地级市中排在第11位,排在第一位的烟台市是我们的35.42倍、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潍坊市是我们的11倍,排在第九位的锦州市是我们的2倍。

四、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葫芦岛市的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的格局,特别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5%以上,这种僵局多年来没被打破, 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能源电力产业均为资本密集型——重工业。2011年,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1.1%,其中能源电力产业7.0%、有色金属产业19.8%、石油化工产业33.6%、船舶机械产业20.7%,石化产业占比最高。工业是葫芦岛曾经的优势、现在的羁绊,带来的伴生问题太多,影响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不利于就业,增加了维稳成本。因此,如何突破产业结构的瓶颈问题,要求我们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由工业走向服务业,由重化工业走向旅游产业。

五、旅游业亟待升级

一是对2008年葫芦岛市四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情况分析可以看到,四大支柱产业共有从业人员为10.5万人,能源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为1.8万人,船舶机械行业从业人员2万人,有色金属行业从业人员3.9万人。而2008年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2万人。可以说,旅游业在吸引人员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比四大支柱产业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是对葫芦岛市支柱产业确立过程分析。2002年,葫芦岛市提出“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船舶机械、能源电力”为四大支柱产业,至到上述分析时的2008年底,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未被撼动。也就是说葫芦岛“四大支柱产业”的提法在2009年就应改为“五大支柱产业”,但遗憾的是“文化旅游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没有进入葫芦岛市的“十二五”规划, 直到2012年1月6日才被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比(国发[2009]41号)《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要求滞后了两年多,错过了一些发展机,现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城市大多在研究如何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葫芦岛市还在研究如何发展旅游业,在转型升级的节奏上慢了半拍。

六、战略重点面临抉择

葫芦岛市的四大经济发展战略是工业强市、项目支撑、沿海开放、民生保障。这些战略制定的很好, 也符合葫芦岛的实际,但有战略过多之感, 致使在实施过程中, 战略重点不突出, 不能集中精力办大事, 影响发展结果。

但凡发展很好的城市, 发展战略都不是很多。与葫芦岛资源、区位、气候等都很相似的秦皇岛市,其经济发展战略只有一个, 即“旅游立市”, 形成了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且这种格局多年未变, 直到2012年才在“旅游立市”战略后又加了一个“产业兴市”战略。比我市建市早一年、同样于1994年更名(由大庸市正式更名为现在的市名)、同样为本省第14个市、同样为全省最年轻的城市、同样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张家界市多始终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建市24年来, 葫芦岛市一直没有破除制定发展战略时固有的路径依赖, 还在依赖建市之初的工业优势,以工业为主, 产生了难以摆脱的“青蛙效应”, 难以适应我国现在的科学发展、加速转型的新形势。好战略不用多, 一二个就够, 关键是让战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葫芦岛的未来发展征途中, 我们必须进行冷静思考, 痛下决心, 自我突破,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让“旅游兴市”进入战略视野,这样才能与中国北方的海上传奇城市的定位相一致,才能与中国北方第一个创意城市的称谓相一致, 才能更好地引领城市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环渤海支柱产业葫芦岛市
京津冀与环渤海经济区的耦合发展
太和县县域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环渤海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葫芦岛市果树标准园建设途径研究
辽宁葫芦岛泳装行业首创“产业集群海外仓”的效应及经验做法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葫芦岛市市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监测探讨
当前葫芦岛市直机关作风建设暨软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代营粮食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