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效果比较及相关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
2013-11-21崔金环邢秀伟
崔金环,田 华,王 琛,徐 颖,邢秀伟
1)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商丘 476100 2)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教研室 商丘 4761003)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 商丘 476100 4)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 商丘 476100
人体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主要寄生在人面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可引起酒渣鼻、痤疮、毛囊炎等多种蠕形螨皮肤病。目前,我国各地报道的蠕形螨感染率在3.89%~97.29%之间[1],检查方法不同是造成各地感染率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2]。为了寻找更佳的蠕形螨检查方法,作者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应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面部蠕形螨检查,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来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就诊的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专科学生及少数教职工共585人,年龄17~50岁,其中男159例,女426例。面部有、无皮肤疾病者分别为374及211例。
1.2面部蠕形螨检查方法
1.2.1 痤疮压迫器刮脂法(简称刮脂法) 用痤疮压迫器分别在受检者的鼻尖、鼻翼及鼻翼沟处各刮取皮脂1次,将刮取的皮脂置于滴有花生油滴的载玻片上,立即镜检。
1.2.2 透明胶带粘贴法(简称粘贴法) 将透明胶带剪成6 cm×2 cm后平贴于载玻片上,睡前洗净面部并干后,将胶带揭下紧贴于鼻部(覆盖鼻尖及两侧的鼻翼沟、鼻翼),次日晨将胶带取下平整地贴回原玻片,当天镜检。
1.2.3 挤压刮取涂片法(简称挤刮法) 用双手食指或拇指对挤受检者两侧鼻翼及鼻尖部(挤压力度应使毛囊、皮脂腺内分泌物溢出为准),再用一次性刺血针钝端刮取皮脂分泌物,置于滴有花生油滴的载玻片上,立即镜检。
1.2.4 结果判断 3种方法采集的每张标本片均由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专业教师置低倍镜下检查2遍,镜检时不漏视野,发现各期蠕形螨者均判为阳性,对阳性片鉴定虫种并计数。
1.2.5 相关因素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 ①检查部位:采用刮脂法分别对156例就诊者的鼻、额、面颊及下巴进行蠕形螨检查(鼻部选择鼻尖、鼻翼及鼻翼沟3个部位,额、面颊及下巴各任选3个不同的部位刮取皮脂)。②检查季节: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冬季(2011年11月至12月,n=197)及夏季(2012年6月,n=112)对就诊者进行鼻部蠕形螨检查。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蠕形螨检出率比较及面部各部位蠕形螨检出率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不同性别患者蠕形螨检出情况的比较以及3种方法不同季节蠕形螨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3种方法蠕形螨检出率比较结果见表1~2。
表1 刮脂法与粘贴法、挤刮法蠕形螨检出率比较 例
表2 粘贴法与挤刮法蠕形螨检出率比较 例
χ2=3.368,P=0.072。
2.2 3种方法对不同性别患者蠕形螨检出率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3种方法不同性别患者蠕形螨检出情况比较 检出例数(%)
2.3 3种方法检出蠕形螨数量比较3种方法检出蠕形螨数量最多的是刮脂法,在253例阳性者中共检出各期蠕形螨1 172只(其中成虫959只、若虫44只、幼虫71只、虫卵98只),平均每人检出4.63只。其次是挤刮法,在186例阳性者中共检出蠕形螨416只(其中成虫347只、若虫18只、幼虫20只、虫卵31只),平均每人检出2.24只。检出数量最少的是粘贴法,在170例阳性者中共检出蠕形螨292只(其中成虫289只、若虫3只),平均每人检出1.72只。
2.4相关因素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
2.4.1 检查部位 共检出蠕形螨阳性者102例,阳性率为65.38%(102/156)。102例蠕形螨阳性者面部各部位蠕形螨检出情况的比较见表4~6。
2.4.2 检查季节 3种方法不同季节蠕形螨检出率比较见表7。
表4 102例蠕形螨阳性者鼻部与其他各部位蠕形螨检出率比较 例
表5 102例蠕形螨阳性者额部与面颊、下巴两部位蠕形螨检出率比较 例
表6 102例蠕形螨阳性者面颊与下巴两部位蠕形螨检出率比较 例
χ2=12.971,P=0.001。
表7 3种方法不同季节蠕形螨检出率比较 检出例数(%)
3 讨论
采用刮脂法、粘贴法和挤刮法对同一人群的蠕形螨检查结果显示,在鼻部,刮脂法的检出率高于粘贴法和挤刮法。3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均表明,蠕形螨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一方面表明蠕形螨感染与性别无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同检查方法对男女检出率的差异未产生影响。
粘贴法是基于蠕形螨属负趋光性,夜间在毛囊口或皮肤表面活动与交配的生态特征设计的,因其仅能黏附爬出皮肤的蠕形螨[3],且易受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故其检出率低。刮脂法和挤刮法均是通过外力将蠕形螨从毛囊和皮脂腺内挤出,从而快速获检蠕形螨的病原学检查法。刮脂法检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痤疮压迫器对皮肤的挤压力度较大,能将寄生于毛囊及皮脂腺内的各期蠕形螨充分挤压出来有关。挤刮法系用手指挤压,对皮肤的挤压力度相对较小,不能将毛囊及皮脂腺深处寄生的螨虫挤出,故其检出率低。另外,由于痤疮压迫器的形状和大小非常适合鼻沟的生理弧度,故用痤疮压迫器作为采螨工具,不仅能将鼻尖、鼻翼部的螨虫充分刮取出来,还能将鼻沟处的螨虫充分采集出来,故3种方法中,刮脂法的检出率不仅最高,检出虫体的数量也最多,且由此法检出的虫体不仅有大量的成虫,还有很多的若虫、幼虫及虫卵。3种方法检出虫数最少的是粘贴法,平均每人仅检出1.72只,镜检时稍不留意即易造成漏检,且由此法检出的虫体绝大多数是成虫,只有极少量的若虫,这可能与若虫及幼虫的活动力较弱,而虫卵无活动力,不容易或不能爬出皮肤有关。
刮脂法具有操作简便、检出率高、取材快、能及时检出结果、不受季节变化影响等特点,可作为门诊检查的首选方法,也适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者手法应轻柔,以尽量减少对受检者皮肤产生的牵刮刺激。为使蠕形螨的检出率更接近人群的实际感染率,在蠕形螨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时,除要选用最佳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外,还应在易感部位采样[5]。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面部以鼻部采样阳性率最高,其他部位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额部、面颊及下巴。此次采用刮脂法对156例就诊者选择鼻、额、面颊及下巴4个部位进行蠕形螨检查,其检出率高达65.38%,因此,多点同时检查也可大大提高蠕形螨的检出率。
[1] 刘继鑫,李朝品,王克霞,等.不同人群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8,6(1):30
[2] 赵献云,邢杰.两种检查蠕形螨方法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4):341
[3] 虎永兰.两种方法检查青海某高职学院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7,5(4):246
[4] 黄松,杨雅平.人体蠕形螨病原学检查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3):420
[5] 侯玉英,孙焕梅,任竹英,等.人体蠕形螨病诊断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学院学报,1996,27(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