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附30例报告)
2013-11-09周益辉钟跃峰曾德志戴列军
周益辉,钟跃峰,曾德志,戴列军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湖北咸宁437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时辨认控制能力削弱,常出现攻击行为。而患者的攻击行为往往与被害妄想、敌意、命令性幻听、易激惹、伴消极抑郁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虽然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但对患者攻击行为的控制尚有欠缺。临床实践证实,丙戊酸镁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对心境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受到启发,我们采用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对30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并做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2012年1~10月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入院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评定,总分≥60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2]评定,总分 >4分;没有使用过丙戊酸镁治疗且对研究用药物无明显禁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人格障碍、乙醇或药物依赖者和妊娠、哺乳期妇女。共收集60例,按纳入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均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15±9.45岁;受教育年限10.15±3.65年;病程8.55±2.65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85±9.46岁;受教育年限10.65±3.74年;病程8.87±2.34年。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前已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采用交替渐增渐减法在2周内替换原用药物。所有入组患者均使用齐拉西酮片(商品名:力复君安,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40mg/次,2 次/d,与食物同服,1 周加至 160mg/d,以后根据临床反应酌情调整治疗剂量,最大用至200mg/d。平均剂量研究组150.85±20.45mg/d,对照组154.15±25.65mg/d,组间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商品名:神泰,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 0.25mg/次,2 次/d,1 周内增至1g/d,以后视临床反应酌情调整剂量,最大用至1.51g/d,平均剂量1.15±0.15g/d。观察治疗4周,其间设置相同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工娱治疗和安全护理,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等对攻击行为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对不良反应不预防用药,出现患者不能耐受时可酌情对症处理。研究期间除非存在安全风险,不得改变治疗方案。研究结束后,根据患者家属意愿可酌情调整方案继续治疗。
1.3 效果评价
用PANSS评定患者病情变化,用MOAS评定攻击行为,用副反应量表(TESS)[1~3]评定不良反应,在入组时和入组后第1、2、4、8周末各评定1次;同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和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入组后各时点,PANSS和MOAS总分均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期对照比较,除入组后第1周末外,其余各时点研究组PANSS和MOAS减分幅度,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和表2。两组不良反应相似,主要有嗜睡、失眠、恶心、呕吐、静坐不能、头痛和眩晕等,但反应较轻,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不同时点PAN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不同时点PANSS评分比较(分,s)
与入组时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周末研究组 30 83.33±6.22 79.21±5.99* 67.93±5.94*# 56.53±4.51*# 42.08±3.19*#组别 例数 入组时 入组后第1周末 第2周末 第4周末 第8对照组 30 82.95±5.61 80.85±5.71* 75.60±5.62* 62.88±5.62* 47.18±3.28*
表2 两组不同时点MO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不同时点MOAS评分比较(分,s)
与入组时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周末研究组 30 8.97±2.42 7.05±2.62* 5.24±1.65*# 3.45±1.27*# 2.44±1.27*#组别 例数 入组时 入组后第1周末 第2周末 第4周末 第8对照组 30 8.95±2.52 7.16±2.95* 6.85±2.82* 6.47±2.25* 5.32±1.35*
3 讨论
攻击行为与中枢5-羟色胺功能呈负相关,有学者认为,5-HT功能低下是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参与其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疾病不同阶段,三者所起作用可能不同,但在疾病发作期,生物性因素可能占主导地位。丙戊酸镁具有激活谷氨脱羧酶和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转氨酶的药理作用,进入神经系统后,可使脑或神经末梢的GABA含量增加,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趋于平衡,使兴奋躁动症状减轻。此外,一些精神症状可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敌对情绪,某些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症状时也可能使患者产生激越情绪,患者行为失控,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入组后 PANSS和MOAS总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并持续到研究结束,表明两组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攻击行为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疗效有累计效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要归因于以齐拉西酮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治疗后各时点,研究组PANSS和MOAS减分幅度大于对照组,而患者入组是完全随机的,两组一般资料与干预措施基本均衡,只是研究组增加了丙戊酸镁治疗,那么这种疗效差别应归因于丙戊酸镁的治疗效应,提示丙戊酸镁对抗精神病药有增效作用,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但能有效控制攻击行为,还可使临床疗效在单用齐拉西酮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而且使起效速度进一步加快。而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较轻微,提示丙戊酸镁与齐拉西酮联用是比较安全的。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有明显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丙戊酸镁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应该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的选择。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5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6
[3]李华芳.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