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2014-11-07康小华

文教资料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风道德观控制力

康小华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贵州 都匀 558022)

攻击行为,指个体有意图、有目的地使用语言、身体或工具对一定对象(自己、他人或物体)进行伤害或破坏的行为。近年来,高职学生的攻击行为频繁发生,伤害或破坏事件越演越烈。笔者对贵州某两所职业学院的235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59.1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其中26.38%的为中度攻击行为,6.81%的为重度攻击行为。高职学生的攻击行为给受害者及亲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负面影响,已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计划 行 为 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Ajzen(1985,1991)[1-2]在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而形成的。计划行为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行为,还能用来干预行为[3]。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对高职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有效消除学生的攻击行为,促进人际和谐、校园和谐和社会和谐。

一、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TPB)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主要变量。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执行某种行为的积极或消极评估;主观规范是指当个体决策是否执行某种行为时感受到的重要他人或团体的压力;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执行某种行为难易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

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本框架如下图[4]所示。行为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图 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

二、基于TPB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影响因素

依据TPB,高职学生的攻击行为意向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的实施,而影响攻击行为意向的主要变量是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攻击行为态度越积极、获得的支持越大、知觉攻击行为控制越强,攻击行为意向就越大,实施攻击行为的概率就越高,反之则越小。

攻击行为态度是指高职学生对实施攻击行为的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当其认为攻击行为有价值且接纳时,则攻击行为态度积极;当其认为攻击行为无价值且排斥时,则攻击行为态度消极;当其认为攻击行为有价值但排斥或无价值但接纳时,若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哥们义气重,则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产生较为积极的攻击态度。

主观规范是指高职学生在决策是否要实施攻击行为时感受到的压力。学生对这种压力的感受主要取决于个人规范、示范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状况。个人规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学生有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决策攻击行为时就会感受压力大,反之压力则小。示范性规范主要体现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上,积极、向上、健康的优良校风,会使学生在决策攻击行为时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反之压力则小。指令性规范主要体现在校规校纪上,健全的校规校纪会使学生在决策攻击行为时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反之压力则小。

知觉攻击行为控制是指高职学生感知实施攻击行为的难易程度。学生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越强,意味着其感知实施攻击行为的难度越小,反之则越大。学生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管理制度,制度越健全,学生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就越弱,反之则越强;二是校风,校风好意味着正气浓厚,学生的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就弱,反之则强;三是攻击情境,情境越不利于攻击行为,学生知觉行为控制力就越弱,反之则越强。

综上分析,有以下几种因素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攻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攻击行为控制知觉。通过攻击行为意向中介,可能会引发攻击行为。

1.价值观和道德观。攻击行为是一种以伤害或破坏一定对象而获得快感或满足为价值取向的不道德行为。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当学生具有不良价值观和道德观时,攻击行为极易产生。

2.管理制度。校纪校规对学生的攻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攻击行为控制认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健全的管理制度,会使学生攻击行为态度消极,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弱,感受攻击行为压力大,攻击行为就不易发生。

3.校风。一所学校的校风优良与否,对学生的攻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攻击行为控制认知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校风越好,正气就越浓厚,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就越强,从而导致学生感受攻击行为压力大,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弱,攻击行为排斥性强,攻击行为产生的概率就会较低。

4.挫折。挫折会对学生攻击行为态度产生一定影响。挫折感越大,攻击行为态度越易积极,攻击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5.情绪。情绪对学生攻击行为态度有较大的影响。当学生处于愤怒等不良情绪时,攻击行为的唤醒水平较高,其攻击行为态度积极,这时极易产生攻击行为。

6.个体人格。学生个体人格会影响其攻击行为态度。当学生具有价值观扭曲、冲动、逆反、心胸狭隘、敌视、暴躁等人格缺陷或偏执型、反社会型和冲动型人格障碍时,其攻击行为态度易积极,攻击行为就容易产生。

7.情景。学生所处的现场情景影响其攻击行为控制知觉。当情景有利于攻击行为的实施时,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强,攻击行为产生的概率就会增大。

三、基于TPB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防范策略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下,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困惑,诸多原因使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发生了消极变化。不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攻击行为态度,同时能弱化其主观规范。因此,我们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懂得攻击行为是毫无价值且极不道德的行为,无论是攻击他人,还是转向攻击自身或其他目标均不可为。

2.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和完善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较强的执行力,能对高职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极大的威慑力,使学生对攻击行为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因此,我们应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中注意公正性,同时体现人性化,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

3.创建优良校风。校风是学校特有的占主导地位并体现在各项工作之中的思想、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校风好,就会形成巨大的正能量,使学生感受攻击行为有压力、有难度,且是可耻的行为。因此,积极创建优良校风,有助于防范学生的攻击行为。

4.增强抗挫能力。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故同一挫折源在不同学生个体身上所产生的挫折感有差异,挫折容忍力差的,其挫折感较大,反之较小。面对挫折,部分学生攻击行为态度较为积极,易采取攻击行为应对。因此,学校在做好各项工作,减少挫折源的同时,要做好挫折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认知挫折,不断提高他们的挫折容忍力和应对能力。抗挫能力强,有利于避免攻击行为。

5.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消极情绪,如愤怒等,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攻击行为态度,会极有可能地产生攻击行为。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调适或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攻击行为的发生。

6.营造和谐环境。暴力和其他不安全的环境,易使学生的知觉攻击行为控制力强,如校园中打架斗殴成风、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漠,学生就会感知到攻击行为容易实施,出现攻击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大。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学生相互关爱、相互尊重;要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学生宿舍、教室和校园的安全管理。校园和谐、人际和谐,有利攻击的情境减少,攻击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7.注重人格教育。学生的许多攻击行为是因人格缺陷或障碍导致的,虽然高职院校已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往往对人格教育注重不够。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采用专题讲座、黑板报、主题班会、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格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人格教育选修课,使学生系统学习人格知识和调适技术。只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健康地发展,才有助于攻击行为的防范。

[1]Ajzen I.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Kuhl J,Beckman J,(Eds.),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Heidelberg,Germany:Springer,1985:11-39.

[2]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179-211.

[3]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4]Ajzen I.constructing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questionnaire[EB/OL].[2012-02-12].http://people.umass.edu/aizen/pdf/tpb.measurement.pdf.

猜你喜欢

校风道德观控制力
说 校 风
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