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3-11-24郝彦勇武卫国白信花王亦飞许仙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胞浆脾脏免疫组化

郝彦勇,武卫国,武 艳,白信花,王亦飞,王 帅,许仙花

(1.吉林省肿瘤医院 病理科,吉林 长春130012;2.武警吉林省总队第一支队卫生队)

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发于脾脏的肿瘤,最早于1991年由Falk报道并命名[1]。我院于2012年收治一例,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本病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以“间断性左上腹痛1月,发现脾肿物5天”为主诉,于2012年10月16日入院。该患者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左上腹疼痛,无放散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5天前再次出现腹部疼痛。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腹部CT检查,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其内未见明显强化,最大灶7.4cm,CT值5HU,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其内见点状高密度影。脾大,密度不均匀,其内见9cm×8.3 cm肿块影,密度均匀,轮廓欠清,CT值39HU,动脉期45,静脉期56,提示“肝多发囊肿,脾占位,胆囊结石”。腹部超声提示“肝多发囊肿,脾肿物,胆囊结石”。行“脾切除、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术”。术中见脾脏大小约14cm×6cm×4cm,脾脏下极有一肿物,大小约10cm×8cm×4cm。其余无阳性检查结果。

1.2 方法 切除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标记采用SP法,抗体及试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2 结果

2.1 巨检 脾脏一个,被膜完整,大小13cm×11 cm×6cm,于下极内见一6.5cm×6cm×5cm结节状区,灰褐色,质软,界限欠清晰,略呈海绵状。

2.2 镜检 肿瘤位于红髓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中央松散的团片状(图1),有大量窦隙样结构(图2)。肿瘤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为中等大小细胞,短梭形,核空,卵圆形,部分细胞核有凹陷,少数细胞可见小的核仁,胞浆中等量,粉染;另一种细胞呈柱状至不规则形,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嗜酸,均质或泡沫状,吞噬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现象易见,核空泡状,常脱落于窦隙样腔内。两种细胞间形态有移行。肿瘤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罕见。

图1 肿瘤细胞松散片状排列(×40)

2.3 免疫组化检查 CK阴性,CD34阴性,CD31阳性(图3),溶菌酶阳性(图4),S-100灶状弱阳,Vimentin灶状阳性。

2.4 病理诊断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图2 可见大量窦隙样结构(×40)

图3 肿瘤细胞CD31阳性(×100)

图4 肿瘤细胞溶菌酶阳性(×100)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原因不明,症状不典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无性别差异。部分患者有发热、脾功能亢进、左上腹不适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完全没有临床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肿物[2]。

3.2 影像学特征 发现病变主要依靠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丁莺[3]、王伯元[4]等认为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病灶内的散在点状低信号,尤其以T2WI明显,称为“雀斑征”。但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3.2 病理特征 脾脏可增大,肿瘤单发或多发,色灰白、灰红、灰褐至淡红。边界多数欠清晰,有些可以有微囊形成。镜下,由类似脾窦的相互吻合的迷路样血管腔构成,可见乳头状突起及由少量纤维、血管分割的,中央松散的团片状结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至较大,核空,卵圆形,少数细胞可见小的核仁,胞浆中等量,粉染;另一种大细胞呈柱状至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嗜酸,均质或泡沫状,常见吞噬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核空泡状,常脱落于窦隙样腔内。免疫组化标记,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如 CD31、CD68、lysozyme,不表达CK。CD34,Vimentin表达不一[5-7]。

3.4 鉴别诊断 需要与脾脏的血管肉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错构瘤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镜下HE切片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

3.5 治疗及预后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治疗主要以脾脏切除术为主。多数报道及论著认为本病属良性肿瘤,但也有少部分病例出现复发及转移的报道[1,8,9],1/3患者伴有内脏的恶性肿瘤[5],因此,术前应做全面检查,术后应长期随访。本例目前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1]Falk S,Stutte HJ,Frizzera G.Littoral cell angioma.A novel splenic vascular lesion demonstrating histiocytic differentiation[J].A m J Surg Pathol,1991,15(11):1023.

[2]Chen LW,Chein KN,Yen CL,et al.Splenic tumour: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J].Int J Clin Pract,2004,58(10):924.

[3]丁 莺,曾蒙苏,饶圣祥,等.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MRI表现及与病例对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2,27(7):761.

[4]王伯元,陈则君.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CT及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14):46.

[5]王 进,袁键群,许敬尧,等.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2):128.

[6]胡 赟,石麒麟.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6例病理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17(4):311.

[7]廖松林,刘彤华,李维华,等.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30.

[8]Ben-Izhak O.Bejar J.Ben-Eliezer S,et al.Splenic littoral cell hemangioendothelioma:a new low-grade variant of malignant littoral cell tumor[J].Histopathology,2001,39:469.

[9]Collins PJ,Ettler H,Amann J,et al.Soft-tissue:splenic littoral cell angioma[J].Can J Surg,2003,46:204.

猜你喜欢

胞浆脾脏免疫组化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 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 表达的影响*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双侧肾上腺组织胞浆菌病MRI表现1例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