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蜡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32例疗效观察
2013-11-15申斌于川
申 斌 于 川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北京 101200)
卒中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北方地区为卒中的高发地区,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1]。2011-01—2012-12,我们运用中药蜡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32例,并与物理康复合作业疗法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4例均为我院针灸1病区、针灸2病区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5例;年龄37~75岁,平均(65.0±1.6)岁;病程15~120 d,平均(62.5±
4.2)d;肌张力上肢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2例;下肢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5例;年龄39~75岁,平均(64.0±1.2)岁;病程14~125 d,平均(65.5±3.4)d;肌张力上肢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2例;下肢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拟订,患者经头部CT 或MRI 检查支持诊断。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未合并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重症糖尿病及精神病病史;③痉挛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为≥Ⅰ级的患者;④病程2周~6个月;⑤年龄35~75岁。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物理康复和作业疗法(包括被动活动、主动运动和作业疗法)。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蜡疗治疗。右侧偏瘫用药:生黄芪100 g,茯苓50 g,生姜50 g,附子50 g;左侧偏瘫用药:制何首乌100 g,茯苓50 g,桂枝50 g,附子50 g[3]。操作方法:据患者患侧左右偏瘫之不同选用上述相应处方,常规煎煮,出汤剂约400 mL,以纯棉毛巾(60 cm×30 cm)2块浸润药液中,呈吸附药液的饱和状态,捞起稍加捏挤,以不自然滴水为度,对折(增加厚度,药量亦随之增加)后摊开,分别敷于患侧上下肢。采用北京市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A2008-HWL型电脑恒温蜡疗仪,蜡疗仪制蜡成功后,将蜡饼厚约2~4 cm覆盖于含药液毛巾上,按压固定成型,待蜡饼自然冷却至体温即可,约需30 min。上下肢分别需要蜡饼3块,以肩、肘、腕、髋、膝、踝为中心放置共6块,每块大小约30 cm×30 cm圆形。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
1.3.3 疗程 2组均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项目 观察2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变化,采用参照Ashworth分级制订。0级:无肌张力增强;I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局部屈曲;Ⅱ级:肌张力增加明显,但局部尚易屈;Ⅲ级:肌张力重度增加,被动活动困难;Ⅳ级:肢体屈伸受限,呈屈曲或伸直的强直状态。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评定,每次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4]。
2 结 果
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比较
由表1可见,2组上、下肢Ashworth 评级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下肢Ashworth评级治疗后均下降(P<0.01),且治疗组上、下肢Ashworth 评级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状态多发生在卒中恢复期,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机制是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5]。一般表现为上肢屈曲性痉挛,下肢伸直性痉挛,治疗常用肌松药巴氯芬、丹曲林等,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因此,有效改善痉挛状态,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是临床的研究重点。《医方类聚·卷之十三·诸风门一》曰:“夫中风者,皆因阴阳不调,脏腑气偏,营卫失度,气血错乱……风邪之气乘虚而中人也。”[6]从中医阴阳学说来讲,拘紧收缩属阴,舒展伸张属阳,患肢痉挛状态始于恢复期,此时浊邪渐去,本虚之象渐显,阳气虚衰,精血不足,加之瘀血痰浊痹阻经脉,筋脉失养所致。阴阳气血失调是其主要病机。
蜡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蜡疗的设备及手段日趋完善,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痛、瘢痕形成、周围神经损伤及偏瘫后痉挛状态等神经系统疾病[7]。王学峰等[8]应用蜡疗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偏瘫后痉挛状态,证实蜡疗可以缓解患肢痉挛状态。《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临床卒中辨证,先辨阴阳气血,左为阴血,右属阳气。黄元御,清代名医,曾为乾隆皇帝御医。黄元御认为“气分偏虚,则病于右”、“血分偏虚,则病于左”。由偏瘫部位的左右之分,辨出阴阳气血,右侧偏瘫方选生黄芪、茯苓、生姜、附子以补气温阳通脉为主,左侧偏瘫方选制何首乌、茯苓、桂枝、附子以滋阴养血通脉为主。选取相应处方水煎外敷后配合蜡疗,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出局部治疗作用,并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后达到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使阴阳相得,经气交贯,以缓解卒中后偏侧肢体的痉挛状态。
我院将中药蜡疗与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有机结合,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进行治疗,较单纯康复治疗法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肢肌张力增高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茁,张微微.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孙洽熙.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37.
[4] 王新德.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l:5.
[5] 褚瑰翔,易小琴.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8):13-14.
[6] 张志强,谭吉林,杨楠,等.祖国医学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J].科技信息,2009,(1):773.
[7] 韦仕菊,廖婵娟,覃保华.蜡疗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与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2):1569-1570.
[8] 王学峰,何小英,王瑛.蜡疗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偏瘫后痉挛状态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2):11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