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疗效观察
2013-11-15黎文杰赵旭敬梁斌清
黎文杰 赵旭敬 梁斌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中医医院针推科,广西 大新 5323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亦称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现代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2010-08—2013-01,我们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CSA 51例,并与颈夹脊穴针刺治疗5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2例均为我院针推科患者,门诊68例,住院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23~61岁,平均(37.4±11.25)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10.83±10.78)个月。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5~62岁,平均(36.3±11.64)岁;病程20 d~9年,平均(9.57±11.62)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
1.2.2 排除标准 ①局部皮肤过敏或破损、感染者;②合并有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患者;③梅尼埃病引起的内耳眩晕症者;④颈椎有骨折、脱位及脊柱结核、肿瘤等;⑤未能按治疗方案要求完成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颈椎牵引法 坐位或仰卧位,采用枕颌带牵引(DFK-ⅢB1型多功能牵引系统,江苏德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患者头前屈15°左右,牵引力开始为2~6 kg,逐渐增加,一般不超过10 kg,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 min。
1.3.1.2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包括壮医经筋推拿手法、针刺疗法及拔火罐三联疗法。隔日治疗1次。
1.3.1.2.2 壮医经筋针刺法 贯彻“以灶(痛)为腧”的取穴原则,以“固灶行针”为针刺要领,对经筋病症的“结灶”进行“消灶解结”,以达到“灶去病消”的治疗目的。方法是:经手法施治后,对仍疼痛明显的病灶,医者以左手拇指固定,常规消毒后,视病灶深浅,右手持适宜的毫针,在病灶部位快速进针,直达病灶筋结点之基底部,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根据病灶的大小重新调整进针角度,施以一孔多针分别刺及筋结点的前后左右,使气达病所后快速出针。一般一个局部病灶施以3~5刺为宜。
1.3.1.2.3 拔火罐 针后在针刺处加拔火罐5~8 min。
1.3.2 对照组 予颈夹脊穴针刺。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取与症状表现部位相应的第1~7颈椎夹脊穴为主穴,配用风池(双)、大椎、后溪(双)、曲池(双)、阿是穴等,辨证取穴。按照常规方法行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即刻症状缓解效果:采用直观模拟标尺法(VAS)[2]。每位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分别进行眩晕、疼痛程度的自我测定。每次测定都让患者在未画过的直线上做疼痛标记,以免患者因比较前后标记而产生主观上的误差。②长期症状缓解效果:采用VAS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的症状评分。
1.5 疗效标准 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1]。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即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即刻症状评分比较 分,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30 min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分,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CSA壮医称之为“活邀尹”。壮医筋病学认为,在外感、内伤劳损等因素作用下,颈部筋脉挛缩,肌筋硬结,关节失稳,骨赘形成,导致气血凝滞,两路(龙路、火路)不通,局部形成病灶,形成机体恶性刺激来源,继而影响机体功能,发生颈椎病。而现代医学则认为,CSA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位移、颈部肌肉痉挛或颈椎间盘病变等导致椎体失稳,压迫刺激椎动脉的颅外段或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的反射性痉挛收缩,使管腔变小、供血减少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因此,CSA治疗的关键是解除颈部筋脉紧张挛缩和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脑部供血。
采用颈椎牵引可通过调节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解除颈部肌肉痉挛,降低椎间盘压力,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使椎动脉和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神经及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以松解。能直接增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扩展椎管及椎间孔的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恢复颈椎正常曲度,有效纠正颈椎的内平衡[3-4]。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诸筋者皆属于结”。“ 横络”、“结”即指硬结或条索状物。壮医经筋疗法以《灵枢·经筋》提出的“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理论为基础,把查灶消灶作为颈椎病的主要诊疗手段,灵活运用推拿、针刺、拔罐3种疗法消灶解结。先运用理筋手法松解颈部经筋痉挛,消除肌肉疲劳,调整颈部小关节紊乱,对局部病灶进行手法解结。随后对重点“病灶”及连锁反应的“结灶”采用“固灶行针”法加以针刺治疗,其治疗原则是“针至病所”,即直接针刺松解筋结点病灶点。最后在针刺部位加用拔罐治疗,令结聚的病灶经脉疏通,邪从表解。通过综合应用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法、火罐疗法等疗法,可松解消除颈项部筋结“病灶”,舒筋散结,活血通络,解除肌肉组织粘连,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从而纠正颈椎应力失稳,恢复颈椎动静力性平衡,解除对椎动脉及周围组织、神经的刺激及压迫,消除炎症刺激,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经脉通畅,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消除。
壮医经筋疗法和颈椎牵引2种治疗方法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相辅相成,协同作用。 两者并用呈叠加作用效应,有缩短疗程、 提高治愈率、 远期疗效稳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 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
[3] 龚星军,马文央,王倩芬.牵引配合经筋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3):16-18.
[4] 张洪磊,郑燕.推拿配合调经筋、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J].按摩与导引,2007,23(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