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突发性耳聋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2013-11-24谭诗敏魏政红叶恒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耳鼻喉经颅突发性

谭诗敏,魏政红,叶恒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湖北 武汉430034)

近年来,耳鼻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突发性耳聋就是其中一种,已经成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该病是指发生在3天内或更短时间的至少有3个相邻频率听力损失大于20dB的感音神经性耳聋[1]。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在于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由于该病病因不明确,为了更好的研究突发性耳聋发病的原因以及对该病的诊断,本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流变情况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2例均符合突聋诊断标准[2],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3±4.7岁。发病时间最短3h,最长5d,所有患者无既往类似病史,入院前均未作治疗。32例患者其中中度聋(41-55 dB)14例,中重度聋(56-70dB)15例,重度聋(71-90 dB)3例。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伴耳鸣9例,眩晕12例,有高血压史7例,患颈椎病4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39.8±3.7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采用德国EME经颅多普勒仪,脉冲探头频率设置为2MHz。按常规经颞窗探测两组患者的两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然后经枕窗探查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和小脑后动脉(PICA),观测血流变频率形态并记录其血流频谱并计算收缩期峰流速、平均血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及搏动指数。参考国内41-60周岁经颅多普勒检测平均血流速的正常值标准,以高于正常值上限或低于正常值下限2个标准差为异常。两组患者分别于当天和治疗1个疗程(10d)结束时进行TCD检测。

1.2.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采用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为主:葛根素注射液100mg加入生理盐水10ml进行静脉推注,1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进行静脉点滴,1次/d,10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各频率听力均恢复至正常;显效:各频率听力提高30dB;有效:各频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各频率听力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可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血流变异常的占27例 (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血流变异常的位置均位于VA、BA及PICA的两侧,将治疗后其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正常血流变(60%)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变化比较(cm/s,±s)

表1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变化比较(cm/s,±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2 35.7±5.9 42.7±6.8 32.6±5.2观察 组 32 61.2±8.6 67.4±9.1 36.2±6.3血流变异常患者 27(84.38%) 65.7±9.4* 77.3±10.1* 38.5±4.9*治疗前 27 65.7±9.4* 77.3±10.1* 38.5±4.9*治疗后 27 36.9±6.5▲ 43.9±6.8▲ 33.8±4.8▲治疗有效 23(85.19%△) 35.9±4.7 43.6±5.4 33.4±3.8治疗无效 4(14.81%) 42.4±4.1 45.6±7.3 36.1±4.7血流变正常患者 5 36.4±7.2 42.2±7.9 34.1±7.2治疗有效 3(60%) 35.8±6.7 41.7±6.2 35.1±6.5治疗无效 2(40%)VA BA PICA对照组组别 例数37.4±7.6 42.9±6.5 32.7±6.8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突发性耳聋的患者约有2579万,占整个神经性耳聋疾病的5.8%,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耳鼻喉专家推测其病因在于:一是血管性病变所致的内耳供血微循环障碍,二是病毒感染和免疫障碍[3]。目前的临床研究多倾向于内耳供血障碍,由于多数内听动脉多数从椎底动脉出发,没有直接的侧支循环,所以当内耳供血发生障碍时,会出现内耳神经末梢的损伤从而导致耳聋[4]。

经颅多普勒检测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诊断技术,他可以直接检测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观察椎-基底动脉是否痉挛或收缩,从而有助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诊断[5]。本研究资料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血流变异常的占27例(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血流变异常的位置均位于VA、BA及PICA的两侧,说明突发性耳聋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关系密切。国内外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改善微循环和扩张血管的药物联合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右旋糖酐联合应用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正常血流变(60%)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进一步证实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流动力学异常。

[1]唐德萍,唐德斌,朱秋梅.突发性耳聋的经颅多普勒检测[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220.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3]高 洁,吴莉华,熊景鹏,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57.

[4]冯宁娜,龙允杰,王 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9):656.

[5]高宏伟.经颅多普勒在突发性耳聋诊治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6,46(16):81.

猜你喜欢

耳鼻喉经颅突发性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