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3-09-26容,何

重庆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顺应性脉压造影

代 容,何 泉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老年科 400015;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400016)

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巨大危害[1],越来越多的指标被用来预测疾病的发生。脉压指数(PPI)作为一个新参数是根据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推导而来,反映血管的动态及固有顺应性。相比于脉压(PP),该指标具有变化幅度小、稳定性好等优点,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动态PPI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较为灵敏、准确地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其预测价值已经超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2-3]。但目前的研究较长期的局限在预测该病是否发生,而对于预测疾病的进程及病变严重程度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4]。本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动态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旨在探讨PPI能否作为衡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在临床推广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332例,其中男186例,女146例,年龄55~87岁,平均(66.3±7.6)岁,均为高血压患者,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本研究遵守伦理道德标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血压检测仪(美国伟伦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型号SZBS36ABPM6100S)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患者正坐位,测定部位统一为患者的左上臂,测定时间规定为8:00至次日8:00,测量间隔为30min,每次测定需要记录如下指标:PP、SBP、DBP及心率(HR),PPI=PP/SBP。按照PPI数值大小分为4组。PPI≤0.40,71例;0.40<PPI≤0.50,138例;0.50<PPI<0.60,92例;PPI≥0.6,31例。

常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一支或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PP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所有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发现有冠心病者220例(66.3%),而非冠心病者112例(3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表1 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P<0.05,与非冠心病组比较。MBP:平均血压。

组别 n 平均年龄(岁)MBP(mm Hg)PP(mm Hg)PPI冠心病组 220 67.2 112.1±5.2 78.2±8.4* 0.52±0.09*非冠心病组112 65.8 113.4±4.8 66.4±7.6 0.42±0.13

2.2 不同PPI值所对应的各血压指数及冠状动脉病变比较所有患者根据PPI的不同分为各PPI值区间组,所对应的各PPI、PP及冠状动脉病变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0.40<PPI≤0.50区间患者最多,PPI≥0.6区间的患者最少。PPI值越高,患者年龄越高,SBP、PP及冠状动脉病变越多。

2.3 各参数与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考察PPI、PP、SBP、DBP、MBP与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采用logistic多级回归方法,结果可见,冠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PPI、PP、SBP。见表3。

表2 不同PPI值所对应的各血压指数及冠状动脉病变比较()

表2 不同PPI值所对应的各血压指数及冠状动脉病变比较()

PPI区间 n 年龄(岁) SBP(mm Hg) DBP(mm Hg) MBP(mm Hg) PP(mm Hg) PPI.2 60.8±8.6 0.38±0.01 1.53±0.38 0.40<PPI≤0.50 138 69.1±4.6 156.5±14.2 91.7±7.2 115.6±7.6 69.4±7.9 0.43±0.03 1.62±0.42 0.50<PPI<0.60 92 72.2±5.4 169.7±15.3 92.6±5.7 113.7±7.1 77.9±8.2 0.52±0.05 1.98±0.55 PPI≥0.6 31 74.3±3.7 188.4±14.3 92.2±6.9 119.4±6.冠状动脉病变支数PPI≤0.40 71 62.3±6.7 148.3±16.1 91.5±4.6 112.4±8 6 93.8±7.1 0.63±0.04 2.03±0.51

表3 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可以灵敏、准确地反映血管壁的硬化、增厚、钙化等病变情况[6-7],对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方法相比造影等方法的优势在于简便、易行、快捷、患者依从性好、痛苦少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状态下PP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PPI理论应运而生。PPI是采用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推导出来的一个新血压参数,可同时反映血管固有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PPI为PP与SBP的比值,PP越大,SBP越小则该值越高。不同个体的PP相同而SBP不同时,其PPI也不相同。PPI值在0~1,越接近1说明血管顺应性越小,越接近0,说明血管顺应性越大。PPI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更加稳定、客观地反映血管病变程度的差异,减小离散度及数据偏移,增加了统计分析的客观性。因此在预测心血管疾病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研究表明,SBP、DBP、PPI均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8],并且PPI相关性最高。国内相关研究发现,PP及PP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9-10],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有更大优势。此外,还有研究表明PPI表现出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11-15],认为PPI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且独立的预测指标。本研究结果得到相同的结果,认为PPI所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真实情况更加符合,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价值大于PP和SBP。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不同PPI值相应的年龄,结果发现,年龄与PPI、PP、SBP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PPI、PP、SBP越高,且PPI变换更为敏感和显著。

本研究通过对比白天血压和夜间血压的数值,结果发现白天血压波动性更大,可能与情绪、运动、饮食等因素有关,而夜间血压更为平稳。而日常血压的测定一般在白天测定较多。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动态监测血压的优势。由于临床检验冠状动脉病变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因此,本研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结果进行判断,极大程度地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PPI较PP能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尤以24h动态PPI的预测价值更大。

[1]Stefano FR,Claudio S,Christian S,et al.High-altitude exposur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risk assessment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J].Prog Cardiovasc Dis,2010,52(6):512-524.

[2]Ajoy B,Edward DL,Jonathan K.Dynamic gait stability index based on plantar pressures and fuzzy logic[J].J Biomech,2008,41(7):1574-1581.

[3]Deydre ST,Brian ES,Keith MC,et al.Dynamic plantar pressure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c arch height index during gait[J].Clin Biomechan,2009,24(4):391-396.

[4]张磊,韩雅玲,荆全民,等.脉压、脉压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4):319-322.

[5]莫云秋,伍松姣,王强,等.动态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351-1352.

[6]Athanase B,Frédérique TH,Laure J,et al.Pulse pressure amplification:a mechanical bio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J].J Am Coll Cardiol,2010,55(10):1032-1037.

[7]Marina C,Benyu J,Tim DS,et al.Progression of central pulse pressure over 1decade of aging and its reversal by nitroglycerin:a twin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2,59(5):475-483.

[8]Michelle CO,Pamela GC,Andrew M,et al.The impac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Am J Med,2011,124(9):827-833.

[9]Carl JL,Richard VM.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in secondar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J].Prog Cardiovasc Dis,2011,53(6):397-403.

[10]姬富才,贾永平,王风群,等.动态脉压指数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5):527-529.

[11]陈静,朱峻,林源,等.行冠脉造影老年患者212例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2011,31(10):1862-1864.

[12]Rivellese AA,Piatti PM.Consensus on:screening and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J].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11,21(10):757-764.

[13]许朝祥,王耀国,杜心清,等.主动脉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6):535-538.

[14]李生红,徐戈,周胜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96-97.

[15]高建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6-1448.

猜你喜欢

顺应性脉压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脉压差里看“问题”